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和伟 | 别忘了来时的路

 NGC1952 2020-07-15

提起中生代的戏骨,不得不想到于和伟。这些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曾一人承包“三国”,1999年在电视剧《曹操》中饰演洞察世事的荀彧,2010年在《新三国演义》中饰演隐忍宽厚的刘备,2017年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饰演霸气不羁的曹操,有网友说:“三国是于和伟一个人的三国,几个历史人物被他诠释得淋漓尽致,只差孙权一角了。”

《曹操》剧照

《新三国演义》剧照

一直以来,曹操给我们的印象是“奸雄”,但于和伟却表现了曹操的更多侧面,他所扮演的曹操不仅阴险奸诈,更有平定天下、治国安邦的雄心,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一股霸气,处理事情既果敢又坚决,对待下属既不失威严又爱惜人才,对于敌人又是心狠而除之。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剧照

于和伟扮演的曹操虽是一个配角,却被他展现出了主角的气场。凭着这个角色,他斩获了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他说:“角色在舞台上就位,演员在生活中扎根。”

白玉兰奖

这位被网友誉为“一人千面”的影帝,身世却苦难而又励志。




被姐姐奶大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9个孩子,他排行老幺,上面还有5个姐姐和3个哥哥。母亲生他时,已经45岁了,是高龄产妇,奶水不足,那个时候奶粉也很少,只能吃母乳。大姐与于和伟同属猪,比他大两轮,那时大姐刚生完孩子,奶水很足,所以于和伟是吃大姐的奶水长大的。长姐如母,大姐待他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

于和伟小时候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普通家庭要养活这么多孩子,很难。在于和伟三岁时,父亲去世了,这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因为没有文化,找不到正规工作,为了支撑起这个不幸的家庭,48岁的母亲开始起早贪黑地卖烤红薯,有能力赚钱的哥哥姐姐也帮忙。就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虽难,却也能维系。

小于和伟和姐姐、妈妈

而照顾小于和伟的任务,落在了家里最小的姐姐身上。小姐姐比于和伟大八岁,每天去哪儿都背着他,姐弟俩相互扶持,温情地互相陪伴长大。

一家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感情很好,大家在温暖的亲情中坚强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遇见人生的贵人




1986年,于和伟迎来人生第一次彷徨,中考失败。

因为去原来的初中复读很难为情,于和伟去了另一个陌生的初中,在那儿,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好的老师——吴红斌老师。

于和伟和吴红斌老师

新初中要求插班生交学费,一个月五块钱,那时的五块钱对家庭条件不好的于和伟来说,很难负担。随后吴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对学校说:“这个学生我来带,你们就不要收他的补课费了,补课费从我工资里面扣”,学校也被吴老师感动了,最终免除了于和伟的补课费。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于和伟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日,但那年他过生日时,收到了吴老师的贺卡,上面写着,“于和伟,祝你生日快乐,加油,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并附着一支钢笔。

于和伟和吴红斌老师

但是第二年,于和伟的中考成绩仍然不理想,这让一心要继续读书的他更加迷茫。碰巧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第一年招男生,学生毕业后可以去小学当音乐老师,而于和伟自己也喜欢唱歌,在吴老师的建议下,他去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

从小没有父亲的于和伟,对父亲没有概念,直到遇见吴老师。他说:“现在想想,我对他(吴老师)的感情和依赖,是有对父亲的感情在里面的。”对他来说,吴老师不仅是给过他关怀的人,更是他人生的指路人。




漫漫追梦路 




从辽宁抚顺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于和伟不想当老师,于是考进了抚顺话剧团。

刚加入话剧团的他对表演一无所知。那时候,他名不见经传,偶尔串场演出,在两年时间里,他参演了一百多场《雷锋的足迹》。

于和伟旧照

后来,21岁的于和伟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俏媳妇》,由于他说话有一股浓浓的东北大碴子味,平翘舌不分,被导演骂得特别惨。从那以后,他兜里总是装着一本《新华字典》,无论走到哪,只要看见分不清平翘音的字就去查字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普通话越来越好了。

