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理科女文青的自白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仙人掌
      
 一接到月梅的电话就知道是煲电话粥的节奏:“姐来,你现在可真火了,那可是大火呀。”她边说边嘻嘻地笑着,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故意逗她,“说来听听。”

一直有种强烈的自我感觉,那就是一过天命之年就突飞猛进到了耳顺之年,由金刚怒目变成了菩萨低眉。也许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理解了所有人的不容易,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同情和包容。
    

千人千面百人百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无权评价别人的生活。不再抱怨指责偏执激烈,云淡风轻水波不兴 。更能听得进异样的声音, 不再感到忠言逆耳。褒贬由人,粗细能下,安之若素,宠辱不惊。清风拂山岗,明月过大江。成了耐挫抗压打不死的小强。真不知道这该叫通透圆润还是世故油腻。
   

“过去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现在是凡有人迹处必有打油诗。厉害了,我的姐”,边说边历数了在各种场合和某某某喷我的事。“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长进?”我被她忽悠得晕晕乎乎,不由露出了狐狸尾巴,眼看要得意忘形了。
     

真希望她能谈得更具体一点,深入一点。比方说谈谈俺的新作《最美的相遇》,《写在二O一八》等等,最好再发表点读后感。归根结蒂一句话:夸,往死里夸。
    

想当初那篇《最美的相遇》新鲜出炉的时候,几个文青竞相传阅,大加赞赏,无比惊艳:“是你的原创?” 瞧瞧,人家夸得多含蓄大气而又文艺,直叫人心花怒放。
   

 “嗯,有进步……”边说边卖起关子,欲言又止。“是见长,就是……长得更长了,哈哈”。说完朗声大笑。我去,好歹笑掉你的大牙!枉我调教多年,真不会说话,“枉把珍珠付群猪”。
      

真是恨铁不成钢呀,傻丫头一点灵气一点悟性都没有,丝毫不会揣摩人家的心思,一点也听不出别人的口风,更不会投其所好地顺竿子爬,哪怕是小小地小小地恭维俺一下下,唉,曲高和寡,夏虫不可语冰。
    

正所谓“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看来我只能选择后者了。

本人所学理科,所教数学,爱好文学,数学和文学本属两个范畴,少有接壤难得搭界, 所以语言功力写作功底文化底蕴始终是我的短板,自知先天不足,读书太少而偏偏想法太多。单单凭借对文字的一点感觉一点领悟一点虔诚一点热情,未免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但仍然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
     

每当小文一气呵成,必反复推敲细致打磨,尊重自己的文字洁癖,不饶自己,不饶点滴。不敢说捻断数茎须,也是不厌百回改。 既怕辞藻堆砌华而不实,又怕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既怕拖沓冗长言不及义,又怕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真的是进亦忧退亦忧,可以说是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号也。
  

一直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右铭: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以此为乐,乐此不疲。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真的很仰慕那些文学大师,文采飞扬如行云流水,文思泉涌如滔滔黄河,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简直是 佳句天成妙手偶得,左右逢源如有神助。甚至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发人深省醍醐灌顶。浓缩就是精华,一句顶一万句。 所以好文章总是切中肯綮言简意赅,真心奢望能够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可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又想起同事和我的一番话,“俺一看恁长就跑,超过三行的绝对不看。不然,现在为什么流行三行诗呢?你out了,老大姐”。你看这事整的,一不小心还扰民了。果真是宝剑赠英雄,红粉赠佳人,否则就是对牛弹琴鸡对鸭讲。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但仍然心有不甘好言相劝,还是好好收着吧,将来说不定能用得着,给孙子当首儿歌,做个启蒙教育挺好的,要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说实在的,她这番话若是放在以前杀伤力肯定超大,奈何现在早已过了敏感期,不过敏了。
      

聊得兴起,又和闺密分享了一段话,大意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低调行事谦冲自牧,不喧哗自有声。切忌写一些不着四六的打油诗往群里一扔,坐等人家的点赞。的 确,所谓得意之作,多少有点自鸣得意孤芳自赏的嫌疑。
    

据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就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作品的艺术家,抑制不住的幸福会冲昏自己的大脑,从而不由自主地真情流露。咱虽不能自比于艺术大师,但这点体会还是有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嘛。
     

尤其是在起始阶段,真的有过某种期待。小文成形后蠢蠢欲动,发到群里后心神不宁,总是惴惴不安地等着回应。既期待别人的褒奖,又担心贻笑大方,既希望抚琴遇知音,又生怕弄斧到班门。脸红一阵白一阵,心热一阵凉一阵。可说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现在当然今非夕比了,曾经沧海百炼成钢,已然皮糙肉厚百毒不侵了。正应了那句话,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得坚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时常用贾平凹先生的话激励自己:“ 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杨绛先生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她的话尤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  

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生的三大境界:物质,精神,灵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作为数学老师理应恪尽职守,以数字糊口,而在精神层面又必须以文字养心。
    

我手写我心。把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东西诉诸笔端,随性随兴随心 记录下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象许渊冲老先生所说:“生命不是指你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指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说实在的,每天面对的都是机械枯燥重复而且是超负荷的劳动,极大地消磨了人的斗志,也积压了过多的负面情绪,所以要给自己的不良情绪一个出口,调整心态,缓解压力,振奋精神。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把岁月变为诗篇或画卷。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当然最好是二者兼得。
     

很喜欢诗词大会或中华好诗词之类的栏目。有天晚上,又在静享文化大餐精神盛宴,老公的一席话简直是石破天惊,“好好学学这些名人大家,这才叫字字珠玑千古名句,你那诌的算些啥?” 说完,还颇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
      

天哪,这家伙实在太抬举我了,居然将我和古之先贤相提并论。看来我这辈子注定要辜负他老先生的厚爱了。不过,一切皆有可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假以时日,静待花开,或许过上个百八十年,这种愿景就能实现。
      

那时候我也成了作古的古人,我的打油诗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古诗。 等到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我要从容地写下一首示儿诗,让他把老娘的手稿妥善保存,也许会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就是因为打油诗扎根泥土,才更接地气,更有人间烟火气,才更具有艺术生命力。想到此,我不由反唇相讥,你懂个啥,“高僧只作寻常语,好诗读来但觉闲”,呵呵,给偷换了一个字,让他明白,要读还读打油诗!
      

或许有人认为,自黒是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但我不以为然。低调是人生的黑金,粮食中的黑五类就是餐桌上的营养佳品。做不到高端大气上档次,咱就低调奢华有内涵。换个角度说,你都把自己抹黑了,人家还好意思黑你,又能如何黑得了你?人生在世,无非是自己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自己。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多大点子事儿。
   

记起很久以前表哥家的外甥小宾,留了一头长发,每当看到他秀发飘飘就会说他:“看你咋象个女孩样?”他也要回我一句:“你应该说:看你咋长得象男孩?”一竿子到底,无语了。
     

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俯仰之间更显大气。勇于自黑往往意味着不怕丢丑。我们总是会津津有味地欣赏那些才艺高人的精彩表演,并且会发出心底里的喝彩与欢呼,但他们的每一次闪亮登场不也被自谦为献丑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聚光灯下所有的瑕疵都会纤亳毕现,无论是献丑还是丢丑,都会把丑抛到一边。去了丑,不就全剩下美了吗?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况且你以为的丑并不一定是真的丑,不然怎会有“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真正的智者,即便在生活的夹缝中也能活得摇曳生姿。一程有一程的风景,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心有所感,言之为快,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只此一生,必须热情。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求鲜衣怒马惟愿活色生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