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的天价彩礼,说来说去,其实都是啃老!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德阳

农村的天价彩礼其实是啃老

在各种灾难来临的时候,农村永远是首当其冲。

先前吃不饱穿不暖,那句俗话“喝西北风”肯定出自咱农村人之口。待到能填饱肚子,穿的也体面光鲜了,娶媳妇却成了大麻烦。

以前穷就穷呗,大家都不富,是真正的门当户对;也有嫁到“豪门”的,豪门深似海阔太不好当;也有富家大小姐下嫁的,必定是那穷小子“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也算地主老财的长线投资。

在农村,结婚的还多是一家穷的叮当响,另一家过得家徒四壁,嗨,门当户对,又对眼,娶进门也就往锅里加瓢水,案板上添双筷子,不费啥,结吧,于是成了。

现在不成了,想结婚,必须要过这几关:既要“一动不动” ,还要“万紫千红一片绿”,外加“ 三斤三两”。唉,愁的老大娘眼泪汪汪啊眼泪汪汪,愁的小伙子没心放羊,放羊还有啥用,以前还能卖几只羊娶妻生子,孩子大了又能放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羊生羊还能落下一群羊,娶媳妇真不会折本。

现在不行了,娶媳妇不仅要钱还要命,钱就不提了,都是身外之物,挣再多也要交给丈母娘;之所以说要命,如果一辈子连个媳妇都混不上,真是要命。

要彩礼大概源远流长,最早的时候不是现金,而是“大雁”,寓意夫妻恩爱,相互遵守誓言;现在的现金大概寓意啃老,结婚就要过一把瘾,一次要个够,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

以前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养儿啃老。

不把父母啃得一把骨头决不罢休,一旦儿女也成了父母,又被自己的儿女啃,也就是鲁迅所谓的“吃人”,这是自私自利的恶性循环,生活在农村的每个人都是食物链上的一环,现啃老后被啃。

烧过锅的请举手

农村的烟囱,多是靠近大门,一进门就是锅屋,进了锅屋,那口锅就静静地坐在那里。

农村里住房紧张,单门为一件家什或家禽、家畜准备一间屋似乎是不可能的,牛也就只有牛棚,羊也就只有羊圈,狗窝鸡窝鸭圈猪圈都是不是屋,只有人住的才是屋,然而专门为锅准备一件屋,可见锅的重要地位。

烟囱的地位随着锅水涨船高,毕竟民以食为天,烟囱的高度也是地位的象征之一。

在冬天,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犹如黑夜亮着的那盏灯。远远地看见炊烟,会给归来的人一种踏实感:家里有人,可以吃上热乎的饭菜。

走亲戚串朋友,即使是上门要账的,看家那家的炊烟,也会踏实:家里有人,没有白跑一趟。

炊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的存在和主人家的温暖舒适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门紧锁是阻止闲人、外人进入的;炊烟升起,是迎接家人归来、亲人光临、邻居串门的。

柴火点燃,那是一股青烟,虚无缥缈,它是美丽的,“大漠孤烟直”。炊烟的美丽,被写进无数的诗歌。

锅屋逐渐被厨房代替,柴火被煤气、电代替,炊烟被油烟代替,走进村庄,烧柴火的已不多,“烧锅”的人越来越少,只需一个按钮或开关,就能省掉一个人,这么省事,谁还费事烧柴火,并且还需一个烧锅的人?

以前串门,见主妇忙上忙下,串门人就会自然的往锅前一站,拿起柴火往里填;冬天干脆就坐在那里,既能烤火又帮着烧锅,一举多得,这样的串门人是受欢迎的。如果是煮的红薯、胡萝卜、毛芋头之类的,还能吃上,哪有白干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