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完《王阳明心法》,我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幸福感

 鹰击长空186 2020-07-15

唯有自渡

01

中国人喜欢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幸福感,而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的第一大难题不是洪水猛兽这些大自然的挑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情绪总受到外界控制的人,根本不可能有幸福感。

书中的最后一篇也提到心学如何帮助自己获得幸福感,其实背后的逻辑我们也能从他的心学理论中感知一二:克欲,不违本心,积极应对外界的困难。

按他的原话来说,人应该把重心放到自己的内心上,时刻在心上用功致良知,这样就少了很多外界的烦扰。财富,名声,地位自有它们的规律,它们本就是外在的,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来获得它们,所以不要给他们加上标签,让他们来指挥你,不必把它们放在心上,只管向前努力就是了。

通过违背良知得到的名利权势,会时刻牵引你的心,你总会担心失去它们,恐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而一个情绪总受到外界控制的人,根本不可能有幸福感,所以人必须在良知的指引下去争取你应得的东西,才有可能拥有选择是否恐惧的理由。

02

王阳明对'心'字确实有自己独到深刻的理解,他晚年向众弟子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字面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一些:心内本无善恶之分,而天下万事万物的善恶之分,也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

就像《哪吒》里面说的: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良知让我们感知善恶,但却不要去对立善恶,一旦产生对立便会在心上产生束缚;感知善恶之后,便要学会克制自己心中的'恶'。

王阳明的心学告诫人们要光明自己的良知,顺从自己的内心,并且在事上多加历练光明自己的良知就要存天理去人欲,而天理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听起来虽然苛刻,但是仔细斟酌一番却不无道理,所以首先我们得学会辨别和克制自己多余的欲望。

至于顺从自己的内心,会有些许崇尚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味道,这类观点在今天也是被推崇和认可的。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就不释放自己的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是不完整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担起社会赋予他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曲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

重实践也是王阳明心学里比较独特的一点,按王阳明的说法:天理既然都存在我心中,那我唯一也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去实践来验证我心中的天理。王阳明晚年时候的剿匪战绩也确实证明了他不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他灵活机动,从不迷信经验,并且善于攻心。

03

他对'心'字的理解也是充实有力的,他是一个'用心的人',按他自己的说法:用心,其实就是一种使命感,为了一个目的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王阳明的大半生无论是对理想还有生活从未绝望过,只要他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就不会发生什么事。

但生活自有它自己的准则,凡是你能预料到的事大都不会发生,凡是你还没预料到的,毫无意外地肯定会发生。但也是在这个抗争的过程中,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的力量永远来自于心灵,当你的心灵产生力量之后,外界的环境就没看上去那么险恶。

这些话告诉了每个逆境中的人,切勿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也不要让坚定之心有所动摇,要避免灾祸,就要守护内心的光明;尽管表面上可以屈服,采取这种态度,再大的灾祸都是浮云;有时候人必须隐藏自己的光芒,以便在困难处境之下仍能让你的意志占上风。

04

心学是灵动的学说,'物'在它面前确实略显得有些蠢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如果没有那些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怎么会锻炼出他强大而丰富的内心呢,而这些也是他创造心学的基础,单从这一点上来说,仍然可以看出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小Q觉得在这里辨别对错是没有意义的,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答案,是在面对世间纷纷扰扰之事时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许仍然会觉得有些话语过于鸡汤,身处复杂的社会之中,怎能不为名利所牵绊,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又如何能不去计较。但是要知道,即使成不了圣人,但却不可以不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幸福感,也许心学会是一种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