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视野里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真真

大学好友,毕业后分配至某乡镇医院,并在那里安营扎寨,我内心里埋怨她的不求上进,她完全可以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毕业十八年后再见,我问她当初为什么不考研,她说她上大学的费用全是父母借的,她的父母等着她工作赚钱还债。

那一刻,我完全体谅了她的选择。她的选择,在外人看来,是不思进取;在她及其她的家人看来,是最好的选择。同样一件事情,站的角度不同,视野也就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宇宙无涯,视野有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精确点说,是我们活在我们自己能看到的世界里。我们视野之外的世界,于我们,是盲点。隔岸看花,看到的不一定是花,可能只是你想象中的花。

王小波说:“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做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可惜,人大都有“以己度人”的特点。即便是盲点,我们也喜欢用自己的视野去打量它。

城里人看乡下人,看到的,或者是田园风光,悠闲惬意,或者是邋遢懒散,愚昧落后;乡下人看城里人,看到的,或者是都市繁华,经济优渥,或者是精明算计,人情冷淡。我们都忘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随意臧否,毫无意义。

就像鱼与鸟。鱼看鸟,看到的,或者是天高任它飞,或者是丫吃饱撑的飞天上干嘛去掉下来摔死个丫的;鸟看鱼,或者是海阔凭它跃,或者是丫吃饱撑的在水里游个啥玩意淹死个丫的。有人会说,鱼与鸟,不同的生物种类,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没有可比性。史铁生在《灵魂的事》中说过:“人与人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深以为然。

人与猪当然是有差别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人与猪的差别,从外在来说,表现在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惯的不同;从内在来说,表现在人有思想猪没思想。人与人的差别,从外在来说,差别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貂蝉和无盐之间,也不过只是一张皮囊的不同而已;从内在来说,差别却极大,从性格到思想,性格有好有坏,思想有深有浅,其间的差别,甚至大于人与猪的差别。

但,这种差别未必是坏事。这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更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好人。三百六十行,行行要有人做。种罗素讲道:“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人们不同的性格与思想,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各式各样的生活构成了充满活力的社会,纯洁与邪恶,美好与丑陋,浅薄与深刻,善良与阴险,正义与罪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可见的外部世界,可感的内部世界。即便外部世界是相同的,不同视野的人也是活在不同的内部世界里。视野不同,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对于庄稼,农民看到的是粮食,画家看到的是画,商人看到的是钱。没有谁对谁错,他们都是在过着自己的生活。

可是,偏偏就有人喜欢指点别人的生活。农民嘲笑画家的疯癫,诗人嘲笑商人的庸俗,商人嘲笑农民的愚蠢。盲人摸象的故事,众所周知,其实,每个人在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的时候都与盲人无异。娱乐圈新闻,各大媒体或公众号都津津乐道,普通老百姓更是鸡一嘴鸭一嘴的评判。娱乐圈是一个我们完全不了解的世界,我们讨论他们的问题无异于夏虫语冰,不过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忖度别人的生活。

站得高,方能望的远。望眉目有山河,愿心中有丘壑。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与动物何异?读书可以启发智慧,旅游可以见识到不同的生活,从而明白自身的局限。视野开阔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在否定中成长。

我永远是正确的,别人永远是错误的,这样的我永远无法进步,这样的我永远困囿于自身的牢笼,自鸣得意却又鼠目寸光。明白了自身的局限才能包容别人,开阔了视野才能胸怀宽广。包容别人,就不会唯我独尊;胸怀宽广,就不会斤斤于蜗角虚名蝇头小利。

你此刻的样子是你过往的经历塑造而成,你过往吃的饭走的路读的书受的罪享的福熬的苦,化作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语一行动。所以,张爱玲说:“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同理,你如果认识从前的他,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他。

他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因为他小时候挨饿受穷;他骄傲自负,是因为他从来没受过大的挫折;他敏感多疑,是因为他幼时寄人篱下。宽容,善良,更多的是基于将心比心的理解,而非单纯的人品。用他的视野去理解他的生活,诚觉一切顺理成章。

成熟是什么?成熟不是老于世故,而是懂得用他人的视野理解他人的行为;成熟不是埋怨世态炎凉,而是懂得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他人;成熟不是愤世嫉俗,而是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彰显正义;成熟不是不怕黑暗,而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发光。

视野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视野里,开阔了视野,就是开阔了自己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