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父母给我们的伤害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古岸云沙

前日与莲心聊天,我告诉她我一直在反省自己,我们都该反省,很多时候,我们把婚姻中的伤在不知不觉中带给了孩子,使孩子在亲情缺失的同时,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坚硬,充满着叛逆与不羁。孩子一天天长大,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相亲相爱,也成了我们现在最需要下功夫来解决的问题。

 在婚姻中,我们都受了很大的伤害,指责与发泄对婚姻的不满,几乎是我们多年交往的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因为我们有着差不多一样的经历。

我们两人,一前一后结婚,然后步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处事方式,传统观念,两代隔膜,格格不入,就象一下子进入了一个生活的死胡同,我们被堵在里面,出不来,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只好与最亲近的人,相互伤害,相互折磨。就象二只刺猬,抱得越紧,伤得越深,到最后,都精疲力竭,渐渐失去温暖对方的力气。无以排遣的苦恼与委屈,只好撒在孩子身上。

我们忍受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然后再让孩子来忍受我们无休无止的抱怨、谩骂和指责,好象只有这样,才会让那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心疼,他们不好受,才有可能减轻我们的伤痛,好象爱孩子就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伤害。初做父母时,我们没想这样。

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希望能够从很久以前,我们的父母所留给我们的阴影中走出来,可是,到底还是落到了父母的旧轨里,穿着新鞋,走了老路。

这是我们应该反省的,而我们一直都做得不好,我们甚至不如我们的父母做得好。

我知道,谁也不是生来就会做父母的,那必然的,是带着上一代父母的影子,来学习着做父母。

其实父母所带给我们的很多伤害都是因为对待儿女,有着不一样的爱,哪怕是父母,也有个人的喜好,爱一个,必然冷落另一个。他们的精力实在太有限了。

莲心姐弟六个,她是老大,一直以来都是她在操心,父母还常常不能体谅。她说父母也给他们姊妹带来过伤害。我想那是肯定的。农村家庭,向来重男轻女,为了要弟弟,母亲曾经抛弃过最小的妹妹。在家上学时,每天要干很多活,稍不如意,就会遭来母亲的谩骂。

家里人口多,睁开眼都要吃饭,母亲一个人操劳,哪里会有不急的时候。孩子们大了之后,母亲又偏袒着弟弟们,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到底还有敏感不敏感之分,哪里能够顾得到女儿们的感受呢。

我们家人口少,简单一些,父母一向心疼弟弟,而弟弟又小我太多。自上中学起,弟弟就常常拿我作比较,我上中学时,每周只花一块钱,弟弟要三块五块,他的理由是物价上涨了,生活条件不一样了,不能同日而语。

我从来没有觉得父母偏心过。只是不喜欢母亲老让我做事,家里人口少,地多,母亲下地干完活,回来还要做饭,我不知体谅,所以母亲每骂我不能帮她做家务,我就暴跳如雷与她争执。以至父亲在时,好多年,母亲都发狠地说,不指望我来养她的老。初一寒天,我要母亲帮我缝暖袖,母亲不肯,我只好夸口:且看我的手段吧。第二天,缝好的暖袖露着棉花,母亲埋汰我好多年,无论我做什么事,都会遭到母亲的嘲笑:且看我的手段吧。

我遗传了父母相貌上的缺点,我母亲从来没有觉得我漂亮过,而且常常就此指责我。大一时,暑期放假,一早起来照着穿衣镜梳头,母亲看着我说:怎么看着也不丑呀。一句话就把我的眼泪勾出来了。相比较而言,父亲的感情更细腻一些。

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他最美的女儿。他事事顺着我。特别是长子之后,他总说,女儿是不能打的。记忆中,他只打过我一次。那一次应该是我生命有记忆的开始。我要吃隔壁大娘家种的瓜,而他们是要卖钱的,我们没有钱买,我就一直哭,一直哭,直到父亲忍无可忍,拿鞋底打出门来,我仍是不改,心里还抱着一个念头:打死吧,打死你就没有女儿了。后来与母亲说起,母亲说我那时特别馋,不过两岁,越是没有钱,越是要吃,而且还打死不改。

我自小就是这样地叛逆与任性的。我母亲还常常说起我一件馋嘴的事:有一次奶奶由集上买了包子,我趴在她背上伸着手要吃的,吃一口要一口,吃完了伸着手还要,奶奶就再填一口到嘴里。父亲生气了,回到屋里摔摔打打,母亲劝他:生什么气呢,是她自己的孙女。

 有时候我们不肯承认亲人的爱是有偏心的,只是怕伤害到自己的感情。

奶奶是偏心的,她只疼姑姑家的孩子和她自己。我小时候常常偷她的东西吃。她每次去姑姑家走亲戚,就会把苹果埋在麦缸里,我偷吃之后,再把麦子抚平,奶奶回来也不问,也不说,就象根本没少过东西一样。

奶奶常年和我们住一个院,自己单吃时,我常常端着碗去吃她的菜,因为她的菜放油多,香。每遭奶奶大呼小叫地辱骂,我也大声地抗议她,打盘子摔碗子,照吃不误。倒是母亲比较想得开:吃也长,不吃也长,何必吃那一嘴。说到底还是日子太穷了。

