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绝招』老中医坐堂皮肤科病诊治绝招62 冻疮

 zd山笑 2020-07-15

冻疮
    冻疮是因寒冷引起的局旧性皮肤红斑和肿胀,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和溃疡。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和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寒冷潮湿季节多发,春暖消退,冬季复发。
    寒冷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圜,此外,潮湿环境、手足多汗、肢端血液循环不良、靴鞋紧窄、营养不良、缺少运动、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是本病的诱因。

    有哪些症状?
    1.本病好发于手指、于背、足趾、足跟、耳廓、面颊等处,单侧或双侧发生。
    2.初起损害为局限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冷凉,有痒感,受热后更剧。重者肿胀加剧,表面可发生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3. 多形红斑样冻疮多见于青年人,常发生于手足的背面,对称分布,损害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紫红色斑,圆形,其中心部色泽更深或微隆起形成水疱。
    一般无全身症状。

    如何治疗?
    鸡血藤30克,大枣15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秦艽10克,威灵仙10克,生姜5克,生甘草5克。
    *平素畏寒肢冷,加熟附片10克;
    *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党参10克;
    *手部重者,加桑枝10克,姜黄10克;
    *足部重者,加牛膝10克;
    *皮损紫暗,加红花10克,桃仁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药
    1.末溃者,外用紫色消肿膏,每日1次。
    2.未溃而局部有水疱或血疱者,可用注射器抽尽疱液,然后涂以甘草油调化毒散加祛湿散。
    3.已破,脓性分泌物不多,疱面比较鲜活者,选用紫色疽疮膏、化毒散膏混匀外敷,每日1-2次。
    4.已破,创面分泌物较多者,将京红粉膏制成的纱条剪成创面大小,贴于患处,每日1-2次。

    有哪些单验方?
    1.青矾100克,一次溶化在1500毫升开水内,先将受冻部位置热水上熏,待水温后用药液频洗患处。
    2.鲜橘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约2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连渣取出,待水温与皮肤接触能耐受为止。浸泡并用药渣覆盖患处,每晚1次,每次30分钟。如病变发生在耳轮或鼻尖时,可用毛巾浸药汁热敷患处。通常用药2-4次即可。
    3.夹竹桃叶阴干研末备用,取适量加入热开水冲开拌匀,先熏蒸,待水温至45℃左右时,泡洗患处,水温下降可加入热水。

    特别提示
    1.注意局部保暖,进行耐寒冷能力锻炼,鞋袜不宜过紧。
    2.爱冻后,不要立即烘烤和甩热水浸泡。
    3.寒冷季节可适当多进食一些高热量食物。
    4.皮肤保持干燥,避免长久接触寒冷潮湿。
    5.经常搽辣椒水、樟脑酒精或局部净温交替浴,以促进皮肤微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