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亭里说醉翁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冠 乔

醉翁亭这个地方很可爱。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篇千古绝唱《醉翁亭记》,历经年而不衰,使琅琊山山水增色,扬名海内。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建业,曾于此驻跸,因此称作“琅琊山”。出滁州西行七里,沿琅琊古道上行,周围山峦春雨新洗,柳丝才泛鹅黄,巧梳靓妆,柳莺婉啭鸣唱,暖树争食。玉兰一地春色暖,杏花嫣红半边天。

不远处就听到“醴泉”的潺潺溪声,近观清澈见底,锦鲤游泳。跨过溪上石桥,迎面赫然一拱门,嵌楹联一幅:“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拾阶而上,院内便是“醉翁亭”了。暗青的墙壁、暗灰的地面、暗红的立柱,共十六棵大柱子,托着诺达的“醉翁亭”,蹲兽复脊,飞檐翘角。亭内一楹联,情深理辟,饶有风趣:“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自幼家境贫困,却聪颖勤奋,读书不多的母亲交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并想法设法教他认字写字,流传了一段“画荻教子”的佳话。欧阳修为人正直,胸怀博大宽广,不拘泥于仕途、人生的得失,具有达观诙谐的性情。曾与范仲淹等朝廷股肱力主改革,庆历五年,新政失败,被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琅琊胜景,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常悠游饮乐。琅琊寺名僧智仙和尚钦佩他的学识才华,与之相谈甚欢,便为这位年方四十、风流倜傥的太守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亲自命名为“醉翁亭”,并为之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仅四百字,笔墨简练含蓄、风格清新,通篇以一个“乐”字纵观:“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从山水之中论政事,山水景色与自己的旷达情怀融贯其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文章用句骈散结合,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有静有动,有声有态,描绘了一副憨态可掬的滁人游乐图,写出了滁州太守与民同乐的生动场面。其行文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读来回环往复,顾盼生情,一唱三叹,拍案叫绝!

此文既出,远近争传,各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慕名来滁,一览胜迹,登高舒啸,临流咏赋。

出醉翁亭西行,有娟秀小亭“影香亭”,此为另一位知州王赐魁所题,因能看到古梅倒映闻到梅花飘香而命名。正是“疏影斜横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由此亭北跨小桥,穿过圆门,便见一株千年古梅,斑驳嶙峋,傲然矗立。梅树高达七米,苍劲盘虬,满冠白梅,灿若云霞,开得正欢。梅树西侧,立一石刻:“欧阳修手植梅”。导游告诉我们:“这株千年老梅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花期很迟,与杏花同放,所以俗称杏梅。”来滁不虚此行,能一揽芳华,实乃幸甚!

过梅园,西行十余丈,有一建筑精巧的廊坊“宝宋斋”。这里置放着四块《醉翁亭记》原碑,碑高七尺,正反两面刻字,字体端正敦厚,神凝气蕴,风韵飘逸,豪迈奔放,为苏轼所写。天佑六年,已是欧阳修逝世后的二十年,滁州知州王诏请来文坛魁星苏轼刻《醉翁亭记》石碑,面对先师的千古名作,又是立碑刻石以存纪念,苏轼选用了庄重而又便于认读的楷书书体。在这里,我们可以尽饱眼福:欧阳修文,苏东坡字,端的是珠联璧合,绝代双骄!

史载:北宋嘉佑年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阅卷中发现一份考卷议论鞭辟入理,行文流畅,很有“孟轲之风”,可是他怀疑是自己学生曾巩所作,为避偏私之嫌,就有意将此文定为第二名。谁知开封揭榜,却发现文章作者不是曾巩,竟是眉山考生苏轼,令欧阳修非常吃惊,着实欣喜赞叹:“此后生将来文章学问必定独步天下!”他惜才如命,奖掖后进如恐不及,“三十年后,就没有人记得我了,老夫我应当让路,让后学才子出人头地!”

苏轼本为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欧阳修慧眼识金,擢拔举著,苏轼刚满二十岁便进士及第、步入庙堂,进而成为政治、文坛一颗耀眼新星。苏轼接到滁州太守王诏的邀请时,正在做颖州太守,毕竟惺惺相惜,心存敬佩,欣然挥毫题笔。碑文送至滁州时,顺附诗曰:“凭君试与问琅琊,许我来游莫难色。”笔墨浩荡,金石铿锵,陡使《醉翁亭记》又添一份永恒的光辉!

往事越千年。一代圣贤欧阳修刚直耿介,志存高远,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口揽时政,议论争煌煌”,努力于经世济时的功业建树中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同时又超然豁达,意气自若,坎坷逆境中,仍能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怀澹泊之守,持镇定之操,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怡淡的情境里,获得一种难得的达观与和谐。

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就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