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同学打来的电话​:又要聚会了!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人世间

图:来自网络

每年春节临近的日子,总会接到邀请参加同学会的电话,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下午4点15分,我手机铃声响起,显示为一个来自南京的陌生号码,于是,我就挂掉了,接着又反复打来,接通的一刹那,对方用调侃的口气大声说:“陈佳颖,我饶不了你!”我吓了一跳,随即对方马上笑着说:“我是陈延林,是你隔壁村的,我们高二和高三是同班,按辈分还要叫你姑姑呢,今年聚会,放在年初二,地点是县里新开的那家酒店,这次我做东,敬请光临!”

我闻听,欣然应允,因为,自从高中毕业到如今,已经25年了,我至今还没有见过陈延林,而且,上学那会,他是很老实的一位,个子不高,坐在第一排,成绩特别好,记得每次数学考试,数学多次考满分,那年高考,他考上了南京大学,后来听说出国,再后来,就没有了他的任何消息。

对于同学聚会,我始终十分认同。聚会,其实就是寻找一种充实,寻找一份亲情,寻找一份认同。

在我工作的徐州市,我们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聚会,二十多个老同学轮流坐庄,接近两年才轮到一次,两三千元,也没有什么压力。二十多年过去了,再次见面,大家都有很大的变化,有的人名字也叫不出了。

在城市生活,也许是现代社会太让人缺乏安全感了,人人都想把自己紧紧包裹、深深隐藏,谁都不愿将自己的私生活向别人袒露无遗。即使是邻里之间,虽只隔着一堵墙,却如同隔了一座山。点头笑脸招呼得再多,都无法真正熟络。可见心理的防线一旦筑成,竟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但老同学却完全不同,他们就是一种亲情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说过,那些能够长期脱离城邦的人,要么是一个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看样子,我们都不是能长期脱离城邦的人 。

自从2016年开了首次聚会的先河之后,接下来的日子里同学聚会已经成为常态,大有拼命弥补缺憾之迹象。不论大聚小聚,每次收获的快乐总能为记忆库存入一笔精神财富,每次愉快的历程,又能为下次聚会提供丰富的聊资。

记得在第一次聚会时,是2016年的年初四,当时高中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参加的仅仅只有19位,然而有一位同学,却从数百里之外的济南坐车过来,据说她的两个孩子,都患了严重的癫痫,她和丈夫每天都在忙碌着孩子的一切,生活苦不堪言。

那次,我就坐在她的旁边,我没有听到她的任何无助的叹息和抱怨,席间,她一样谈笑风声,没有任何的不幸显露在她的脸上,真的很让我佩服。生活是自己的,苦了乐了,只有自己知道。

后来,在班长的建议下,我们匿名为她捐了款,大概有6000元左右,她当时感动的热泪盈眶,是啊,也许我们的相助,并不能真正改变她的生活,但终归是这一种温暖。

而同学聚会的目的,就在于此。

最近,经常看到关于一些“同学聚会”的文章,有些描述震惊了我的神经。他们聚会时,几乎少有交流,有的人吹牛摆阔,但是酒足饭饱后却互相拖延着不愿买单,捱到最后,往往是面薄老实之人吃亏。我真想怼一句:这种聚会还有意义吗?

好在,我们每次的相聚,都没有令人失望,也许是年龄的缘故吧,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情感的交融,没用骄傲,没有嫌弃,大家不管混得好歹,都一视同仁。一桌的佳肴成了大家畅谈叙旧的陪衬,给彼此的感觉是一种仿佛不曾离别的亲切感,大家觉得彼此的距离甚至比校园时代更近了。

从情感的层面而言,目前和我关系最好的四位,有三位是自己的老同学。

我期待着春节和同学重逢的日子,期望我们到老的时候,还能像如今这样,一直保持着同学这份纯洁的友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