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王沟镇“一溜北三寨”:乃大学生的摇篮,一起探寻该神秘之所!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蒋思锋

丰县王沟镇的东北角原来隶属于单楼乡,所辖为三个大队,蒋老家大队、袁寨大队、李庄大队,20年前,单楼乡和王沟乡合并为王沟镇后,袁寨大队和蒋老家大队就并为蒋老家村了,李庄大队并入刘菜园村。咱今天就单独说说这袁寨大队,袁寨大队是由袁寨、秦庄、丁堂、庞庄、朱庄这几个自然村组成。

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年人经常说“一溜北三寨”,一直不得其解,后来问询了几个老年人之后,才知道这“一溜北三寨”指的就是袁寨大队的秦庄寨、袁寨与庞庄寨、丁堂寨,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其根基杳不可考,在很久以前,这三个村的人为了避免土匪骚扰,绕村筑起了三个不同的寨围子,这三个寨围子呈东西走向,所以后世的人便有了“一溜北三寨”的说法。

1979年恢复高考那几年,这三个自然村出了不少的大学生,所以都说“一溜北三寨”出人才,是大学生的摇篮,更为这三个自然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蒋老家小学东面是一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沿着水泥路走不多远,便是今天拍摄的袁寨大队第一个自然村----秦庄,此时,正值小麦泛黄的季节,放眼望去,地里一片金黄,微风中,麦浪翻滚,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麦浪的那头就是秦庄,在村口我们遇到一位老人,正在给一棵绿化苗木浇水。




老人告诉我,这是镇里栽植的绿化树,如今正值大旱,这些绿化树如不及时浇水,成活率将会很低,多么可敬的老人啊!











 小麦泛黄的季节,麦黄杏也开始变黄了,估计要不了几天,麦黄杏就能上市了!此时,正是村民开始忙碌的日子,大蒜该收获了,由于去年大蒜价格居高不下,致使许多村民盲目跟风,种了不少的大蒜,面积一扩大,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

从外村传来的消息说,今年的鲜蒜四五毛钱一斤,“蒜你狠”再次让农民欲哭无泪!连续几天30多度的高温,地里升腾的都是热气,村民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蒜地里忙碌着!





这是村前的一条水泥路,路面整洁宽敞,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一位大爷午饭后坐在三轮车上乘凉,看到我在拍摄,主动上前和我攀谈起来。





第一张图是村子里的一条砂石路,第二张是村子往北通往郝庄的水泥路,雨雪天气,村民再也不用为道路泥泞而发愁了!





每个村子都有废弃不用的水泥缸和沙缸,胡乱地丢弃在老房子周围,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些许的情趣,这些缸在从前可是宝贝疙瘩啊!哪家没有几个大缸啊?如果你家没有几口像样的大缸,人家随口的一句话就是“这家人不会过日子!”

在当时,这些缸盛的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生产队时期,一口人一年分几十斤小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些少的可怜的小麦,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啊!一年光喝面水,这些小麦都不够,更别说吃白面馍馍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吃上一两个白面馒头,而且还是家里来客的时候才能吃到。





在每个村庄拍摄,总能看到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屋,同样在秦庄也见到了,出乎我的意料,住在这所房子里的主人,竟然是我小学的同学杨文学,虽然分别多年,大家都处于不同的生活区间,但如今再次相逢,心的距离,还是很近的。









看到我在拍老房子,这位大婶把我喊到了她的家中,她老伴去世十多年了,如今只有这土墙老屋与她相伴,一架葡萄,一笼子小鸡,和老人不离不弃相守着。

简陋的居住条件,环境卫生搞的却非常好,看得出来,老人是个爱干净的农村人!







村中的一条土路与村前的一条水泥路



这是村子西头的一个大坑,方圆几里,没见过比这个坑更深的了,这个坑说来也奇怪,一年四季坑里不断水,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这里也没干涸过。以前每到夏季水多的时候,水面几乎和路面持平,周围村民经常来坑的周围洗衣服,那时洗衣服用的都是皂角,衣服下面垫一块捶布石,用八棍子反复捶打,洗净淘干净就可以了。

我的小伙伴中子,他舅家就在大坑东边住,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跟他来走亲戚,只要来就坐在大坑边的石头上看大人们洗衣服,有时还能听到洗衣姑娘优美的歌声呢!几个姑娘洗衣服洗累了,就聚集在大坑边沿,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村子前面一望无际的小麦,正在由青变黄,小麦地尽头就是蒋老家小学。







出了秦庄就是袁寨了,村子前面拔地而起了一排楼房,给村子平添了几分靓丽的姿色!





村头的一片空地上,种了不小的一块油菜,此时正值油菜成熟的季节,老人正在挥镰收割,到底是油菜品种,豆荚很大,比那种笨菜籽产量高,而且出油率也高的多! 









此次拍摄,感激赵得胜老师,他是庞庄人,对村子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在他的领路下,拍摄非常顺利。上图是村内几条主干线的水泥路,将村子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是村内的几所破旧的土墙屋,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的年轮让这些老房子变得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了!瓦间边,青砖小瓦,檩子扒砖,在当时,这些房子可是村里佼佼者啊,如今,高楼大厦的兴起,令这些当年独领风骚的瓦间边土墙屋黯然失色!











村里气派的小洋楼比比皆是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住房条件越来越好了!


一个不起眼的小沟,竟然是袁寨和庞庄的分界线,很久以前的古寨,两个村子是住在一起的,后来挖沟成界,沟西是庞庄,沟东是袁寨。如果不是赵老师当向导,我是断然分不清的。





美丽的村庄,绿树环抱,麦浪翻滚,不时可以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走累了,拍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一会!路边盛开的花儿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来张特写,静谧的村庄更添清秀之气!





