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可:在我们乡下,有这样一种渔具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丁可

人类捕捉鱼虾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传统的有垂钓,利用网罟捕捞、训练鱼鹰猎取,或者赤膊下水去捕捉。而今,给鱼类毁灭性灾难的则是炸药轰击、电触、药物麻醉,以及缘自传统发扬光大的竭泽而渔。

在我们老家的乡村,还有人把石灰装进瓶子里,然后填实扔下水去。生石灰被浸湿后,发热膨胀,爆炸开来。不久昏死过去的鱼虾就漂浮到了水面上。

乡下还有一种渔具,一为“牛索头”形,一为圆筒形,比茶杯略粗些、约半米多长,多由竹蔑编成。这种渔具两头孔洞凹下,竹蔑形成倒刺,鱼虾进去容易,再想出来有倒刺挡着,只能囚在其中。

傍晚,渔人把这种渔具横卧在浅水里或水草丛中。往往一次性设下几十件以组成阵势,布置停当后便回家歇息。也有的怕别人先行窃取,夜间就睡在岸边守侯。待天明下得水去,一一取出渔具,把拱入里面的鱼虾抖落出来。

最常见的是泥鳅、黄鳝、虾和一些小型的草鱼。听渔人介绍,夜间泥鳅、黄鳝最活跃。它们到处拱动,钻来钻去就钻进里面去了。

我曾揣摩,那里面没有美食引诱,渔人也并非强行把它们向里面驱赶,好象鱼群中也没有鱼虾暗中作祟,“为渊驱鱼”,鱼啊,你们是自投罗网么?为什么总识不破人类的这种小把戏呢?父亲拱进去了,儿女接踵而至,进去的想出来,外面的听见里面的动静,想进去看个究竟。遂越积越多,济济一堂。这正是岸上的渔人,梦寐以求的结局。

回乡路上的傍晚,我常看见满载着这种渔具的渔人,他们兴冲冲向水边奔去。便不由地想到小鱼们被骗入圈套之后,那种狭小空间里突围无路,不得不默默认命的情状。想到岸边的得意,水的无奈。想到人类自身的相煎以及大大小小的阴谋、阳谋,心中暗自感慨。

遂写下这篇小文,祭奠那些无助的小鱼和世间更多弱小的生灵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