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乡村过年时这些“道道”,你还知道吗?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德阳

大年初一磕头忙。无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沉浸在串门走户的拜年中。磕头也分远近,先给父母、祖父母磕,再给近门的本家长辈磕,然后同族人邀齐一块给本村的长辈磕。

未婚的女子只须给父母、祖父母磕头,无须跟着同族人满庄子跑,这也许是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见证之一吧。一个人磕的头越多,应该是值得高兴的:要么是年龄小要么是辈分低。年龄小,说明来日方长,辈分低说明家族兴旺,多磕几个头算什么?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喜欢别人给自己磕头,殊不知当一个人只须擎头无须磕头时,他已经是油尽灯枯了。不过还是能不时听到一两个明白的长辈感慨地说:“去年还能磕三个头,今年只剩一个头该磕了。”

大年初二拜娘舅。初二要走的亲戚都是至亲,要么是外甥看姥姥、姥爷,要么是外甥看舅。新结婚的多在年前回娘家,拿的礼物重,并且相互攀比:一同嫁出去的,看谁带的东西多,看谁穿的体面,看谁生的是男孩……

当孩子成年,自己也渐添白发,过年回娘家的任务便有孩子接替。年前不兴磕头,所以要过了年再去拜年,大年初二是最好的时候。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年货在初二才开始大吃大喝,这都是给最亲的人准备的,若是等过了正月十五,就啥也吃不到了。

初三到初六走亲访友。到姑奶奶家拜年很亲切,想想她是爷爷的姐姐或妹妹,父亲的姑姑,那种亲情真的浓于水,吃饭喝酒也尽性,真正的酒饱饭足。去姑姑或姨家很随意,从小一块长大的老表可以相互取笑和打闹。不论去谁家,只要是沾亲带故的,都能混个肚儿圆,聆听一番陈芝麻烂谷子的亲情大放送的小故事。

到了初七该走的亲戚都走完了,好吃好喝的也所剩无几,该送灶王爷上天了。上学的上学,下地的下地,上班的上班,打工的打工……年就这样过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