这是赵本祥老师的房子,孩子们都出去做生意了,老两口也随孩子们去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到家中小住几天,丛生的野草早已把大门口的小路占满,挺立的翠竹依然挺拔的生长着,尽管竹叶上沾满了令人讨厌的杨棉!他们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替主人看护着老房子老宅子!











走累了,拍累了,热情好客的赵老师把我领到了他的家中,他家门口就是一个十字路口,西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宽阔水泥路,从单楼往北直达321省道,南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乡村公路,从秦庄直达朱庄。

赵老师家中开着一个商店,商店名字为“传奇商店”,不凡的名字,不错的地理位置,使赵老师的商店生意十分火爆,商品种类齐全,热情的服务,使得周围的乡亲们都喜欢来店里购物,南来北往的过往行人也喜欢到他的店里驻足片刻,看看有没有称心的商品。小憩片刻,袁寨村的老支书过来串门,核桃树下给老支书拍下了一张照片。



南北走向公路的西侧就是一条大沟,涝时能排水,干旱时节可以灌溉!一条沟,造福了沟两岸的千亩良田!雨水充裕的时候,这里的水清澈无比。









在村头拍摄时,正好遇到在丁堂小学担任校长多年的赵仁信老师,他热情的把我们领进家中,此时正值石榴花开正盛之时,鲜艳的石榴花把赵老师的家映衬的更加美丽。

落座后,赵仁信老师找出保存多年的相册,仔细搜寻起丁堂小学六年级的毕业合影。能找出丁堂小学多年前的毕业合影,实非易事,真的感谢赵老师的热心支持!







在庞庄我们又见到一处老房子,土墙已经开裂,听赵得胜老师介绍,房子的主人早几年去了徐州,老房子已经没人居住了,只有过年的时候,主人才会回老家来看看,老房子俨然如一个忠诚的哨兵替主人看护着这处老宅院!

再过半个月,就该进入三夏大忙季节了,收割机早就秣马厉兵,准备停当,就等主人一声令下,踏进麦田投入到夏收夏种的战役中去。








麦地边缘,有一处气派的小楼房,那是张传喜老人的家,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做生意,他目前住在徐州的儿子家,逢年过节才回家小住几天,他女儿张雪花和女婿目前在云贵一带承建高速公路,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麦地的尽头就是原来的丁堂小学,2003年,王沟镇小学合并,丁堂小学和北蒋集小学、李庄小学都合并到蒋老家小学去了,这里就变得沉寂起来,原来书声琅琅的校园只能从记忆里去找寻了。

丁堂小学成立于1949年6月的建国初期,当时只有一个教学班,学生30人,后来增致6个班,200余人,“一溜北三寨”出那么多的大学生,与丁堂小学是分不开的!









昔日的校园美景,只能从记忆里去找寻了!

























赵仁信老师家里,至今仍然珍藏着当年丁堂小学的工作照和教师的合影,从这些泛黄的老照片中找寻到的依然是美好的回忆!




昔日的校园充满了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如今这些只能从照片中去回味了!















丁堂小学部分六年级毕业合影,当年的孩子们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了!不知当年的这些孩子看到这些照片会作何感想?





赵仁信老师找到两张1968年丰县中学初三毕业的合影,五十多年前的老照片能保存到现在,真是个奇迹啊!当年风华正茂的自己,如今已近70岁了。人生如梦啊!









来丁堂,不能不到村后拍摄铁架子,据说这个铁架子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是作为飞机的航线而建的。

小时候,周围十多里开外甚至更远的大人小孩,谁没来丁堂爬过铁架子啊?那时我岁数小,都是跟着哥哥一起来,后来稍大些,几个小伙伴一约就过来了,七八里路根本不放在眼里。

那时的铁架子蛮新的,最上面还有木板呢,爬上去可以坐在上面欣赏周围的美景。我去爬了好多次,终因胆小,从没爬到顶端一次。后来听说有一个魔道爬上去了,然后纵身一跃,从顶上跳了下来,十多米高的铁架子望一眼,腿肚子都打颤,更别说从上面飞身跳下了。幸亏当时下面种着小麦,才没出人命,据说这个魔道的腿竟然毫发无损,说来真是个奇迹。

从那以后,爬铁架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如今,铁架子早就没有了当时的神秘,三角铁锈迹斑斑,上面的木板早就腐烂完了。









丁堂中间是一条东西水泥路,向东通到秦庄,向西可达朱庄,也许赵得胜和丁堂熟悉的缘故吧,小狗见了我们都不咬,草丛里一群公鸡和母鸡正在寻觅着虫儿,午后的村庄显得那么静谧和祥和!

















宁静的村庄处处彰显出她的美,不少村民的家门口都种植了虞美人和月季花,有不少村民的大蒜已经收获,大蒜秸秆晾晒干之后用来喂羊。庄稼人过日子就得这样精打细算!

















再来几幅乡村美景图,够美的吧?








村民向我们介绍村里的情况










村里的老房子,静静地立在那儿,见证着村庄发展变化的历程,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每个村头都放置着这样的垃圾桶,清洁工每天及时的收拾着垃圾,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清洁的好习惯,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一溜北三寨,普普通通的三个自然村,勤劳的村民凭着一双能干的手,把乡村打扮得越来越美了!近几年,随着芦笋价格的上扬,种植芦笋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村民们的生活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