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鳏居了28年!他用并不坚实的身体,把我兄弟俩抚养成人!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吴延彩

图:来自网络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每当听到刘和刚的歌声,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老父亲。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吃苦耐劳,善良敦厚,知足常乐。

父亲已过古稀之年,重体力活已经干不动了,但他每天仍然到田地里转转,看看庄稼的长势。我和哥哥经常劝他,现在条件好了,你不用奔波忙碌了,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吧。

父亲总是嘴里答应着,可一闲下来,他的目光便出了村,洒在田地里,默默地抚摸他一辈子的钟爱。后来,我和哥哥便遵从父亲的想法了,我知道,对于像父亲这样的人,适当的劳作何尝不是一种休息!

父亲会木工活,但他却很少利用这门手艺赚钱。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在母亲病重,生活极其拮据时,才做几件家具,拉到集市上去卖,其余的活计都是为村里乡人帮忙了,顶多活忙时在人家里吃顿饭,从来都不要报酬,有时连家里的农活都耽搁了。

母亲也因此埋怨过他,他只是笑笑,说一句,谁还没有个大事小情要人帮忙呢。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现在想来,父亲的这份善良和敦厚远比给我多少物质享受来的宝贵。

父亲作为村里的大老知,对于族里的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等事情,父亲是很上心的,每每都参与意见并具体指挥办理。因为父亲对这些风俗很内行,每当年轻人向他请教这方面的问题,他都很热心地给他们解释。有时也会被人误解,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父亲对此毫无怨言,一旦谁有事,依然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做的非常到位。

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他对情理的理解很朴素,甚至很高尚。我曾听他给乡人拉呱时说,一个人如果和父母兄弟都处不好,说他和别人亲近,那都是假的。有一次处理族里的家庭纠纷,被人谩骂,哥哥事后埋怨父亲太死心眼,父亲说,他(事主)办事不是那么回事,我就得说他,不管他怎样看我,咱问心无愧就行。事过多年,我年纪渐长,很理解了父亲的这些言行。他给我的影响,使我在工作、处事上都受益非常。

父亲年纪渐渐大了,也有一些小疾缠身,我又因工作原因不能长时间陪他,大部分赡养的担子压在了哥哥身上。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兄弟从来没有计算过谁拿得多,谁拿得少,各自尽心尽我们的情感和责任,也许就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虽然工作忙,一有闲暇,我就买好东西(惭愧的是至今我都不知道父亲最喜欢吃什么)回家看看。每当这个时候,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我陪他吃顿饭,陪他唠会儿嗑,听他说说村里的见闻——哪个人老了(去世),哪家的孩子结婚了,谁家又添孙子了……然后放下一些零花钱,便回城了。

走在路上,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后来读了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心有戚戚焉,我为我的轻松感到羞愧!可父亲却很满足——大儿子当村支书,小儿子在县城教书,又都孝顺。这成了他向乡人“炫耀”的资本。

有一年,几个族里的兄弟在一起喝酒,一个堂兄对我说:“三叔(父亲排行老三)说,这几年你比你哥哥强(指照顾父亲)。”我说:“不对,我永远比不上我哥哥。俺爹的吃穿都是他供给,有了病,他第一个知道,照顾。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父亲的知足有时像鞭子抽打着我的心,因为我知道父亲心中的苦。母亲去世28年了,父亲鳏居了28年!他用并不坚实的身体,把我兄弟俩抚养成人,他将所有的苦楚,都默默嚼碎,独自吞到肚子里。现在生活好了,我们只能给他物质上的照应,却不能解他精神上的苦痛,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令我欣慰的是,父亲的身体还好,这使我少却了许多担心和牵挂。前几天回家,村里停电,父亲光着脊梁,拿着一把蒲扇歇凉,我看着父亲日渐衰老的肌肤,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怕他看见忙转身擦去。如果生命可以置换,我愿用我20年的青春抹去父亲的苍老!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