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散文】金仕善‖美誉千载沈家庄一一序《孝感乡社区志》

 麻城文学微刊 2020-07-1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云峰诗词文学微刊
散 文 小 说 版
2019年第2期

作    家    简    介

      金仕善,男,1942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国家二级编剧。先后发表了长、中、短篇小说、戏剧剧本、话剧剧本、广播剧、剧论、纪实文学、散文诗歌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百余篇(部),结集出版了系列短篇小说《古巷》、中篇小说《哦,绿卡》、长篇小说《词坛女杰李清照》、纪实文学《纯粹的人》、《青山作证》、戏剧故事集《真假状元》、自传体纪实文学《我这大半生》等七部文学著作,并出版了四卷本《金仕善文集》。作品多次获奖。参与审定编辑了四卷本《麻城文选》,主编了六卷本《当代麻城籍作家作品选》、七卷本《麻城文化丛书》及《传立文化》杂志,编著共约700万字。生平事迹收入《湖北作家传略》、《中国戏剧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七部辞书。

美誉千载沈家庄

一一序《孝感乡社区志》/金仕善

01

     麻城孝感乡得名于东汉年间五经博士赵咨以孝感盗的故事。一天深夜,一群蛮盗明火执扙进村抢劫百姓财物。其时赵咨老母年迈且卧病在床,赵咨深恐老母受到惊吓,急忙开门拱手站立。蛮酋到时,赵咨一揖到地,诚恳地说:“壮士稍歇,已备薄酒迎候。只因八旬老母奄奄一息,若有惊吓,性命难保。家中财物,但求为老母留些衣食,余者一概奉送。”说时泪流满面。蛮酋见赵咨如此轻财重孝,扑通跪地拱手道:“我家老母高寿八十,亦卧病在床,因家贫无力奉养,故出此下策。先生如此孝义,在下惭愧不已,无地自容,罪不可恕!”其余同伙,皆伏地叩头谢罪。赵咨赶紧扶起蛮酋及手下,高呼妻子备粮备酒送与蛮酋。蛮酋无颜收受,再拜而别。

  赵咨“孝感蛮酋”的故事八方传扬。郡守将赵咨事迹上报朝廷,汉灵帝大加赞赏,下诏书赐赵咨所居之乡为“孝感乡”,征拜赵咨为议郎。这就是麻城孝感乡得名的由来。

      这件事只是孝感乡厚重文化积淀的“引子”。其后,还有明代巨富沈万三在风水宝地孝感乡建庄园作为女儿陪嫁之事;又有明万历年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广东布政司副使、通政司参议、甘肃巡抚梅之焕于崇祯年间罢官回乡,眼见李自成、张献忠席卷中原、兵连祸结、生灵涂炭,为保家乡平安,他在沈家庄修筑寨堡,屯养兵丁,先后保护了来此避难的十万乡亲。此举令张献忠敬佩不已,对这位“麻城救星”遥相礼拜。

      沈家庄名气愈传愈广,远近文人不时相约来此聚会,诗酒唱和,就连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也不远千里前来会友。万历四十八年,46岁的冯梦龙三住沈家庄,从春到秋住进白果园著书讲学,写成《古今谈概》36卷、《春秋左传》12卷,由梅之焕作序。还有“里仁会奴变”,张献忠入麻城,57000多人加入义军,是为张部“新营”。张献忠在沈万三留下的古宅里复置孝感乡,改麻城县为长顺州,任命麻城诸生周文江为“知州”,并设“恩风堂”,还题写了“恩风相传”的匾额,之后,带着他的“新营”开赴到了四川。几个月后,张献忠战事失利,麻城县治恢复其旧……如此浩繁的历史故事频频在孝感乡上演,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但这些都是孝感乡的插曲。令孝感乡名闻遐迩的是“湖广填川,我占江山半壁,孝感乡都,美名四海传扬。”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壮举,造就了全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的孝感乡。而在此之前,“孝感乡”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移民符号,它来自半数以上的川渝移民后裔的美好向往。

