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里,有我们挚爱的亲人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安静

以前在村子里,我见过一户这样的人家:父母生了八九个孩子,成活的只有六个。这六个孩子里只有老二是男孩,其余五个都是女孩。

这些孩子慢慢长大后,只有这位儿子留在了本村,其余的女儿全部外嫁。最近的一位是几十公里,剩下的都在千里之外。

虽然距离遥远,各自生活又都有着不能言语的苦,可她们每年都会回家看望下父母。后来父亲不在,只剩母亲,也已年迈。

在当时农村传统的观念里,都是儿子赡养父母晚年。只剩一位老人时,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便把家里所存留的房屋、田地、不多的储蓄都上交给儿子和儿媳妇,且与他们共同生活。

儿子的妻子是个爱走街串巷的人,对家中的家务不是太尽力,这习惯惹的那些女儿们十分不满。

村里经常有人看见七十多的老母亲,缓慢地挪动着小脚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从打扫房间到洗衣做饭,还要喂养两头大猪和一群小鸡。

儿子的妻子不做家务,她的孩子自然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样子。所以村里人也不太看好她们。

在母亲日渐衰老的时候,老人的孩子们心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儿子认为,老人不是他自己的老人,姐妹们也该都付出些,不能天天照料,也该多带些礼物给他们。

女儿们也对她们的兄弟有着各种不满,认为家里所有的产业都归给了兄弟,在老人能劳作时也没少为他们操劳,所以他理当全心孝敬母亲。

女儿们每次回家,深感母亲有受气的状态。儿子家里的碗有好多都在闲置,而老人吃饭用的碗是最破的,瓷碗边上还有几处缺口存在。家里的剩菜都是第二顿热下,然后倒在老人的碗里。

老人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使,走路不方便。儿媳妇规定老人梳头不可以在卧室里进行,必须到放柴禾的地方去梳。若是有什么不按她规律做的,她就会像花母鸡一样,大喊大叫,满屋转来转去。

老人一直都有对故土独特的热爱,女儿们无论怎么劝老人,要接老人到自己的家中,老人每次听见都会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坚决不去。

女儿们无奈。每次回老家看母亲,都是满心牵挂地回,带着沉痛忧伤地离开。时间久了,大家都习惯了。

在儿子的孩子娶亲的前几天,这些女儿们都回去参加侄儿的婚礼。大家都是远道而回,家里就挤满了人。儿媳妇一看人好多,赶紧把家里的被褥都拆开了,要清洗。看着没有布包裹的棉花堆成小山,地上泡在水里的被单有几盆之多。

这时,女儿们都不高兴了。其中三女儿是初次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娘家,而这孩子恰好也想洗衣服,就拿了盆子去洗。

谁知道洗完后,儿媳妇就开始破口大骂,因为发现没人帮她洗涮。这些女儿们就全当没看见,没听见。

女儿们好不容易熬过婚礼当天,第二天纷纷启程回自己的家。其中三女儿一生对母亲探望,也终止于此次。

老人在两年之后,因为几日水米不进离开人世。儿子用加急电报打给老人所有女儿们,却只有两个女儿参加了母亲的葬礼。

在挤满院子的人群中,大家都说来送老人一程,若是看老人的儿子情面,绝对不会来。

这一大家子,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各种流言蜚语都存在。有说儿媳不孝的,也有说女儿们够狠心的,总之,清官难断家务事。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会波及到第三个人。就像夫妻离婚,最苦的是他们的孩子。而一家的兄弟姐妹若是不和睦,最终苦的那个人一定是老人。

不管兄弟姐妹有多少的恩怨,都该尽力缓解紧张关系,因为我们还有父母在那里。哪怕是被谩骂,也该忍耐,一切都是为了那十月辛苦怀胎的亲娘,因为她当年冒死在鬼门关里走了过来才分娩了我们。

老人变老了,子女相争论,各种讲理不讲爱,老人端着热饭品尝到的根本不会温暖冰冰凉的心。当我们吵架吵赢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点灰尘,潇洒离去的时候,留下的母亲可能变成对方的出气筒。

如果不能缓和亲人关系,又不能直接去“辩论”,一定会有委屈的泪水流出。这时,请把眼睛转向最无辜的那一位吧。看看耶稣基督,祂本有一切的尊贵荣耀,却甘心来到世上,出生在卑微的马槽。

祂本是圣洁无罪的,却为担当人类的罪孽选择走上十字架。那长长的血路上,有人嘲笑有人讽刺,有人吐唾沫在祂脸上,有人编制荆棘冠冕戴在祂头上,然而祂依然默默无声,继续爱着,独自承受着。

耶稣基督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用祂十字架上的宝血洗涤着人类的各样污秽,使人因信祂的名,成为新造的人,圣洁的人。

祂一切的付出,全因为爱,只因为这世上有祂最挚爱的人类。今天,我们若是觉得爱消耗殆尽了,请去爱的源头支取使用吧。因为那里的爱,是流动的活水,可以滋润人的心田,且永不枯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