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宇、李松 整理 前 言 丰县是湖西地委前身——苏鲁豫特委的成立地,也是湖西地区第一支统一的抗日武装——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成立地,还是通往延安秘密交通线的中枢地。李贞乾、王文彬、范子侠等千余名丰籍仁人志士血染沙场、为国捐躯,奠定了丰县作为湖西革命根据地堡垒县与中心区的特殊地位。 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地处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属湖西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张后屯村为丰县县委主要办公地,县委在此发展组织、传播真理、唤醒民众,开展对敌斗争,当地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掩护革命干部,养育军烈子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深情,张后屯因而成为丰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与军事中心,赢得了“湖西小延安,红色张后屯”的美誉。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让我们再次轻轻地翻开那段历史,屏住呼吸,倾听老区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铿锵足音吧。 第一部分:中共丰县县委建立 丰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赵淘 赵 淘(1912-1995) 又名赵万友(有)。江苏沛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丰县县委书记,八路军晋南办事处政治处主任,冀鲁豫三地委副书记、三军分区副政委、五地委书记兼五军分区政委。建国后,历任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副局长、基本建设总局副局长等职。 中共丰县县委在凤鸣塔附近成立旧址 丰县的建党工作开始于1928年。1928年,建立丰县师范第一个党小组;1929年,建立尹小楼第一个党支部。1931年夏,丰县县委成立大会在凤鸣塔内秘密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四名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首届县委委员会,赵淘为县委书记,确定了“发动群众、发展组织、掌握武装”三大任务。 第二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中共丰县县委的重建与王文彬。1933年夏,由于徐州特委内部叛徒出卖,丰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曾任北平学联常委兼宣传部长的丰籍共产党员王文彬受命回到丰县,于当年11月在今丰县博物馆院内恢复重建丰县县委。 王文彬(1912-1939) 1937年中共丰县县委在文庙重建旧址 2、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的创建与李贞乾。为建立一支湖西地区统一的抗日武装,1938年6月13日,中共徐西北区委和鲁西南特委调集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单县、金乡、鱼台、铜北等地方抗日武装共1000余人,在丰县东南华山尹小楼会师,正式宣告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委。 义勇队第二总队成立后,先后在华山、黄庙、河口等地重创日军,不久便扩大到20多个大队5000余人,成为一支驰骋湖西的抗日劲旅,先后在徐老家、马良集、华山、黄庙、河口、徐楼、丰北、鱼台、白土寨等地重创日军,抗日烽火燃遍了整个湖西地区。这支队伍后又辗转发展、融合为战功卓著、威名显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破坏 1、崔庄、韩庄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首羡镇张后屯、便集、连庄、王炮楼、李药铺、和集、王大庄等都曾是丰县县委或湖西地委驻地。1938年12月27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后改称苏鲁豫支队,简称“苏支”) 挺进湖西,到达湖西地区单县、丰县边境。当时,丰县头号汉奸王献臣部盘踞崔庄、韩庄一带,亲日害民,威胁丰北抗战大局。支队长彭明治应国民党丰县、砀山两县政府要求,在丰县地方抗日武装的配合下,于12月29日拂晓前,突袭并一举歼灭王献臣部,毙伤俘伪军800余人。 “苏支”崔韩庄一战成名,被湖西人民誉为“天上掉下来的八路军”。此后,苏鲁豫支队在丰县地方抗战武装的鼎力支持下,到1939年上半年便创建了下辖22个县、方圆近400公里、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湖西抗日根据地。在方圆近400公里的广袤土地上,除县城少数据点和铁路沿线为敌占领外,均为苏鲁豫支队纵横驰骋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苏鲁豫边区示意图 1938年12月,苏鲁豫支队挺进湖西 崔韩庄战斗场面 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 彭明治(1905-1993) 湖南常宁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师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师教导一旅旅长,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建国后,任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湖西“肃托”事件。