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是难忘挖鼠洞:有一次竟然消灭8只老鼠,缴获近50斤粮食!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乡下胖土著

图:来自网络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哪一个没有挖鼠窝的经历?

记得那时放秋忙假时,乡村的忙碌就真正开始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在家基本上干的是端茶送水的活计,至于到田间干活,实在是打不起精神来。

到中秋前后,各家各户的玉米、大豆基本收个差不多了,我和小伙伴们,也变得自由起来。我们除了到沟渠里逮鱼之外,另外最最感兴趣的事,就是拿着铁锨和小铲,到田间地头挖鼠窝了。

说起挖鼠窝的快乐,现在的孩子根本是无法理解的,过程中的刺激,是用笔墨难以形容的。虽然如今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如果有人问起我童年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对方说:“机器灵砍菜刀和挖鼠窝”。

首先,要在广袤的田野里找到合适的鼠窝并非易事,正常情况下,鼠窝外部的土堆越大,就证明这“”的实力越强大,储存的粮食就越多,掌握了这个规律,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就分头行动,一旦看到理想的目标,就在很远的地方兴奋的大叫。

你可别小瞧小老鼠们,它们的智商,绝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愚蠢。为了使全家过个安心的冬天,秋收的日子,是它们最为活跃的日子。通常“一家之主”会号召全家人,深挖洞,广积粮,忙得不亦乐乎。

我发现,老鼠安家,都像会看风水似得,它们一般都会选择相对干燥的田埂上,或者在高出地面的坟墓上,它们这样设计,估计是怕雨水灌进家中,或者是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也便于观察敌情。我们这些孩子,坟包是不敢碰的,如果被去世者的家人看到,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有过挖鼠窝的经验,我深知老鼠同时还是地道战的发明者,在挖掘的时候,发现鼠洞时粗时细,有时,也会有一些假洞,如果不能识别这些假象,挖鼠窝的过程就会变得事半功倍。

在上二年级那年,我是第一次跟着中林叔去“实习”的,那次,他竟然挖了十来斤粮食,我和他从两里之外的地方轮流背回家中,累的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我们洋洋得意的回到家后,大人们则把那些黄豆和玉米进行分割,然后用水淘净晒干,用来喂猪和家里的鸭子。

听着家长的称赞,那种感觉真是让人飘飘然。

9月底的秋风,透出丝丝的凉意,整个广袤的田野显得有些孤寂,只有草丛中的蚂蚱,在行人经过时,逃避状的飞来飞去,但我们并不注重这些,我们感兴趣的,只是那一个个隆起的土堆。

而这次,是我自己亲自带队。也是我亲自选好的一个目标。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小伙伴们各司其职,轮流开挖。

大约挖到半米深、一米远的地方,突然鼠洞变得宽阔起来,有碗口那个大。我知道即将要到分叉的地方了。

我一锹下去,果然发现了三个分洞口,一般人,在这个时候就会茫然失措。但这难不倒我,我判断,通往粮食的路线,会比较光滑。为了防止老鼠蹿出来咬人,我在附近找了些枯叶把另外两个洞口堵上,便于小伙伴们全心全力。

大概挖了四十多厘米,陆续看到了零碎的玉米皮,我们登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叫了起来。于是,我拿着小铲,向前掏了三十厘米左右,一个宽大的粮仓展现在我们面前。

那种久违的激动,那种难抑的心跳,那种灵魂的震颤,在那一刻,全然来临。甚者比现在的人中500万的彩票还要兴奋。

在眼前的粮仓面前,是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黄豆,我一丝不苟的把一粒粒粮食抠出来,放在旁边的磷肥袋子里。小伙伴们怔怔的站在那里,欣喜的脸色上,写满着惊奇。

接着,我们乘胜而上,先后又挖出了两个盛满玉米的巢穴,加起来,有49斤6两。

如果仅仅是挖粮仓,那么真正的意义只能说达到了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灭鼠大战”。那才是最令人彻底开怀的时刻。

于是,我们把挖的路线转向鼠窝的方向。

几锨下去,竟然听到了“吱吱”的声响,紧接着,一只老鼠从洞口突然串了出来。于是,小伙伴们拿起手中的铁铲和树枝,很快将小老鼠就地绝杀。

我们依然向前深挖,我已明显感受到里面的慌乱,随即,七只老鼠快速从洞里逃将出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人”,大家手脚并用,乱做一团,个别小老鼠在逃到十多米远的地方,才被诛杀。每个人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兴致盎然。

时隔多年,如今,每当和小伙伴们谈起当年挖鼠窝的场景,没想到每个人都依然记忆犹新,恍然如昨。

流年似水,恰似村西的复新河,不知疲倦的流淌。偶尔,在某个聒碎乡音梦不成的他乡之夜,半梦半醒之间,我总会想起那段如梦如垠的岁月。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头,在某个寂寥的日子,我总会想起那渐行渐远的昔日乡村,想起和小伙伴们挖鼠洞的美好往事,有时,觉得幸福很远,有时又感觉好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