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河古城镇:关于忽城集的由来【附乡村照片】······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红艳

@蒹葭苍苍:忽城集传说始于金代,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忽氏家族的部分人定居于此,并打算在这里建城,取名忽城。但苦于没有“恨地”(关押犯人的地方),后来关押犯人,结果是每天晚上都会跑掉,故没能在此建城。随着忽氏统治势力的不断强大,四面八方的人经常到此向忽家朝拜。于是这里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地成了集市,称为忽城集。集市的成立,使方圆上百里的商贾云集于此。杂货铺、酒店、说书场以及一些农民作坊也相继设立,忽城集一时成了这一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集市的兴旺繁荣,引来了远道而来的僧尼在此定居传授佛经。元惠宗五年(公元1337年)之后,此地相继建起了奶奶庙、火神庙、观音庙和关公庙,以后又修了东庙。每天除赶集的人外,那些善男信女在庙中烧香拜佛,络绎不绝。集市的繁荣,促使忽城集的道路四通八达,有“三八二十四条路”之说。

当时,就有一条直通元大都(今北京市)的官道,南与丰城,东南与沛县、徐州,西与梁郡(开封)等都有官道相通。明版《丰县志》载:“四乡曰:忽城、力村、永安、新村”。当时忽城是丰县第四乡的第一里。里的领导机构就设在忽城集。丰县博物馆保存的一块记事碑上记载着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某吏部尚书曾到过此村。新中国建立初期,顺堤区区公所设在忽城。后来由于区域的调整、区公所的迁移,忽城的集市到了1958年已基本上取消了。

渠慎敏,想必很多的人都认识,他仁心仁术,妙手回春。另外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咱们徐州书法协会的会员,优雅知性,品味人生。在此祝全家幸福安康,事业更上一层楼!



雍容隽永,意蕴悠长。字里行间,可以感触到书法家意兴情绪的起伏颤动,或动或静,或抑或扬的美!









这里,曾是关公庙遗址,但在历史的长河里,早已被岁月冲刷的面目全非,找不到任何痕迹。




眼前一切的一切,对古旧的陈迹而言,都是无法相认的陌生者。



勤劳淳朴的大姐,在年复一年的劳作里,会忘记很多人,也会忘记很多事,但对村庄的历史,却如数家珍。




干净的庭院,幸福的人家。






美丽的牵牛花(老家叫 fu 苗秧),成为村庄最美的妆饰。



朴实的微笑,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庞世伟家的房子:院内,绿树成荫。

石榴就要成熟了,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

虽然手机拍摄的画面,并不太清晰,但同样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也许碌碌人生,听几声鸟呜,闻几处花香,能与一处风景不期而遇,与一缕清风温柔相待,便是心灵最真的抚慰和安舒。

桂花的香气,浓郁而沁人肺腑,在秋色的包裹里,那渐欲迷人眼的沉醉和纯粹,不亏是医治心灵之伤的没药……。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你物质的丰盈,幸福不是你可以随时随地到天南海北,幸福不是你儿女渐渐长大不用你再去庇护,幸福是-----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却给你带给带来灵感和敏锐的心。



有敏锐的心,才会有发现和寻找美的眼睛。这种美,才是幸福的源泉!




其实,家乡的美无处不在,只是因为急匆匆的脚步,使我们的心门无法被打开。我们的麻木和不肯歇息的步履,常常让本应该叹为观止的东西,被一次次忽略,被一次次的擦肩而过。






故乡的村庄一年年的变化,少年人不愿意守侯贫穷的园囿,纷纷外出务工,以致村落里只剩下年逾古稀的老人和蹒跚学步的孩子。




虽然如此,我仍然坚持每年回老家3次,看着在家可怜形单影只的乡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懂事的孩子,在帮家里的大人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时光可以全然剥蚀忽城集所有的遗迹,但却无法拂去老人们的平和与从容。





这是一个被稻田和“绿树”环抱的村庄。田野间、视野中、空气里,都洋溢着丰收的气息,站在这里,呼吸空气,才知道什么是彻底的沁爽;抬头望天,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蔚蓝。






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果实,都通过自己独有的颜色描绘着生命的乐章,这是一种无言可述的美! 








