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凌燕:婚姻的样子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董凌燕

最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全共同成长,最坏的婚姻是彼此刁难共同内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婚姻介于最好与最坏之间,俗话说的,“凑合着过罢了”。其实,能凑合着过就不错了,等到人生的暮年,爱恨情仇都会变得混沌而模糊,看看大街上相携相扶的老两口们,貌似都是恩爱夫妻。

婚姻如鸡。只为吃个鸡蛋,必须忍受鸡屎和一地鸡毛。踩到鸡屎的时候骂鸡,一地鸡毛的时候恨不得杀鸡,可是,吃鸡蛋的过程中,又把鸡屎和鸡毛带来的痛苦忘记了,感觉生活如此美好。在幸福与痛苦之间穿梭,今天想走,明天想留,来来回回的拉扯中,似水流年已过。

婚姻如车。夫妻二人携手拉车,车里是大家共同的子女、财产以及各自的原生家庭。子女和财产是夫妻共同拥有,在这两点上大家基本没有矛盾;而各自的原生家庭,因与夫妻另一方无血缘关系且有利益往来,于是衍生处复杂的扯不清的乱麻一样的矛盾。这种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县官都难断的。与对方原生家庭的矛盾是鸡屎和鸡毛的主要来源。

婚姻如鞋。穿着婚姻这双鞋,走在人生的大道上。大道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时平坦有时崎岖;鞋有的太松有的太紧,松了不跟脚,紧了磨脚;有人的鞋里加了鞋垫,有人的鞋里进去了沙子。对脚伤害最大的是鞋里的沙子,而非大道上的荆棘;决定鞋子穿的是否长久的,是鞋子是否合脚,而非大道是否平坦。

穿上新鞋,难得有一开始就合脚的,不合脚怎么办?换鞋的代价太大,只能脚去适应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不是脚后跟磨掉皮了,就是脚趾头磨出血了,磨破的地方结出茧。这茧就是忍耐和包容的代价。所以婚姻能让人变得成熟。不结婚的人,年龄再大,也多少有点孩子气。

婚姻是一种契约。百度给出的定义,“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靠契约精神维持的婚姻远比靠爱情维持的婚姻更长久,因为契约意味着责任和规则,而爱情意味着冲动和脆弱。既然是契约,那么就要求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指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职业或工作能力、生活习惯相当。两个家庭只有有相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对现实事物的看法相近,生活中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才会让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虽然两个原生家庭很少有交集,但夫妻双方各自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原生家庭的痕迹。

好在现代人大多较早的离开原生家庭出外求学或工作,所以相较于古人来说,现代人不再把门当户对看的那么重要,但也的确不能忽视,因为各自的父母总归与小家庭有很多交集——育儿、医疗、陪护等等方面。高攀对方,一直仰头,累;俯就对方,一直低头,更累。

当然,契约是理性和冷淡的,家庭生活需要温馨和温暖。所以,婚姻不仅需要门当户对,也需要情投意合。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和感情的融洽。

思想,指价值观人生观等;感情,彼此爱慕更好,或者一方爱慕另一方也可,最起码不能互相讨厌。年轻人往往把感情在婚姻中的作用无限放大(受了爱情小说或电影的影响),而忽略思想方面的契合。

人生观,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我们追求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你的人生目的是赚钱,我的人生目的是当官;你的做人标准是正直,我的做人标准是圆滑;你以香车宝马为追求,我以完善自我为追求。人生观不同,往往会造成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看不顺眼就会气不顺,气不顺还怎么过日子?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夫妻不齐心,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婚前的男女,读这篇文章,估计都会嗤之以鼻,曰:“俗不可耐”。是的,确实俗不可耐。婚后的生活本身就是庸俗而琐碎的,只是,我们不能被庸俗和琐碎埋没,而是要设法脱身而出,不忘初心,追求自己的理想。婚姻的作用不是让我们找个伴一起消磨时间,而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平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你,婚姻是婚姻。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是你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非婚姻。所以,即便婚姻失败,一点也不妨碍你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同理,即便婚姻成功,也未必意味着你就很成功。

后记:前人的经验,后人总是不肯听的。前人告诉他,那里有个坑,他没有走近,所以看不到,就以为没有;等他自己掉进坑里的时候,才幡然醒悟,那里真有个坑。可惜,已经晚了,想爬出来是千难万难。于是,他痛心疾首的告诉他的后人,那里有个坑。还是没人听,所以,总是有人掉进坑里,演绎出滚滚红尘中男男女女的爱恨情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