1939年8月,正当湖西抗日局面蓬勃发展之际,不幸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肃托”事件。隐藏在湖西中共组织内部的暗害分子王须仁等,假借肃清党内“托洛茨基匪徒”名义,采取逼供信诬陷手段,将湖西地区各级党政军干部300余人以 “托匪”罪名残忍杀害,中共苏鲁豫区委统战部长王文彬、军事部长张如、宣传部长马霄鹏,丰县县委书记孙兆立、宣传部长路光前、军事部长黄佑仁等均罹难于此惨祸之中。 1939年11月初,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闻讯后,亲临湖西制止并进行初步处理。事件从发生到被制止,历时三个多月,使湖西地区党政军及群团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湖西根据地由22个县缩小到丰单、丰鱼接壤地区的狭小地区。 鱼台县谷亭镇王文彬、张如等湖西“肃托”殉难旧址 丰县于王庄马霄鹏等湖西“肃托”殉难旧址 湖西“肃托”殉难烈士、中共苏鲁豫区委统战部长 王文彬(1912—1939) 王文彬是湖西人民抗日武装与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他从1937年10月返归丰县故里,到1939年9月“肃托”殉难,中间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两年间,同李贞乾等同志一道重建丰县县委,创建徐西北区委、苏鲁豫特委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 1939年5月,任苏鲁豫区党委统战部长;同年9月,在湖西“肃托”事件中牺牲。 湖西“肃托”殉难烈士、中共苏鲁豫区委统战部长 马霄鹏(1903—1939) 湖西“肃托”殉难烈士、中共丰县县委书记 孙兆立(1919—1939) 湖西“肃托”殉难烈士、中共丰县县委宣传部长 路光前(1915—1939) 第四部分: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1、党组织的整顿恢复。1939年11月,中共苏鲁豫区委对因湖西“肃托”事件而一度瘫痪的丰县党组织进行恢复,再次重建丰县县委。1940年8月,苏鲁豫区委根据丰南、丰北的不同情况,决定分别建立丰南县工委和丰北县委。朱本正任丰南县工委书记;张启功、林洲、葛步海先后任丰北县委书记。 丰北县委在首羡张后屯办公地旧址 丰北县委书记林洲 林 洲(1917—1974) 又名林震欧。福建省闽侯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历任中共丰县县委书记、华北职工干部学校二部副主任。建国后,任全国财贸工会代理主席。 丰北县委书记葛步海 葛步海(1922—1981) 江苏沛县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历任丰县县委书记、湖西地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驻赞比亚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2、湖西专署与湖西地委的成立。1940年7月,中共苏鲁豫区委建立湖西专署,李贞乾任专员。同年11月,中共山东分局将苏鲁豫区委改为湖西地委,划归鲁西区党委领导。 湖西专署首任专员李贞乾 湖西专署第二任专员郭影秋 湖西地委在丰县首羡镇便集小学办公地旧址 1944年1月湖西地区妇女干部合影。左起:张岫、季凯、王子香、史导、赵昱琴、张淑贞、孙大城 3、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与孙庄战斗 1940年6月初,“苏支”奉命南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黄河支队(简称“黄支”)于6月l0日到达湖西地区,接替“苏支”防务。为打击顽军反动气焰,黄河支队支队长彭雄、政委张国华率部与6月14日凌晨向盘踞在便集、刘老庄和孙庄的丰县常备队发起反击,歼灭顽军1000余人,把“丰常”赶出丰北地区,为丰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年6月23日,丰县各界人士代表在首羡镇王大庄宣布成立丰县抗日民主政府,推举王效斌为县长。 1941-1943年丰县抗日形势图 丰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王效斌 1941年10月,县长王效斌委任宋圣文为第四区宋庄乡乡长令 1985年3月,丰县人民政府在民主政府王大庄成立地旧址南约50米处立碑纪念 4、李贞乾马桥突围殉难。1942年12月,日军调集第三十二师团、十七师团、独立骑兵第四旅团9000余人及伪军,共万余人,对湖西抗日根据地发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扫荡”。12月20日,敌人对湖西中心区形成包围之势。21日战斗开始,湖西地委、旅部先行突出重围,专署机关在单县马桥西朱大庄被包围,李贞亁率部与敌展开激战,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时年39岁。2009年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入选“中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李贞乾在单县马桥突围殉难旧址 《湖西日报》悼念李贞乾等烈士专刊 李贞乾牺牲后,被单县胡庄群众安葬在胡庄西南,后相继迁葬于湖西革命烈士陵园、丰县李新庄烈士陵园。