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常店:我的家乡,在那个朴实无华的和谐小镇······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大家都在看

请原谅:一个平台的能力太有限,这次我只选择了这位91岁的老奶奶!

——————————————————————

图文:红艳

我离开常店,是在15年前。知识武装了我,也给了我足够逃离的理由。今天,我是应邀从远方回到故乡。恰好与零下8度的这次“干冷“不期而遇,这,像极了某个故事的开始。 可我知道,那段故事早已被粘贴在发黄的日历上,并随时光一页页地风干,再也找不到一丝鲜活的痕迹了。记忆,渺若云烟,一淡再淡。

还有什么能够承受得住时间的打磨,永不衰老呢?在常店的小镇上,那些在我离开后才出现的建筑、绿化和留在心底的一些东西,一样的让我熟悉而陌生。那种惴惴不安的心里,没有人能够读懂。我一个人,在小镇的角角落落,拿着相机,拍来拍去,老同学在一旁,引导着,也解释着。我终归还是弄不明白,自己算是归人,还是过客。

特别声明愚伯的自留地 所拍摄的乡镇和农村照片,仅仅作为乡村变迁的见证。同时也让在外的游子们,及时感受老家的乡亲乡情,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最大限度的抚慰。图片非商业用途。如果你认可我们的作为,并且也希望自己的村庄能够在自留地“上榜”,那么,在确定好本村的“引路人”之后,请联系我们,微信号:1258747452,我们会统筹安排。


拉平车的大姐似曾相识,车厢里,打烧饼的装备,是她的希望和梦想,我期望又担心她忽然对着我说一句:这些年,你在外,过得还好吧!?



15年,已经与我最初盛装的内容,大相径庭。柏油路取代了水泥土,电瓶车代替了自行车,时光,剥夺着一切的旧迹,唯有乡亲们质朴的底蕴不曾更改。



我是感激常店小镇的,一个痴爱文字的我被她无私的养育与包容,因为她的安静和沉实,走入了我的心灵深处,如此这般,才使我在外拼搏的日子,不需付出多少勇气和毅力,就可以轻易地拒绝陷入为物质享乐而费尽心力的漩涡之中。



此刻,站在稍显寂静的街头,我试着让自己的心归回安息,我努力让自己在她的怀抱里越来越安静内敛、素朴沉实。




这些年,我一直行色匆匆,始终未有停歇,我所做的,都只是为了从村庄到达城市,或者是从城市到达村庄。却忽略了城市与村庄之间的小镇。而它却又是我最不该忽略的东西。




小镇,在村庄右边,城市左边。是它们的过渡,或者妥协,可我却从它身上看到了城市,以及村庄,它就是特殊的城市,另类的村庄。对我而言,这就是它的最大意义吧。




纵然,小镇的楼房越来越多,但和城市相比,远没有尘世喧嚣的惊扰和太多利欲的攀附,镇里的百姓们,祖祖辈辈清贫端正、本分谦卑,祖传的基因和泥土的气息使每个人的骨子里沉淀着向下的引力,血液里流淌着泥土的元素。




岁月静好。可小镇也会制造很多的喧嚣,只是这样的喧嚣,是外在的,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很快归于沉寂。



大姐从我身旁走过,悄悄的,没有对话,也没有声音,或许,在十分钟以后,她就要选择好一处场所,支起案板,引火营业了。



我拍到的,是老人骑三轮车的背影。这样的年纪,依然自食其力 身体康健,应该说是故土给予的恩典。





老人们晒暖拉呱的日子,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意思是说,远方的生活,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事实上,生活一直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停下匆匆的脚步,你会看见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




无论你生活在一座华丽的城市,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亦或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小村落,你都可以寻找到,那独属于你的静美生活!




这里,是很多常店人的购物圣地,小镇活色生香的日子,是在清晨的叫卖声中奏响的。




这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灰白参半的头发、皱纹纵横的脸庞和微驼的背,使他显得老态龙钟。只见他面前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炉子,下面生着木炭,上面放着几个番薯在来回地翻着、烤着,一阵阵烤熟的香味从那里飘了开来,在寒冷的冬天里,真让人垂涎三尺。




小镇的发展,在拆毁和重建中辗转。春节时,待游子们重返故乡时,这里的道路,将变得别开生面。



一个在苏州工作的初中同学这样给我留言:在城市住久了,常会想起老家的小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苏北小镇,有着一个十分普通的名字:常店镇。这个名字,因为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隔离,而变得余音绕梁,韵味十足。几句吆喝,一句乡音,顿时感觉时间翻转,一脚滑回少年时代,回到了那个千里之外的小镇。


烧饼,是我们丰县人古老的传统面食之一,如今,虽然离开家乡,但对它的情感,却永驻心田。我们小时候,虽然是吃不饱穿不暖,却很少生病。有的东西在拥有的同时也在失去,就像我们想念和怀念过去的时光!也是那么难忘。过去的时光,就像记忆中烧饼的味道,让人回味悠长。我的记忆,常常会停留在那段充满麦香的烧饼时光里……


如今,在老家的小镇,也有了专门为婴幼儿服务的商铺,吃的用的洗的玩的,一应俱全,每个年轻的母亲,她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这里……

我读小学时的常店,是一条窄长的街道,两旁散落着一些平房,便是小镇的全貌。相对于现在的全貌来说,那时她仿佛一幅未完成的铅笔速写,太粗旷,也太简单。




不知为何,我很尊敬那些留在家乡发展的年轻人,他们,是乡村的新鲜血液。我也期待有一天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返乡,为常店的发展,能够添砖加瓦。

