分享

农民伯伯和茄子之间的故事……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李祥宁

今天早上,妈妈说:中午炒三条腿的鸡吃,贴点锅饼。哎呀!大菜啊!用铁锅炖茄子鸡,周圈贴几个锅饼作主食。美哉!妙哉!光想想,都已垂涎三尺,迫不及待啦!

如今,生活好了!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有这么一两道青菜。你在品尝它们,汲取营养时,知道背后农民伯伯有着怎样的辛苦付出吗?今天,我就通过一个茄子的成长,跟大家聊一聊。 

茄子的苗期要长一些,一般在5~6个月左右。每年国庆刚过,就得开始收拾温室大棚(以下称之为炕)。清理干净以后,拉上几车肥沃的土,倒在里面。炕里外加固后,蒙上塑料布,开始升温。用拉来的土在炕里铺出一块地来,撒上茄种(茄种都是自己家留的)再蒙上一层土,洒点水。7~10天后,它就可以破土而出了,用顽强的生命力去迎接崭新的世界!

"看着种点菜卖两个钱来,还知不道得给它磕几个头来"。看似玩笑般的一句话,却是真实的写照!


在等待茄苗生根发芽的同时,农民伯伯开始装碗。(这个碗,其实是一个黑色的塑料杯,叫碗比较方便)就是把拉来的土,逐一装进塑料杯中。一排排地摆好,因为要同时培育好几种蔬菜的幼苗,所以在摆放的时候,中间要留条过道,用来区分。后期管理,也用的着这条过道。由于炕是后高前低的,所以当要摆在最前面时,就得跪着爬过去。

茄苗刚发芽时,羞涩地露出一点点头,不说的话,你根本就想不到是茄子。可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第二天,它就蜷缩着身体整个探出头来。慢慢的小茄苗越来越强壮。

一个月后,它就能长出两片叶子来。这时候,就该分苗了。把小茄苗一棵棵的拔掉,栽到装好的小碗里,再培上些土,喷洒些水,一排排的摆好就行了。其它的蔬菜,不用分苗,催芽后,直接把种子放到碗里,等它长大就行。苗期的管理也比较繁琐,要控制好炕里的温、湿度,还要拔掉小碗里发出来的小草芽。时不时的还需要洒些水。天天都要进进出出好几次,这中间爬进爬出,就不用多说了。

慢慢的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加大。晚上,炕上就要加盖一层草苫子。白天,太阳出来,再掀掉。如赶上阴雨雪天,还要再加盖一层塑料布。要保证草苫子的保温性能。就这样,农民伯伯一边要卖着冬季菜;一边要四处联系拉些鸭子粪,以供来年使用;还要精心照料着这一炕绿油油、生机盎然的幼苗。这是明年一年全家人生活的保障和希望!

在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迎来了普天同庆的春节!家家户户都在热热闹闹的准备着过年,农民伯伯们也可以彻底的休息一下,放松一下了。但也只有三、五天的时间。年初三左右,菜农们就要准备春耕、春种了。这时,已经立了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初春的景象!田野里,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和菜农们的欢笑声!


因为倒春寒,菜农们要先加固钢架棚,罩上塑料布。之后的工作全在里面完成,现在用的钢架棚高2米6,宽6米,长度跟着自家地走。所以在里面开车都没问题。扯这么大一块塑料布需要多人合作,而且扯好后,一定要埋压和固定结实。因为春风不一定都是温柔和煦的,偶尔也会有几场大风,有时会把塑料布吹开,甚至吹破。破了的塑料布随风在空中飞舞着,“啪、啪”的弹奏着让人讨厌又心碎的舞曲,因为要换掉这块塑料布,还是挺让人心疼的。 

菜农们开车把已经烧好的鸭子粪拉进大棚里,均匀的摊撒开,再撒上化肥,开来拖拉机把地深深的耙一遍。然后,在地中间打上一条埂子,方便以后浇水。再在地里铺上1米宽的地膜,6米宽的地铺4趟,每趟间留有80公分的过道,方便以后摘茄子。每趟地膜上面,要栽两趟茄子。下面就是用打眼机,在地膜上打眼,打眼的距离为方60公分,但两趟要错开来,相邻的三棵要成三角形。这样,以后架可以扎的比较结实。