等到奶奶年老,大娘年纪也大了,不能伺候她,母亲要给我看孩子,亦不能守着她,她只好轮番住在姑姑们家里。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大娘与母亲才能回家看一看。这时候母亲才有话说:还是亏了闺女们,儿媳妇还真是没法指望。看来奶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只是,无论她疼不疼我们,她终究是我们最亲的人。所以那些年里,每次回家,我看到她躺在床上,瘦骨嶙峋,没有思想,没有知觉地活着,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生命到底是脆弱的,而且没有回头的路。而我们亦不能常常在她身边尽孝,又何必要求她太多呢。

等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我希望公婆来帮忙带孩子,可是他们不能来,也不肯来,为此生了太多的闲气,伤了和气,也伤了感情,婆婆的强硬,加上大姑姐的无理取闹,丈夫的执迷与糊涂,几乎使我失去了对婚姻的所有信心。那些不快乐的日子,心如死灰,常常不自觉地迁怒到孩子身上,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何苦要如此委屈自己?

及至公婆抽身去帮大姑姐及小儿子带孩子,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小学毕业也要上中学了,我与二弟媳心里仍是不平衡的,只是说不出口。一样的儿女,为什么不一样看待呢?孩子与爷爷奶奶几乎没什么感情交往,这种感情的缺失,恰如我小时候一样。

长久以来的积郁,也使孩子不能从感情上接纳他们,对孩子是一种伤害,对他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伤害。这样的伤害,对公婆来说,也许慢慢就会变得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老了,无力改变什么,也不会再想着改变,然而却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这其实还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把大人之间的矛盾不知不觉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太多的抱怨,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怀疑与否定,亲情越来越淡薄。

亲情无对错。在儿子们的眼里,爹娘没有错,就是爹娘错了,也是对的。很多事情,真的是我们看得太重了。然而说到底,孩子又能中爷爷奶奶什么用呢?不过是承欢膝下,让他们老来有一个安慰,隔着一代的距离,毕竟还是差远了。

每个父母都是有过错的。没有错误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和错误的父母,谁也不能避免走弯路。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交往,有交往就会有伤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力求不犯父母同样的错误。毕竟只有一个孩子,所有的爱都是为孩子准备的,我们力求不挖苦、不贬低孩子,我们一直希望让孩子生活在温情之中,力求给孩子更细腻的爱与温暖。

然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又给了孩子怎样的亲情呢?为了一些家庭琐事,我们伤害自己,也伤害了身边的人。除了无休止的相互指责,实在无异于任何情感的修补。

莲心与我几乎是同样的经历。大姑子不疼,小姑子不爱,婆婆挑三捡四。这么多年,我们就象一对连体婴儿一样,相互安慰,相互搀扶着一路走来,心里积郁了太多的怨与屈,不知不觉就成了怨妇。然而反过来想,儿媳如此地不驯服,难于融合,也许公婆亦有委屈。他们有他们的处事方式,他们一直都是那生存的,这也是他们的认识高度,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你无权改变,你也不可能改变他们。

所以只能认命。

每个人的委屈都不一样。这就象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今他们都老了。父母。公婆。

小时候父母留给我们的伤害,慢慢变成了笑谈,我们正在象疼爱孩子一样疼爱我们自己的父母,为父母操心,这不仅仅是为人子女的义务,还有我们与生俱来的爱。我们从不记恨自己的父母,就象我们的孩子不会记恨我们一样。哪怕我们刚刚打过他们,他们亦会哭着叫着喊妈妈一样。

为什么我们不能释然地面对公婆对我们的伤害?毕竟他们也老了,他们也是别人的父母,他们的儿子也想他们晚年幸福。哪怕他们一错再错,他们仍然是儿子们心中最亲近的人,这种亲情,无法分割,不能比较。

很多事情不能强求,只能顺其自然。

其实说到底,我们是自私的,我们一直在索取。索取着父母的爱。即便是公婆,我们也希望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我们,爱我们就象爱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哪怕这代价伤痕累累。待到我们自己做了母亲,我们化腐朽为力量,除了一味地给予,无节制地给予,拿爱来窒息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要求孩子顺从我们的意愿,却从来不曾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来审视这份爱,到底有多大的压力。

其实我们都不会做父母。

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们还有机会。而父母已经没有了机会。

写到这里,想起我大娘讲过的一个笑话:村子里新娶了一个媳妇,一直等到晚上,洞房花烛,才知道还有一个男人要与她同床共枕,她委屈地抱怨说:都说找婆婆,找婆婆,谁知道找婆婆还带一个女婿呢。

这是旧式农村妇女的无知。

我们的可悲在于,还没有准备好就进入了角色,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了二十年,到现在仍然执迷不悟。

只知道找对象,找对象,以为对上眼,就可以和那个男人安安稳稳牵手度过一生了,哪曾想到还会有婆婆与什么大姑子小姑子,来与你争夺这个男人的爱呢。

也许要紧的是分享,而不是争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