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精神独立的父母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真真

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孝顺,于是,父母被送上了“神坛”。父母抚养孩子被称为伟大,而“不肖”是对父母最大的背叛。就连孔子他老人家都认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者,谓之孝。”因此,谁也不敢批评父母,否则,即为“犯上”,全天下的人都会骂你不孝。

可是,父母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爹娘。是人都会犯错,难道成了爹娘的人就不是人吗?子女犯错,父母义正词严的予以纠正,谓之曰“教育”;父母犯错,子女纠正,那就是“小兔崽子翻了天了。”

独立,常常是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仿佛不独立的都是子女,而父母在成为父母的那一瞬间就都是独立的了。岂不知独立是一种能力,不是先天具有的本能,而是后天培养积累而获得的。所以,不是所有的人在成为了父母之后就能具备独立的人格。

只是,作为父母,他们的“不独立”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因为在有些时候“不独立”不一定表现为行为上的索取、无助、无能,反而表现为奉献、忘我、能干。为什么呢?因为内心不独立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身心依附于自身之外的事件上,而子女是最佳依附对象。这种依附有一件美丽的外衣,叫“父母之爱”。

把全副身心都奉献给子女,一切围着子女转。两眼死死的盯着子女。你是我们的希望家里啥活都不要你干你还不好好学习?我们起早贪黑的干活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我们当牛做马的服侍你,你还挑三拣四的有点良心没?你的新房装修你去过几趟还不是我们老两口盯着?说了多少遍了饭后不要马上躺在沙发上你怎么就是不听呢?饭后吃水果了吗?怎么光吃荤菜不吃素菜呢?贴身衣服怎么能穿腈纶的呢?下雨天怎么还出去玩呢?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该管的,不该管的,他们全要管。他们用“奉献”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成就感,他们用“忘我”剥夺了孩子给予爱的能力,他们用“能干”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既然付出了劳动,那么就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万一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子女就成为了“白眼狼”,把自己搞成怨父(母)。怪谁呢?

难道不知道子女不仅是你的子女,他还是个独立的人。是人都有人的劣根性。当你的“奉献”变成理所当然,你的“不奉献”就会激起他的恼怒;当你的“忘我”形成习惯,你的“不忘我”就是自私自利;当你的“能干”无处不在,你的“不能干”就是偷懒。

爱是有品质的。低品质的爱是给予,而给予往往换来的不是爱,而是索取;高品质的爱是激发子女内在的力量——待人真诚,与人为善,感受美好。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像一棵棵树。良好的父(母)子关系是两棵并排的树,各自成长,互相帮扶。大树给小树苗浇水、施肥、除虫,遮挡他抵挡不了的狂风暴雨,修剪他长歪了的枝杈;小树苗给大树唱歌跳舞;直到他长成大树,彼此成为朋友。小树苗是树,不是大树身上的一根树枝。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小伤害、小挫折。面对小伤害,大树能做的是帮他包扎,但不代替他受伤;面对挫折,大树能做的是陪他面对,但不代替他扫除障碍。

每一次伤愈之后,他的体格都能更结实;每一次挫折之后,他的心灵都能更强大。大树一天天的衰老,成了老树,长大了的小树苗给老树浇水、施肥、除虫,遮挡老树抵挡不了的狂风暴雨,但,他们还是各自独立的两棵树,而不是攀爬的藤蔓。

在小树苗结婚的那一天,他就彻底独立了。他不仅是父母的子女,也是某人的伴侣,将来还是某孩子的爸妈。他脱离了父母的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会距离父母的家庭越来越远,正如纪伯伦所说,“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这是每个父母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说起来残酷,但现实抹杀不了,与其粉饰美好,不如正确面对,从而落个心情坦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仍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那么,子女就只能承受“双面胶”的痛苦了。

这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莫过于父(母)子(女)之情,可是,如何做父母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血缘至亲,若处理不当,伤害尤重于外人,正所谓相爱者才会相杀。成长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业,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成长内容。

做精神独立的父母,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追求,不依附,也不疏离,不远不近,有事,互相帮助,无事,各过各的,亲情,不一定要耳鬓厮磨朝夕相处。这世界如此美好,放开心胸,开阔视野,你会发现,越独立越快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