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立凫:古井铭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董立凫

明洪武三年(1370年),始祖士诚爷率董姓族人由晋入鲁,定居董集。永乐十年(1413年),四世祖嗣恭爷率本支西行二十里,见此处土厚水甜,草木丰茂,遂定居于此,名之曰“董堂”。为生存,举全族之力,在村西开掘此井。距今六百余年矣。

井深约十五米,青砖环砌,下广而上细,井口覆以整石所雕环形井沿。累代劳作,井沿留有深浅不一印痕十余道。井水甘冽清澈,纵大旱之年,从不枯竭,为百代族人活命之源。十里八乡,深慕此井。行旅贩夫,为求一饮,不惜迂道。众口相传,美名愈盛。

井于族人功莫大焉。养畜禽,植果蔬,滋育男女,繁衍百代。初数口之小家竟成千丁之大树。世世代代,祖慈孙孝,男健女贤,辈辈有节烈,代代出英贤。农家闲适,田园优美,鸡鸣犬吠,其乐融融,岂非得力于此井哉!

时代交替,古井已矣。虽风光不再,然功绩长存。特为此铭,既记其事,亦表其功。

            公元2017年秋

后记:村人拜托我为村里古井作传,推辞再三,非不愿也,实为难也。平日里喜欢写点东西,不过是我手写我心,玩玩而已,上不得台面。但盛情难却,抓耳挠腮十余日,仍一字无着。忽然想起家里的“怪老头”来,外貌虽已显老态,但精神健旺。闲谈时,妙语如珠;与人处,世事洞明。央求再三,他方同意代我执笔。了了三百余字,把古井的历史、风貌、功绩、现状,交待的清清楚楚,且文笔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姜是老的辣,诚然。(董凌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