一次,话剧团的胡万云老师对他说:“和伟,你得想办法去学习,去进修,你的样子,将来是要站在舞台中央的。”这句话对于和伟很重要,让他开始思考应该怎样去学习,将来想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不再这样默默无名地待着。

《搭错车》剧照

考虑再三,于和伟决定放弃在话剧团的“铁饭碗”工作,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继续在演员这条道路上深造。

1992年,于和伟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但难题来了。当时上戏的学费加住宿费每年都要七百多元,于和伟没有钱,家里也拿不出来。临近开学,于和伟依然在发愁,后来小姐姐知道了,对他说:“小伟你别愁,别人家都是考不上大学,我们家考上大学怎么能没有钱上呢,我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随后,小姐姐把她儿子的钢琴卖了四千块钱,拿去给于和伟做学费。

《纸醉金迷》剧照

带着家人沉甸甸的爱,于和伟去上大学了,在校期间,他也努力学习,也去兼职拍戏赚钱,甚至当过一次能赚50元的挂历模特,以此来减轻家里的负担。

毕业后,于和伟被分配到了南京话剧团,原以为到了话剧团能有一番作为,但由于资历的原因,只能跑龙套。于和伟也曾想过放弃,但小姐姐的一句“不要把自己当回事儿,要把干的事儿当回事儿”点醒了他,他坚持了下去。

《光荣岁月》剧照

2004年,于和伟参演了高希希导演的《历史的天空》中的大反派“万古碑”,因为演得很好,当时母亲看见儿子在戏里被人扇耳光,还心疼地说:“是活该,但是你不能那么打。”从此以后,于和伟便成为高希希的御用男配,也渐渐有了名气,两人还合作了《搭错车》《纸醉金迷》《光荣岁月》等。

《历史的天空》剧照

2015年,于和伟出演了电影《老炮儿》,扮演了“龚叔”这一角色,也正是这部电影,让冯小刚认可了于和伟,于是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有了那个扶额崩溃、说着口头禅“我很被动”的郑县长,也让于和伟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老炮儿》剧照

《我不是潘金莲》剧照

从艺20余年,于和伟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他总是游刃有余,在《宠爱》里扮演温情老爸,在《决胜法庭》里扮演正义检察官,在《一出好戏》里扮演落魄老总……不管哪一个角色,他都能轻松驾驭,戏路宽广。

《宠爱》剧照

《决胜法庭》剧照

《一出好戏》剧照

他说:“人不可能完美,角色只有真实了,才能跟观众沟通。无论是反面人物还是正面人物,我都会首先把他放到‘人’的层面上来寻求切口。”




人生的遗憾




在于和伟上大学后,大姐被查出肺癌晚期,当时于和伟正忙于甄别考试,回不了家,小姐姐对他说:“大姐已经晚期了,疼也要疼上两个月,你应该能赶上回来看他。”大姐也说:“没事,我等他,就算喝凉水,我也要活着等他回来。”

于和伟旧照

但是,天不遂人愿,于和伟回到家的时候,大姐已经走了,他下意识地拍了一下大腿,就那么愣着,好长一段时间,他陷入了自我认知偏差,明明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一滴眼泪都没有。

若干年后,他回到家,看到家人给他留的饭,一个碗上扣着一个碗,他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怎么也止不住,以前,大姐也是这样给他留饭。

于和伟近照

大姐的离世对于和伟打击很大,毕业后于和伟更加努力,他想赚钱报答母亲和哥哥姐姐。但是成名后的他,越发地忙碌,在他忙于拍戏的时候,母亲病倒了,他还没来得及回去,就错失了与母亲的最后一面。

两位至亲的离世,于和伟都不在身边,这成为他牵挂一生却无法弥补的遗憾。时过境迁,现在的于和伟更加珍惜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于和伟发微博怀念母亲

出身贫寒的他,在母亲和姐姐哥哥们的宠爱下幸运长大,现在,名利双收的他,依然心怀感恩,他说,这么多年,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回到以前去看看。每个人都会迷失,若走得太远,会忘记从哪里出发,走得太久,会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时不妨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你就会重新认清那时的理想和初心,就会回到正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