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老家乡村的“人情风”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东方

我刚看到一篇关于苏北“人情风、人情债”的报道,在看看我们这里农村现状,不光是在徐州,这种现象在其它地方也大体相同。

礼尚往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也是人之常情,但太过频繁,甚至变味的“人情”,却给很多人造成了压力,这里面,包括送粥米的、过生日的,开业搬迁的,房屋装修翻新的,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参军的,生病住院看望的等等等等。

对于婚丧嫁娶,人们大都认为是必不可少,其它可以省略,特别是对“过生日”请客这种习俗,谈之,唉声叹气,继而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比如,某人为了多收钱财,他今年过了60岁,是提前过的,明年又过60岁,那是正生,有人甚至年年请客过生日。

经调查,少数地方,“人情消费”,已占村民年收入一半以上,低收入家庭,甚至倾其所有,借钱欠帐也要上“人情钱”。

上周末,我回老家,有村民谈起这事,据他说,现在粮食那么便宜,但人情费用却是快速攀升,去年一整年,光“人情费”已花去三千多元了,几乎占了全年收入的一半。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如今的攀比之风在乡村尤甚,于是,你仿我效,农的“人情风”也在广阔的天地中蔓延开来。

   

你请,我也请,为了面子,人情钱也水涨船高,人情负担越来越重。怎样才能刹住这股“人情风”呢?乡亲们无奈摇头兴叹。要刹住农村盛行的“人情风”,按目前的情况,要求人们从我做起,自觉抵制,一般性的生日、乔迁之类的不请客,已很难做到。

张三过事请了李四,李四过事哪有不请张三的道理呢?张家孙子送粥米,请了50桌客,收礼金5万元,李家孙女满月也不能舍面子呀,那得挖空心思,也要请来超过张家的50桌客呀。这样一来,攀比之风就会迅速展开。

   

看似这种请客收礼之事,都是收取钱财的生意,大家都在收,但吃亏的却还是大家,你今天收了别人的礼,就算明天不去还,也是指日可待的事,而且,你还得加码偿还,办酒席所有的花费,也得和别人攀比呀,造成无端的浪费。再加上,这些人情之事多了,还要耽误农事和工作。

   

真正要想理顺“人情风”,政府得要出头引导的时候了,要相应的制定一套约束机制,要有人监管、执行,再就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对“人情消费”加以规范,将村民们从沉重的人情负担中解救出来。让“人情消费”回到正常、轻松的轨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