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散文年选·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活动】胶东散文年选(2020)·获奖作者李心国|感言系列之二

 徐方梅 2020-07-15

【胶东散文年选·获奖感言系列】

李心国,笔名竹林八贤,山东莱西人。大学文化,现为某市医院主任医师。山东散文学会会员。《胶东文艺》《首都文学》特约评论员。爱好文学、历史、哲学,已经陆续在《胶东文艺》《中国诗歌报》《齐鲁文学》《三秦文学》《大连文学》《天涯明月》《乐桦之声》及其他平台和《莱西市情》《山东工人报》发表多篇散文、小说、诗歌等。有多篇诗歌、散文被《齐鲁文学》《胶东散文年选》等收录。散文《我的舅外公解桐英》入选《胶东作家亲情散文选》,并获“黄海数字出版社《胶东散文年选(2020)》优秀作品奖”。

在胶东散文年选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文/李心国


各位来宾、各位文友: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胶东散文年选》(2020)的颁奖仪式暨“关注母亲河,家在湿地边”采风活动。

有幸加入到《胶东散文年选》,作为一个初涉文坛已经退休了的“新人”,通过两年多的耳熏目染,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胶东散文年选》作为胶东文坛的一颗新星,聚集了胶东地区爱好散文的一大群文坛精英,乃至辐射齐鲁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尤其是川鲁散文家协会联合,与《大众网》《齐鲁晚报》文苑《胶东在线》《烟台日报》《山东工人报》《齐鲁一点》《陕西文谭网》《当代散文》《山东散文网》《人民日报》人民数字、黄海数字出版社等十多家媒体出版机构联手,推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胶东散文年选》不再是局限于胶东地区、而是一个声名远播、有影响力的文学百花园。作为百花园中的一棵新芽,我觉得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这两年,《胶东散文年选》平台推出了许多具有震撼力的好作品,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敏锐观察力,善于思考和发掘,敢于反映现实,讴歌社会,发扬光大半岛地区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和地理民俗的好作家。每年筛选出最优秀的散文精品编辑出版发行,而且与黄海出版社联合连续出版了多部个人散文专辑、合集、选集及评论专辑,成就斐然,影响至广。这其中除了作家们的精雕细琢和不懈努力,也与省散文焦红军副会长和平台各位编辑老师的不断培养和引领分不开的。尤其是在一年的时间里成立了各个区市级创作中心,这种植根于基层,发芽于泥土,引领了新媒体散文写作平台乃至全省的创作模式,正像本书胶东散文年选序言里所说,培育地域文学新人,弘扬胶东文化,彰显时代精神为己任,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为主旨,致力于胶东散文作家群体的建设、培育、服务与推动,走出了一条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学发展之路。

在群体中,既有文学功底深厚的农民作家,如孙焕华老师,北芳、于喜京老师,也有活跃在党政文卫和企业等各条战线的张存灿、刘玉涛、姜海、慕然、李海粟、贺宝红、王春海老师等等,更有活跃在公安战线的李鹏生、范雅琳、贺宝璇、矫杰、孙鹏飞等一大批热爱生活的地域散文写作者。

范雅琳老师《行走在毓璜顶的秋色里》,确实是我们年选的代表之作。文章在介绍了毓璜顶的历史渊源和烟台苹果、葡萄种植的兴起,以及烟台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后,更是对这人间仙境无比地感慨和自豪。“蓦然回首,天气向晚的毓璜顶亭阁俨然,玉皇庙中众神端坐,宝相庄严,俯瞰着咫尺之外的繁华红尘,湛然寂然”,充满哲理,令人神往。

王春海老师《和师傅相处的那些日子》,没有佛理的说教,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着禅理,这也令人感触到了人生的真谛。

张华荣老师《从“活着”说开去》,让我们真实地理解了活着的意义。不管生活多么艰难,老姑奶奶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彻悟。可以说,平台推出的作品,不单单是一篇篇文字,更是有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我国文坛大师辈出和精英称雄之意境和风彩。作为一大群胶东散文精英,发扬东夷文明和中华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更是民族的灵魂。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早就随着战争的洗礼销声匿迹了,唯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文学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功不可没。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凝聚力和道德宗旨的民族,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注定是一盘散沙。中华文明之所以引领世界五千年,文化传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家反映社会,颂扬美德,揭露黑暗,引发人们深思,就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分析力,至而启发和引导人们惩恶扬善、积极向上。因此,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握紧手中的笔,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为中华文明,为胶东地区这片神圣和英雄的故土放声讴歌,锦笔添花。

我要感谢沈默老师,是他将我引领进了《胶东散文年选》的平台。我要感谢焦红军副会长,每当把自己的感想变成文字,都是他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导修改。他的历史人物专著《马钰传》,是全国第一本介绍全真道士马钰修真传教历史的专著,为此,他潜心研究了五年,五年后由线装书局出版,可谓十年磨一剑。他说过,一部好的作品,不怕放置于书箱,多年拿岀来以后还是不被时光掩埋,这就是有价值的写作。写作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引领人们深刻地反思,这样才能对得起读者。这两年,自己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再人云亦云、肤浅空洞,得益于年选平台编辑和群里各位老师的影响。这次得到大家认可的《我的舅外公解桐英》,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把历经坎坷,蒙受不白之冤三十年代老大学生的舅外公的一生呈现给大家,也表达了对老人家的崇拜尊敬之意。说起来惭愧,文章就像是房屋的装修一样,作品的不足只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弥补,而且跟大家的作品还有不少差距。感谢《年选》对我的培养和对作品的肯定和支持。感谢李红梅董事长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一定多读书,勤练笔,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有底蕴的精品,无愧于我们这个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丁,无愧于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培养。

最后,预祝《胶东散文年选》百尺高杆,更创辉煌,预祝我们的颁奖和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这是年选推送的第1048篇文章

尊敬的作者您好!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是小众散文与年选微刊共同打造的集散文作品发布、新书出版、文学交流等综合推介功能,面向胶东及海内外作家、文艺家打造的高端文化载体。本平台开通“赞赏”功能,欢迎大家自愿赞赏自己满意的作品,赞赏实行五五分成,一半用于支付作者稿费,一半用于平台维护,低于二十元不发放。本平台分成发放定在每月的十五号,由小众散文与胶东散文年选微刊平台按时发放。

【胶东散文年选】

一个关于散文的小众的私人化写作展示平台

总顾问:毕淑敏、许晨、丁建元、王展、王安、邓兆安、孙艺洲、宋世章、李红梅、李海涛

主编:焦红军、王海峰 

副主编:王春海、杨强、沈默、刘玉涛、刘明华、姜雪梅、李庆梅、郭志波、梁绩科

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

《胶东散文年选》编辑组委会

承办: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

山东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

协办:烟台玉林店卧福开心农场

烟台亚上装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