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浦笔记:小镇的青砖

 昵称16177767 2020-07-15

可以说,我出生的小镇,属于青砖砌成的。小镇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小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小镇的青砖是洁净典雅的,它稳重、庄严,富含文化底蕴。青砖不言,却能真实地再现历史,诉说其文化背景。我对青砖的喜爱由来已久。我尤其喜欢青砖那种古典的味道。

“水是生命之源”。盐河水是小镇的血脉。小镇有了盐河水,才变得阿娜多姿,绚丽多姿。小镇,因水而灵;人,因水而秀;物,因水而华;临河小镇东大街,有一座故居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文坛巨匠李汝珍的故居。故居内青砖瓦房,重脊髙檐,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古色古香,参天古树。故居为小镇积攒了人文的厚度。我时常到这里膜拜欣赏,同时我也有了机缘与杨馆长品一壶香茶,一起听风数雨,一起看花飘落·····故居里的布局和规划特别讲究,非同一般。更让人叫绝的是青砖。青砖是最主要的基调,也是最为浓墨重彩风景。屋顶青瓦以及院子里的桌子、椅子相对应,十分和谐。喝茶的瓷壶、瓷盅与青砖比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诗意般的完美结合。像极了一幅水墨山水画。青砖,青色的砖块,色泽清亮,接地气。

夏日里,能清晰地看见青砖上绿色的青苔,轻轻地触摸,一丝清凉,却透着沧桑,那是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抚摸青砖,就等于抚摸小镇的历史。

兽有洞,鸟有巢,人有家。小镇人营造自己的家,皆喜欢用青砖。建成的房屋,从上到下,清一色都是青砖砌成的。青砖盖的房子质量好,坚实耐住,也十分漂亮,还有一个好处,冬暖夏凉。小镇深厚的底蕴,被一块块青砖,诠释的淋漓尽致。

慢慢地行走在小镇,让人感到,自己也仿佛变成了其中一处美丽的风景。

李汝珍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镜花缘》。谁曾想竟然成了千古绝唱。言辞过多顾及了李汝珍,现在再聊一聊杨馆长其人。

静下心,想一想,杨馆长实在不易。自一九九二年冬至到纪念馆工作,迄今为止,屈指算来,一个人在纪念馆默默地坚守了近二十九年,且传播了近二十九年,镜花缘文化。我时常戏谑,一个人的纪念馆,杨馆长乃李汝珍书童也!杨馆长听罢我言,一笑了之。

青砖小镇经年沉香,文风昌盛,光芒万丈。小镇人自古崇尚文化,以兴文为乐,以读书为本,一代代沿承苦读的精神。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了,我渐渐地思索出一个理儿,小镇为什么能够如此天长地久、坚韧不倒、源远流长。道理简单,唯有读书。读书是成功的根基。或许这便是小镇的深厚的凝重,小镇二千多年来所凝结的底蕴,也只有这种深厚下才能孕育出青年才俊、文化名流。

在历史长廊,列队排列,从古到今,可以排成一个加强连,许乔林、许桂林、江问渔、姚祥麟、吕秀彬、许善柏、徐兴成······一时间,文人荟萃,名流辈出,灿若繁星。以至于,小镇的历史一下子厚重起来。青砖承载着小镇美好的记忆,也支撑着小镇的历史文脉。板浦这座小镇,不愧为历史名镇。历经千百余年风雨不失风华。小镇多了这些文人,小镇便多了些儒雅和深厚,多了些大气和底蕴。

青砖小镇不仅有着磁石般的引力,还有着高山仰止、卓越千古的风流,为古今文人所神往矣。千百年来,小镇不乏文人上下浪漫而求索。无数文人都从末止步过,都曾登临小镇,或赋诗唱和,或把酒高歌,或以诗会友,或指点江山,或激扬文字,何等惬意!譬如:阮元、魏源、陶澍、崔月明、王军先、刘毅、卢明清、殷然、刘凤桂、刘洪雨······数不胜数,可谓洋洋大观。小镇热闹非凡,他们身处此地,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皆以来过小镇为荣!

青砖小镇的人文气息里夹杂着人间烟火味。小镇的人如青砖一样朴质、大方。比如,来客了,小镇人知书达理,古道热肠,好客讲义气,且热情待客之心遂成了小镇人内在的固有品格。要知道,饮食文化也是小镇的魂儿。因为盐河,因为盐商富家天下,造就了盐都小镇板浦独树一帜的菜系。所以板浦菜,名头响亮,占据苏北最高位。的确,小镇人一向是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独具匠心的态度,才精雕细琢出、积淀成一方板浦至味。我想席上豆丹是必然的,当然凉粉也是少不了,有了豆丹和凉粉,席上就活色生香了。毫不夸张的说,这两道小吃几乎是小镇标志性的特色精致小吃。客人品尝后,总是情不自禁地赞叹:板浦至味,真是名不虚传,来板浦,不虚此行!小镇还有一样经典食物,上世纪九二年底,就搬上了荧幕,拍成了电视连续剧,那就是《醋圣》。

醋的味道,跟青砖一样,跟历史一样,也是厚重的。这就是我骨子里的老家青砖小镇。

小镇的风很柔,小镇的阳光很灿烂,小镇的青砖很细腻。生于小镇,我受老家小镇的恩泽。这些年,我心怀感恩,我不停地观民风、访民俗、觅美食,以此来回报老家青砖小镇哺育之恩。小镇是我今生的缘,我一生也写不完的歌,画不尽的画,吟不绝的诗······

青砖小镇乃历史长河中一朵炫彩夺目的浪花。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发表文章。工作单位海州区板浦实验中学后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