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沛县杨屯镇南仲山村:八十万株牡丹竞相开放,迎来苏北最美四月天!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程守忠

2020年4月12日,我们骑行参加了沛县论坛组织的游览沛县杨屯镇南仲山村的南山牡丹园赏花活动。二百多亩八十万株各色牡丹竞相开放,满园姹紫嫣红,芬芳袭人,令人流连忘返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大多由紫斑牡丹与稷山牡丹杂交而成,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牡丹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因其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进得南山牡丹园来,果然见牡丹花花朵硕大,富贵吉祥,香气袭人。


牡丹为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原产于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现早已引种世界各地。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病的记载。


花开蜂来,就像“德不孤,必有邻”一样。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有关牡丹专家学者与产区的科研人员一起,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经多年实地观察研究及对牡丹花的解剖观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构成的演化规律后,提出了新的花型分类,即把牡丹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楼子台阁型。


我不知道这是属于哪一种花朵类型,也不知道属于“中原、西北、江南、西南”哪一类种群,但我读过但丁的诗句“我向前走,我看见花,我的脚步慢下来。”


钱钟书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牡丹花有多少种颜色,你先看看隋朝的记录吧: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

单说白色的,就有这些名字:夜光白、景玉、香玉、金星雪浪、琉璃冠珠、雪塔、白玉、雪桂、昆山夜光、玉楼点翠、玉板白、雪莲、水晶白、白鹤羽、风丹白、水晶球、风丹白、玉板白、清香白……


紫红颜色的:红霞争辉、红霞迎日、锦袍红、乌龙捧盛、藏枝红、百园红霞、映金红、大棕紫、首案红、状元红、盘中取果、锦绣球、洛阳红……


牡丹除了可以观赏外,可食用,可药用。


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中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凉血祛瘀中药。


刘禹锡观赏了牡丹写道:径尺千余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元稹咏牡丹:


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
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
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
蝶舞香暂飘,蜂牵蕊难正。
笼处彩云合,露湛红珠莹。
结叶影自交,摇风光不定。
繁华有时节,安得保全盛。
色见尽浮荣,希君了真性。

今春花开好,明年花更妙!


无亭花开淡,香清绕檐角。


疏密皆入画,浓淡酒一瓢。


菜花铺金地,天蓝接树梢。


樱花云出岫,不及牡丹娇。


一朵花,就是一曲歌吟。


一座亭子,就是一段风流!


珠光墨润,不是羲之字,就是太白诗!


勤劳的蜜蜂,更添喜气!


人在画中,画在枝头!

韩退之戏咏:


幸自同开俱隐约,何须相倚斗轻盈。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仰之间,皆有画意!


到底有怎样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如此妙境?雪映桃花又一春!


人静静地走,花默默地开。


牡丹亦可笑春风!


人在画中,画在诗中


登高而望,举目皆春。

璃已经具有珠光宝气,再衬托珠翠,就是王冠上的珍宝了!

如花似玉,名副其实。


如此粗壮的桂花树,并不多见;秋天来了,会香透满园的!


各种牡丹,争奇斗艳。


最为温馨的一幕!


沛县论坛的朋友们济济一堂。


最后,大家合影留念。
且听辛弃疾的词作:

西园买,谁载万金归。
多病胜游稀。
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
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
看黄底、御袍元自贵。
看红底、状元新得意。
如斗大,只花痴。
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
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