丰县农村商业银行,在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服务网点,常店也概莫能外。

看到家乡的加油站,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想,我们几乎看不到比这更简单的装备了,但,它却停留在那里,为来来往往的人做着最大限度的奉献。

终于,看到了孩子们的身影,在他们的身上,依然可以依稀看到我们童年时的影子。



粮管所,曾经炙手可热的部门,已经门前冷落车马稀。我至今犹记得第一次去交公粮的情景。那是我和父母第一次去粮站交公粮。为了能早去早回,父母半夜就动身上路,赶到那里时粮站门前早就排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阵阵酸涩。


家乡的广告语,也是跟着时代的节拍……

不远处,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



可不知为何,我的记忆里常会浮起那些红砖做的平房,虽简陋得不能再简陋,里面也装着人们的悲喜和日常。




小镇人的生活,也如这房子上的广告一样,直白简单。




镇上的居民,多半是附近的农民,除了待弄几亩薄田,有的会就着天时地利,做点小买卖,过着半农半商的闲逸生活。逢着赶集的日子,小镇便会十分热闹。十里八村的乡民,纷纷赶来,大人小孩子,把整条街塞得满满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过去相比,显得极其“高、大、上”。

如今,附近的乡邻们,在镇里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医治。卫生院上佳的服务和出色的医术,渐渐赢得大家的认可。



小河在芦苇的簇拥下,奔向了小镇的怀抱。一群麻雀呼啦啦从苇丛里飞起,落在远处的法国梧桐树上。河边隐藏着无数的生命。不久后的春天,它们便会重新蕴育一片新绿,迎来欢闹的一年。


这样“小轿车”般的三轮车,在老家的街头巷尾和乡村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犹如我们年少时的自行车一般。

如今的小镇,早已不是旧日模样。街道变得宽阔洁净,很多地方种着各种花木,参差有致。昔日的红砖瓦房变成三四层的小楼。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小镇的商品房和楼群,也如雨后春笋般长起。小镇,越来越有了小城市的味道。


绿油油的麦田,在寒风的催逼下,颜色渐渐变淡,晴朗的阳光下,和远处的白墙红瓦,构成一副绝美的风景图。









偶尔,还是会见到一些熟识的人,他们用着家乡话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你啥时回来的?来家里喝杯茶吧!”我也会笑着用家乡话应一声:“我不渴,真哩。”


见到依然含辛茹苦母亲,她又老了许多,见我回来,掩示不住脸上的欢喜,着急地要去街上,为我买些我喜欢吃的东西……

不知道麦华客,是否为常店第一家西餐厅,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进去品尝,我想到春节回家时,定会去感受家乡西餐的味道。


店铺的招牌,显得有些眼花缭乱,在这张画面里,你能数清共有多少个招牌吗?我粗略的看了下,应该超过15个。





宽阔的马路上,有很多的外地车从这里经过。虽然只是短暂的交错,但小镇的风光,一样尽收眼底。

这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满了淳朴的乡土气息。



包子铺的老板,正忙碌着,为一天的生计做着充实的准备。

小伙伴们,这就是咱们的常店镇政府,简朴而低调,你有多久没有关注了?

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手机大卖场……



看到“为人民服务”的字眼,内心就禁不住热血沸腾。



长长的街道,延伸至远方。



这里,是我们童年少年藏梦的地方,如今,年轻人一个个离开家乡,她的落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心里期待着那英雄般的老礼堂能够有一天再度焕发光彩。今年过年回家,想跟老礼堂合个影。




国家电网,先前在乡村感觉陌生的词汇,一个个展现在我的面前。

现在小镇的商铺,改建成两层楼式的两用房后,反而觉得失去以往旧商铺的庄重,以前熙熙攘攘的赶集人仿佛躲藏起来似的,再也无处寻觅。只有零零散散的闲人在街上闲逛。


冬天出行的节奏是这样子的。

造型别致的门卫值班室。



街道,一尘不染。

修路进行时。

嘿嘿,小时候的最爱。花米团一下子引发了我诸多的感慨。



开心购物广场,感觉还是很大气的。



美容美体在乡镇也渐渐流行,维娜,却走在小镇的前沿。




聚宾酒楼,也是小镇的招牌酒楼。

常店镇卫华体育中心。



路边的鱼摊,看似随意,却费了不少心思。



零食摊位,简简单单。但家的味道却四处弥漫。

常店镇文化站。感觉小镇所存在所保有的模块,比周边的乡镇还要齐全。

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所说的话,很值得人深思:“过去10年全国每天消失80~100个自然村。”,但我相信,我的家乡并不包含在内,因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没有比故乡和亲情更为重要的情愫。我同时也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在某个时间结点,还会卷土重来。


这样想着,又想到了自己老了的时候。小镇、夕阳、炊烟、喧嚣或者安静,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温暖、一份适然。我向远处瞥了一眼,却发现公共客车正行驶在前方,向着丰县城的方向,小镇已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了。而前面的风景还很模糊。

看到老家的污水处理厂,或许是刚刚开始,但这是一个很有正能量的宣告……


比起麦苗,人多么脆弱。人若能像冬日的麦苗那样面对严寒顽强生存,不是更好吗?当你遭遇种种挫折,心情极坏的时候,或者在城里呆久了,为生活、为名利奔波疲倦的时候,请你走出城市,走向田园,去看看那些冬日的麦田吧!你会被麦苗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折服,心情会豁然开朗起来。

其实小镇在我的心里,并没有改变。这里依然是我们的家,是那座熟悉的、质朴的、灵动的、充满烟火乡土气息的苏北小镇。她一直在守候在那里,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