图为湖西革命烈士陵园李贞乾烈士墓 李贞乾是师寨镇李新庄人,早年历任丰县师范校长、国民党丰县县党部执委、丰县中学校长。1938年春,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同年5月丰县沦陷后,组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后相继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四大队。历任总队长、支队长、大队长兼政委等职。1939年被推选为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当选为湖西专署首任专员。 李贞乾故居是中共徐州西北区委经常活动的地方,又是苏鲁豫特委的成立地,还是抗日义勇队的军需补给站、情报站、联络站,被称为湖西地区的“抗日之家”。为筹备军饷,他不惜变卖土地家产,购买枪支马匹奉献给抗日武装。在日伪军报复性“扫荡”中,他家的财产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烧成一片瓦砾。李贞乾弟兄七人,四弟、二弟与其本人先后在抗日战争中血染沙场,连同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六弟和两位堂侄,共计六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烈”。 5.王堂战斗。1943年7月5日,李仙洲指挥其国民党新编二十八集团军的两个主力团,在丰沛两县顽军的配合下,进犯丰北抗日根据地。冀鲁豫第六军分区十一团和丰县县大队、二区区中队,由团长戴元仁、政委刘仁贵指挥,在王堂伏击敌人,毙伤俘敌官兵300多人,迫使敌全部逃至欢口以东地区。团政委刘仁贵、县大队副政委郭辉等十多位同志壮烈牺牲。 【彩色图片:王堂战斗纪念碑】 6、刘少奇过湖西。抗日战争时期,丰县党组织建立了两条秘密交通线,使华中、晋冀鲁豫根据地能够始终保持联系,确保了各根据地与延安之间有一条安全的通道。刘少奇、陈毅、朱瑞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安全地从湖西地区来往通过。 1942年7月,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在山东检查工作结束后转道湖西回延安。8月初,刘少奇一行由沛县进入丰北地区,经史小桥、顺河、王大庄、张后屯等地西入单县。在丰北交通联络点顺河集休息片刻,接见了丰县县委书记葛步海,询问丰县地区的斗争情况;在湖西地委停留时,接见了地委书记潘复生、专署专员李贞乾、军分区司令员邓克明等党政军负责人。 1942年7月刘少奇过湖西路线图 1942年4月,时任新四军政委和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与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负责人在朱樊村合影。前排左起:黎玉、刘少奇、萧华、罗荣桓 第五部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1、丰县武工队开展的地道战。1946年8月,湖西人民主力武装北撤后,为收复被国民党军队侵占的解放区,按照中共冀鲁豫三地委指示,丰县首羡区在以李药铺为中心的十余村开挖地道20多公里,构筑明暗碉堡百余处。地道完工后,奉命坚持地方斗争的丰县县委、县政府迁至地道村。 1947年丰县、华山县地道村分布图 地道战场面 李药铺地道战。1947年12月28日,国民党新五军两个团,纠集丰县、沛县、鱼台、金乡、济宁等五县国民党地方顽军约7000人,对首羡区地道村实行拉网包围,企图消灭已经转移的丰县党政领导机关。驻守李药铺的80余名武工队员与公安干警,在丰县民主政府副县长李秉真领导下,与敌激战一日,毙伤敌80余人。但因未能及时转移,区干部宋广勤等30余人英勇牺牲,袁汝运等10余人被俘后在丰县城殉难。 李药铺道战旧址 第六部分:群众支前与干部南下 1、全力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地处淮海战役边沿地带的丰县、华山县广大军民,慷慨无私、不遗余力地就地支前,除出粮、出资外,还出人、出力,担负起为前线部队修路架桥、抢运物资弹药、运送伤员等保障工作。根据现有的资料统计,两县支援前线的物资有:小米236万斤、面粉28万斤、马料19万斤、马草23万斤、烧柴260万斤、担架790副,还有大量军鞋。 人民群众支前场面 妇女们为人民解放军赶做军鞋 2、干部南下。1949年1月,为适应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一批干部随军南下,2月中旬,冀鲁豫三地委下辖各县南下干部由地委书记陈璞如带领,到达菏泽城南晁八寨集合,参加区党委举行的誓师大会。3月1日誓师出发,整装南下,180余名丰县籍干部抛家别眷,随军南下西进,支援贵州等新解放区的建设事业。 1949年2月中共冀鲁豫三地委(即原湖西地委)在丰县首羡镇便集欢送南下干部 后 记 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阶段,县委在此团结带领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敌我双方角力的主战场之一,老区人民坚持开展游击战争,淮海决战、渡江战役,老区群众踊跃支前,用鲜血和生命迎来共和国的诞生。 战争年代,有多少优秀儿女面对敌人的屠刀表现出英勇不屈、凛然正气;有多少优秀共产党人血染沙场视死如归净铮气节、精神风范惊天地泣鬼神;和平时期,又有多少老区儿女激情创造担当、廉洁实干争先,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精神业绩可圈可点,可歌可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