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三十年前,在校园里流行过的贺年卡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德阳

贺卡在三十年前无疑也是奢侈品,一张普通的卡片也得一块钱,电子贺卡三四元,对于穷学生来说,送老师、送同学、送好友,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个年代,精神消费实在可怜。明星照、贺年卡、小人书似乎就是全部。放假之前,每当该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悄悄地攒钱,谁买的贺卡多、谁送的贺卡多、谁收的贺卡多似乎都值得炫耀一番。

闲来没事的时候,翻出来,看看画、品品寄语,那些歌颂友谊的字眼,说出来尽管肉麻,但是写在贺卡上却丝毫觉不得。

先送给谁贺卡是个学问,别人送了贺卡要回贺卡也是学问,主动送的往往占了先机。如果是一个成绩好、人缘好的同学,主动送给一个成绩不好、默默无闻地同学,那同学往往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会在第一时间回一个贺卡。

如果是一个差生送给一个优生一个贺卡,那往往他们曾经是“贫贱之交”,在小学可能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上了初中或高中,有人跑得快有人跑的慢,于是有了交流地鸿沟,但是那“友谊”还是深深留在记忆里。

给老师送贺卡,他一般不回,尤其是同校同班的老师;如果你考上了高中,还没有忘记初中或小学的老师,给他寄了一张贺卡,也许他在脑子一热,也会给你寄个贺卡,但这种情况不多,要知道“馊先生寡大夫”,老师工资低,养家糊口不容易,是没有闲钱和闲情给你回寄贺卡的,再说,如果十几个、几十个同学都给他寄贺卡,他若一一回寄,恐怕得喝半个月的西北风。

漂亮的女同学,往往会受到一大摞贺卡,有实名的,有匿名的;有本班的,有外班的;有男生送的,有女生送的;甚至还有社会上的小混混送的,说来可笑,小混混也送贺卡,并且装模作样地写几句文绉绉的词,这也是那个年代的奇葩。

小学生不大送贺卡,他们对于友谊和“爱情”处于混沌状态;初中生感情刚刚萌芽,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对贺卡是疯狂的买和送;到了高中,都忙于复习迎考,平日的感情都是收敛含蓄的,大家更注重的不是平日的联系,而是毕业之后的去向,那个时候更注重的是写“毕业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