第二天一大早,菜农们就准备栽了。这时的茄苗已有5~7片叶子了,翠绿翠绿的,看了之后让人特别欣喜,特别舒服。因为早上栽好以后,随着气温的慢慢回升,这样有助于菜苗的扎根、生长。先从炕里把茄苗一棵棵的拾出来,装到盆里,用车拉到地里。一棵棵按打好的眼摆好。

因为要赶时间,所以都是几家合伙栽。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有说有笑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栽好一棚。栽菜的全过程都是跪着进行的。要是你蹲着的话,会又累又慢。等栽完以后把小碗收拾干净,放明水浇一遍地就行了。下面就赶紧栽下一块地或者下一家的。当最后一棵菜苗从炕里拿出来时,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塑料布掀掉晾晒后,装进蛇皮袋,挖个坑埋上。因为要防潮防晒。炕里清理干净以后,它就静静在那儿呆着了,等着培育下一季的菜苗。


第二天天刚亮,菜农们就要上地。前一天栽好的茄苗需要培培土。因为浇过水之后,茄苗会被冲的东倒西歪,需要把它扶正了,再培些土。这也是跪着来的。因为我们这都是沙地,水耗的比较快。所以,不用担心会弄湿衣服。等培好土,就算是栽好了。下面,就是要进行繁琐的管理了。

每天天不亮,农民伯伯就要起床了。来到地里以后,各个棚都要看一下,看看有没有损伤。虽然,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但是,防患于未然嘛!因为,曾经有人对大棚搞过破坏。天亮后,就到棚里除除草,掰掰岔子。有需要的话,还会打打药,浇浇水。

随着天气的不断转暖,大棚每天白天都要通风了,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拉起一个通风口,太阳下山时,再挨个放下来压好。在农民伯伯的悉心照料下,茄苗的生长很快。用不了几天,就会长出第二节来了。这时,就要插架了。先把一根根架材跟着一棵棵茄子插好。然后,把每三根架材的顶端绑在一起,再把茄苗绑在架材上。跟着茄子的生长,一节节的往上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零零星星的有几朵茄花,在茄苗的底部开始绽放。看到第一朵茄花,菜农们非常兴奋。因为马上就要收获了。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就要有回报了!于是,农民伯伯们每天又多了一道工序——兑茄花(授粉)。


每天早上,按一定的比例把水调好,装在一个喷壶里,再加点红颜色,用来区分茄花有没有兑过。只要拿着喷壶对茄花喷点雾就行。因为最下面那个茄子是第一个茄子,往往它结出来的果实是又大又黑,又圆又亮。所以对它 相当重视,全都是跪着兑最下面的茄花。兑上茄花28天后,就可以吃茄子了。因为茄子可以结7层果,所以茄花一天比一天兑的多。这期间由于天气越来越热,立夏当口,就要把塑料布全掀掉。也是晾晒后,挖个坑把它埋起来。

每年的五一节前夕,就有蔬菜成熟上市了。菜农们每天下午摘好菜,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就起床去县城的批发市场。尽快的把菜卖出去,回来管理蔬菜或干些别的。中午睡上两三个小时,下午继续摘菜。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因为鲜菜不等人啊。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蔬菜成熟了。

茄子也要上市了,摘茄子要两人合作,一人用剪子铰下来,递给另一个人。另一个人则推着装有条盆的独轮车,在中间的过道上,一个一个的接过来,放在条盆里。最下面的那个茄子也要跪着去铰。铰完后,推到地头,再一个个的整齐的摆到车上。每天晚上,收拾完睡觉都要10点以后。所以农民伯伯们都困乏的厉害。如果哪天早市蔬菜卖不完,菜农们就要在市场上零卖。这时,经常会看到农民伯伯们在菜摊前坐着打盹,要是长时间没生意,他们就真的睡着了……


农民伯伯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操劳着,却很满足!可赶上今年的高温天气,也是遭了老罪了。虽然说菜没那么多了,每天不用那么赶了,可每天忙完回到家,衣服是全湿的,可以拧出水来,头发都是一绺绺的。随着节气的推移,慢慢的各种蔬菜都凋零枯萎了,该拉秧子了。先把架材一根根的拔掉,再去拔菜kuo。茄子的根扎的很深,想要拔掉它是要费点力气的。现在地里的春季菜只剩下辣椒了,其他的地都收拾好了,等待着迎接秋冬季蔬菜的种植。

这就是农民伯伯和茄子之间的故事,有什么感悟吗?如果你想知道的更多,欢迎明年春天来到菜园看看!食宿全包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