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次去欢口的乡村拍照,都是一次使命感,所以我总是不遗余力!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红艳

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情结,是极其复杂的,首先,我们期待家乡改变,希望她能变成内心想要的样式;但同时也期待她没有任何改变,那样才可以原封不动的保留住年少时固有的记忆。

杏花经不起暖春的浮动,探头探脑,恣意闹春的样子一览无余。

平日,看上去有几分萧然的墓碑,在蓝天的映衬下,也多了些律动与安然。

提起拆迁和新农村建设,村民的意见还是相对比较统一,尤其是年轻人,很希望被拆。在庄里,我们看到的是参差不齐的房屋、随风吹散的废塑料袋、高低不平的泥路。

但对一些老人而言,面对老房子的轰然倒地,内心充满了的悲伤,老人的心情也能理解,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房屋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感情。

对新农村的建设,大多数人的想法是这样:最好不要象司堂的那样,那么高的楼,年纪大了,上下爬楼梯很不方便。整个村子搬迁下来,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住房用地。因为原来每家的院落差不多都要占地三四百平方。只是因为有些人家补贴的少,农民们都要自掏腰包为新农村建设来买单了,算下来,整个村里举债建房的不在少数。另外,新村的排水问题该如何解决?总不能集中排到鱼塘里吧,这是我们所担忧的。

以后的日子,相信很多的村庄,会因为新农村建设,心态而被调整,未来几年,农业合作社会在不少乡村出现,如今一家几亩田种地的格局,也将会土崩瓦解。

好了,不说那个话题了,还是带着您到其它地方走走。对,上次有个热心的网友说了,拍咱欢口的画面,以后就拍她繁华的地方,我给他回了信,我说,在每个欢口人眼里,只要是老家的场景,每一处都是风景,都可以让热爱故乡的人热泪盈眶。

熟悉的锅屋,低矮的小门紧闭,如今我再走近她的里面,都要低垂着头。

一块块麦田,再过两周的时间,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一抹养眼的葱绿。

这种大架自行车,在老家的数量估计也不太多了!你还记得自己当初学骑自行车是在哪一年吗?

撤点并校后,很多学校在岁月里,慢慢剥落,有的房倒屋塌,有的在里面搞起了养殖,个别的,成了厂房。它们,在所有的日子,被路人漠视,唯有在此读书过的人,才会被换回很多的记忆。

一个诚信店家的存在,就会让很多人心安,不用担心被欺骗,不用怀着质疑的目光,不用……

现在的一切和春节期间,差异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不少人都脱去厚厚的冬装,走在村间的小道上。

杏树的枝头,已经迫不及待地呼之欲出了,枝桠的尖头,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变得饱满。

熟悉的土路,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复新河边。人,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阳光明媚,婶子路过这里,在家的日子,她很难有一些空闲,打包、接送孙子、田里拔草,忙得不亦乐乎。

唯有大公鸡,不知愁的滋味,在村庄的风口处,肆无忌惮的鸣唱。

再次路过大爷家的门口,他还是老样子,还是用手工搓绳,我没有问他为何不用机器,我想,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这样,他们拒绝接受无足轻重的改变。

春困秋乏,春日里,这只小狗听到我汽车的喇叭声,还是慵懒的不成样子。

大爷是村里的队长,养了一群羊。大娘身体不好,儿子儿媳在外,他要独自种七八亩的地,70岁的年纪,还如此辛劳,我本想安慰他几句,大爷却说,没事,身体好比啥都好。

这是我走了数不清次数的小路,从东头到西头,200米的距离。

柿子树,挺立在蓝天下,再过一个月,这些枝桠上将是一片勃勃生机。

徐楼村现场采摘的红颜奶油草莓,已经大量成熟了,红彤彤的小脑袋横卧在地面上,让人看了馋的直流口水。

草莓棚的主人竟然是位年轻的90后,我发自内心的说,自留地会全力支持这样的“新农人”!

这,才是乡村最吸引人目光的地方,因为,这些“小精灵”的存在,才使乡村的味道,散发出无可争辩的纯正馨香。

村庄的狗狗,总是见了什么都感觉到好奇,甚至看到陌生人,都会忘记它本该持有的警惕,端望,友善地端望……

上了年纪的人,有事无事,总会到田间看庄稼的长势,似乎,唯有这样,心里才能得到真正的慰藉。

田间的土路上,这样的画面也不见,因为,整个村庄滞留在家的,也就稀稀拉拉的二三十口人。


蚕豆,在光影里的颜色,至绿无比,它把颈项最大限度地伸向天空,给过往的人,传递着春的信息。

远方,一个骑三轮电瓶车的人无声的走过,他永远也不知道,他的影像已经收纳至一个陌生人的镜头里,并且被很多人看到……

干活的老人和狗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家里的老人并不孤单。

移苗……种田的农民,想把任何空间都填的满满的,他们把苗圃的蔬菜,栽种的到处都是。

种扁豆:刨埯子,点种子……

“春到人间草木知”。路边,嫩嫩的小草,露出尖尖的脑袋,笑盈盈地仰望着蓝天,好像在诉说一个冬天的寂寞;没有被食客发现的荠菜,已开满了花,正在风中摇摆着妖娆的身姿,相互间情意绵绵地私语着。

