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旬邑唢呐与民俗

 新用户59979975 2020-07-15

 

旬邑唢呐紧紧地依附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如旬邑人生活中的一棵大树,唢呐则是开在这棵大树上一束绚丽的花朵。唢呐离开民俗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民俗离开了唢呐就很难体现出旬邑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面貌。所以,旬邑唢呐和民俗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共生共存中折射出了旬邑民众的性格特征,蕴含着温馨的人情美,聚焦着情深意切、长幼和顺、爱心恒定的习俗礼仪。旧时,在旬邑如果是红事与节庆,唢呐芯子处会栓带红布条或唢呐碗子上系带红花,若是白事则带白布条或白花以表区别。民俗活动主要有三类。红事,指娶媳嫁女、为新生儿过满月、为老人过寿诞、新居乔迁等;白事,指丧葬祭典、三年祭祀、追远(即亡人逝世在十年以上,后人为其举行大的悼念活动);节庆:包括乡村庙会、春节、元宵节的文艺活动和近年又兴起的企业开业庆典、工程奠基仪式、商业促销活动等。

   旬邑唢呐,音色清脆、明亮、穿透力强,这是大家的共识,以唢呐来助兴、宣传扩大其影响,也是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在旬邑地区民间唢呐班社的演奏活动,热热火火、非常活跃,有的家庭所有男丁都会吹唢呐。据统计,全县有唢呐班四十多个,唢呐艺人千余人。农忙务农,农闲则四处奔走。真是“吹完这家吹那家”。艺人们代代相传,不断地切磋技艺,以求生存、发展。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部门对民间音乐的关怀重视和挖掘整理,使许多优秀的曲目、吹奏技巧和演奏人才重放异彩,使旬邑地区的民俗音乐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民间艺人介绍,旬邑地区的民俗活动中,过去有八种活动需要用唢呐来助兴。即小孩子满月、赎身、祝寿、婚嫁、丧葬、清明节祭祖、乔迁新居、节庆活动等。 

    虽则各种民俗活动场合不同,礼仪程序有别,但总有其规律可循,乐手们依据规律,灵活调配进行表演。但凡“过事”,总要经历接客迎宾、典礼议程、宴席待客、礼送亲朋这四个阶断。

一、迎宾接客

    某处“过事”乐手们早早赶到,由“班主”(唢呐班社的“箱主”)率领大家在事主家早已搭设好的彩棚内布置演奏相关器具,架设扩音设备,如在冬季,还需生火,准备停当,就以大件组合形式开始演奏。首次吹奏唢呐曲牌《大开门》民间俗称“爆棚”,也有“报到”之意。时间不长,就有“总管”(“过事”的总负责人)端出第一次“花红”(用盘子端出烟、酒、小钱称“端花红”)随后便去“喝汤”(名曰“喝汤”,实际上是吃晚饭),喝完汤,客人已陆续到来,迎宾奏乐正式开始,所奏曲目即《小开门》、《担水》、《楚调》、《谱》、《剪花》之类。

旬邑人把“过事”请来外家人及远路来的亲戚称“客人”,红事把送亲、娶亲的人互称“大宾”。这些尊贵的客人到来,唢呐艺人要到大门外相迎,同时燃放鞭炮称“接客”。按俗礼,接来的“客人”,必须给唢呐手付小费以示答谢。若一般客人到来,唢呐手都只在棚内演奏而不出迎。

 

未完待续!

作者:王新民

编辑:赵海燕

喜欢就关注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