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农村的学生不怎么爱学习了?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凤存

为什么农村学校不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一直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却感觉如雾里看花,总有种摸不着头绪的憋闷。

从毕业到现在,我在母校(一所乡村高中)任教八年了, 感觉学生是越来越不爱学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我上学时根本不能比,并且一届届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是递减的。

我高中毕业时,母校只有6个班,每年却能考上几十个本科;现在学校18班,每年本科上线也就20个左右。

我上高中时,每周休息一天,很多同学都是两周走一次,每天灯课结束后(9:30)还在教室学习,需要值班教师来撵;现在学生每周休息两天,周六早上留校,但一到周五下午,学生纷纷请假回家,晚自习下课铃声一响,教室里空无一人。

现在,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百无聊赖,有偷玩手机的,有逐渐进入梦乡的,有梳头照镜子的,你如制止,他们也听,但是坚持不了10分钟,就故伎重演。中午放学后,很多学生买点吃的进冲进网吧。

尽管我校都是农村学生,因为父母的关爱,学生穿的、用的都不错,唯一有点差的是吃饭上,很多学生都是吃冷面、米线、凉皮,或者是买点油饼和油炸食品,这也许和农村的消费观念有关。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说到父母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学生们却无动于衷。他们普遍厌学,有的学生是一上课就睡觉,我劝说:“实在不想上学,你不如出去学门技术,总比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学校强。”学生说:“父母不愿意,没办法,熬个毕业证吧。”

当我向学生们励志时,他们会说:就我们这样的学校,平均一个班考不上一个本科,我们还有什么希望?

还有的学生甚至说:考上大学,又不分配,又没关系,也找不到好工作。有人能举出同村或亲戚的例子,很多都是上演着金钱主宰一切的剧情。一个人,他不需要多有学历,哪怕只有小学文凭,只要能够赚钱,不就是人们心中的大能人吗?而有些家庭,用尽一生的积蓄培养了一名大学生,却窝在家里无所事事,或者像别的农村孩子一样走上靠苦力打工之路。所以,人们感慨,那大学是白读了!书读与不读一个样,又怎么还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有的学生哥哥或姐姐在上大学,家里明显就紧张的多,穿着明显就比其他同学朴素,但学习也不足。

回到老家,和乡亲们聊天,他们的子女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很难立足,回来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反而羡慕我在家乡的小县城能安家立户。

上大学已经让家里付出很多,买房子家里真是帮不上忙了,所以很多有大学生的父母,往往是村里最节俭的人,子女工作后在经济上往往自身不保,也很难接济父母,反而需要父母帮着买房付首付。

考大学,对农村的学生来说,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