小狗狗的伙伴。

那一片,怎么还是白花花的塑料布。

路沟两边的农田里,刚被春雨滋润过的麦苗,像一张张铺设的毯子,一望无际,显得更加翠绿。我用镜头,记录苇子园边的这块农田变迁。

干净的苇子园新农村。

一位奶奶从新农村的路上走过。

田里,一位老人去看自己的庄稼,他的不远处,放着一个鸟笼,我想,那是他晚年的至爱。富有有趣的生活就是这样。

听说,这条路也要被加宽了。

田间拔草的老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芦花始终是这样的姿态。

春的惬意,并不仅仅是风景的呈现,有时,这样的悠闲,也是惬意里不可或缺的主题。

小飞机在喷洒农药,我没看花眼吧。

废弃的塑料大棚,已经又恢复到它本来的样子。

看到这样的小路,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在静好的岁月里,期盼一场大雨,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一路迷人的雨雾芬芳,还有雨后空气的清爽;那时想要一个人出去走走,走去很远很远……

收包片的中年大叔。

带着孙子闲逛的爷爷,不过,这样带孩子,感觉还是有点危险的。

村庄前的水泥路。

农村的院落。

田间的养殖场。

看到这样的一幕,我会突然很想念一些人,想念一句话,想念某个路口,想念曾经编织的恍惚的梦。在这样的感觉中,自然而然便没定时间轴上掠过的那个点,想起那条守望我成长的小路……

收购的杨木料,堆放在路的两边。

大爷的眼神里,满是慈祥和岁月留下的平和。

那只高耸的鸟巢,苦苦守候主人的归期。

看着村中的老人,白发越来越多,背越来越驼,他们大多都像我的奶奶一样,在复制延伸着祖辈的生活理念与智慧,不同的却是没有下一代来接续他们的模式了。

对于村子来说,它将老人的一生凝固在静态的物体中;而对于老人来讲,则用鲜活的生命,记录着动态的村庄。似成绝唱!!

三月的麦苗好美,美的让人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

在故乡与异乡的纠结处,我们开始了漫长的追逐,家乡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宿命。炊烟、柳树、河塘还有那条小路,长久地定格在我生命的图像间。小时候,村庄的小路是一种守护。

家门口的那条小路变成水泥路了。我恍然间想到,那些年我留在泥土中的脚印被全然覆盖了。时间轰轰烈烈地往前奔跑,村庄的小路似乎在长大。它的面貌改变了,它有了新的归宿,它让我留下了新的记忆。

手扶拖拉机躲在房屋的一角,一直到麦收之前,都不说话。

一堆堆的稻草,是此刻农村的天然装饰。

在路旁,望着远方顶着一头白发的老人,那是一位平凡且伟大的父亲,木讷寡言苍老的容颜历经岁月的沧桑。我路过他身旁,我一直微笑着……

这是欢口的一处村庄,由读书的孩子、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干活的老人,温柔的池塘水面、孤独的洋槐树构成。这里有缠绵的幽暗,鸟的叹息,树影的舞蹈。

似乎是在泥土里注入了灵性的源泉,然后从土地里长出了绿草,布满每块田地,使乡野里充满生机。每当这样一个播种的季节来临,老人的脸上就洋溢着幸福和希望。

举目望去,你会看到,由远到近都是光与影的交织,树与水的相依。水里的鱼游来游去地享受着阳光,树上的喜鹊翻新了巢穴。水面上,看不到一粒尘埃沾染,也没有一片漂浮的树叶,只剩下无垠的自由与宽广的生命。

原野辽阔。一瞥尽在眼底。麦田还是矮矮柔柔的秧苗状。绿绿的,油油的。 在风中微微抖瑟。

年轻的一代一批又一批离开生养自己的地方,老去的一代就在这里守候,守住这份清静、淡泊的河床和麦田。如果某一天,老人突然走了,那群鸭子依旧会像先前一样早出晚归,门前的老狗依然会忠实地守着这座老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