也许,再过半个月,这个国庆期间,在外读书的年轻人和结婚的新郎新娘,会给这个充满沉寂的村庄带来生命的搅动和更新。




在利益面前,几乎每个人都在为着“五斗米而折腰”,纷纷选择出逃,忽城集,虽然拥有很悠久的历史,无论如何,也吸引不了下一代人的流连与驻足。








背着孩子走过的大嫂,笑容可掬。









花儿,最大限度的展现着她的温文尔雅,苍老的枝蔓,也依然最大限度地保留着她渐亦褪去的繁华。






这条小路,弯弯曲曲,却直抵每个游子的内心深处。



曾经的火神庙遗址。




每次的不期而遇,都会成为一抹最心动的回忆。





如今,也是乡邻们打棒子最好的时节。

王进涛一直蹲在那里,埋头劳作。

“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菜园也需要辛勤地打理照看。除草,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庞世君家的院子,人未在,树木依然枝繁叶茂。

曾经的香饽饽——洋灰缸,也因社会的变迁,而被请出雅座,冷落在围墙边。

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心中,故乡的庭院,依然是世上最亮丽的风景。

家,还在,只是我们选择了离别。我们的脚步已经走得太遥远,以至于故乡怎么再呼唤,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给我们童年带来欢笑和幸福回忆的地方。

梦里熟悉,实际陌生。那些岁月已经斑驳成碎片,一株怒放的鸡冠花,做着生命最耀眼的诠释。






似曾相识的小道,似曾相识的一切,好像当初骑着爷爷的脖子,穿行在这个充满生机和笑声的路上。先前司空见惯的事物,如今对每个浪子而言,似乎都成了幸福的追忆。



火红的辣椒,红火的日子。




即将丰收的黄豆颗粒饱满。








乡村中,已经无法寻觅到中壮年的身影,老家,在很多时候,已经被理解成为一个“旅店”的代词,急急而来,也急急而去,俨然像河里奔忙的黄沙船。故乡,已经不再是身体停靠的港湾……




乡邻们会几个几个的坐在一起,嘻嘻哈哈哈的说笑着,当然,她们谈论的绝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没有人注意到它一切的一切,当然,除了我和我的镜头……






墙边,有一个北瓜,它无拘无束着茁壮成长着,这是它的“青年时代”。这场景,激起我某个时刻复杂的情结。






村庄的一切,仿佛笼罩在一片圣洁的阳光里,宁静祥和,却又充满希望和温暖。那些童趣盎然的美好时光,我都记得。



@喜剧:忽城集——我的老家。小小忽城集,历史古城镇,道路通又达,人杰地灵地。说她古老,正如忽城集名字由来所讲,起源金代。

记得小时候人们最好听大鼓扬琴传统戏,就讲到忽杨一家亲呢,不知现在村上杨氏家族是否与忽必烈有渊源,有待历史考证。

忽城集南北走向,标准的集市格局。从顺河走进忽城集首先映入眼帘的十字路口,往西是杨庄,我们两个村庄不分你我;往东是通往胡马高渠的东西大道,从忽城集南头穿过;往北是通往忽城大桥的南北大道,大道西侧是忽城南北小河,东侧就是忽城集。

往东约五十米还有一条与之相互平行的南北大道穿街而过,致使街里东西两侧的人家互相对门,别有情趣。忽城集还背靠西支河南岸,这儿树木郁郁葱葱,河水缓缓流淌,夏季,鸟儿鸣,蝉儿叫,鱼儿游,尤其河水是我们炎热夏季的天然大浴池,村上不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游泳能手。

就在忽城大桥西南处可谓三支分流,通往西南的是老西支河,通往正南的就是忽城小河。

村庄两面环水,使得古老的村庄更加有灵性,也赋予这儿的人们有上善若水的品行,丰腴的土壤孕育了一代代人们,愿这儿人们生生不息,愿忽城集继续走向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