02

     坐实“孝感乡都”靠的是两件铁证:其一是明成化二十三年,麻城知县陈兴在今沈家庄立下的“孝感乡都碑”;其二是2008年4月,麻城民俗学家刘明西在咸丰六年版麻城《邹氏宗谱》卷四中发现明末清初邹知新撰写的《都碑记》。经我市文化学者凌礼潮的论证,《都碑记》至少佐证和解决了“孝感乡现象”研究中的七个重要问题,即:证明了孝感乡的历史存在;明确了孝感乡都府为今沈家庄;明确了孝感乡得名“自汉始”;孝感乡得名原因是因赵咨“以孝感盗”受汉灵帝敕封;明太祖朱元璋的确下过移民诏书;历史上“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基本上是同时进行,但“湖广填四川”要略早于“江西填湖广”,在孝感乡“鸠集”的“豫章人”皆迁入四川,留居当地的仅“百遗二三”;前述“孝感乡都碑”为孝感乡并入仙居乡后15年所立。

      《都碑记》还具体记述了“迁诏至,公署县堂徙治磨子场”。原因是前来办理移民手续的百姓络绎不绝,万头攒动,县城浅街窄巷,拥塞不堪,只好把县衙搬到孝感乡都府所在地磨子场。那里空旷广阔,可设立九副磨盘的米面加工场,可以解决移民潮的食宿问题。《都碑记》载:“十年,遂升其都为散州,统属七县(移民事务),未几罢之。永乐中,复旧治。”散州是相对“直隶州”而言隶属于府之下而无下辖县的行政机构。移民专署通过往南直插长江的举水和往北的光黄古道这水陆两条路线,把移民分批次送往移民目的地。当年种种情景,皆说得详详细细。

     通过广大专家学者及文史研究者的论证考证,拨开了笼罩在“麻城孝感乡”上空的重重迷雾,逐步清晰地还原了孝感乡都的历史,成果巨大,影响深远,引来了一批接一批的以川渝为主的各地移民后裔回乡寻根问祖。麻城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经过科学论证建起了深得民心的“孝感乡移民文化公园”等等。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包括刘明西等在内的一大群本土文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深入发掘,“以孝感盗”、“沈万三择地建庄园”、“梅之焕结寨保民”、“张献忠入麻城”、“冯梦龙三度访麻城著书立说”、“邹知新《都碑记》”等重要文史资料,或湮没无闻,或残缺不全,那就很难打造“文化麻城”,也没有建成“孝感乡移民文化公园”的依据,《孝感乡社区志》的编辑工作也会困难重重,我们这代人将不仅愧对先人,而且难以面对后辈。所幸上述假设都不成立,当代麻城文化人担当了历史责任,很好地完成了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为麻城腾飞夯实了文化基础。

      结束这篇短文时,我不禁想起了2016年4月29日规模空前的“麻城市孝感乡祭祖大典”。之前,组委会约我写一篇大典诵文。诵文的原材料正是由包括刘明西在内的一大群本土文化人提供的研究成果。没有上述成果就不可能产生这篇诵文。仅将此诵文抄录在这里,表示我对《孝感乡社区志》付梓的祝贺。

03

麻城市孝感乡祭祖大典诵文
 

      春去秋来,白驹匆匆过隙。龟峰遥忆,举水岁月如歌。风云际会,各路俊彦奔故里;彩旗招展,远方游子唱乡谊。四月风清,莺啼燕舞香花树;猴年盛祭,敬献三牲蔬果茶。追思祖宗功德,缅怀掘井先人。煌煌盛典,岂可无文?


 

      湖广填川,我占江山半壁;孝感乡都,美名四海传扬。遥想当年,高岸河畔竹排放;云贵山高,巴山蜀水雾迷茫。披荆斩棘,豪情汗雨铺新路;麻乡约里,酸甜苦辣寄家乡。状元杨慎,《临江仙》堪称绝响;进士县邑,总有青史流芳。柏举战场,杜鹃红霞灿烂;枢纽通城,风驰电掣奔忙。花县故郡,菊花诗词荣登国榜;《春秋》育才,哲人李贽拨雾见光。将军乡里,忠勇孝善广传唱,还有五朵金花,三台八景,杏花村馆酒旗杨……


                 

   看不够,今日故乡花似锦,待明日,麻城展翅高飞翔。想当年,先祖血汗夯基业;当今世,我辈齐心奔小康。更扬我“麻城精神”,展川渝气概,各地同乡齐奋起,展宏图圆我中华梦,重整山河建天堂。自今起,年年此日,岁岁今朝,慎终追远祭先祖,光前裕后创辉煌!

      是为序。 

2016年6月14日

      摘自《金仕善与文友交流文选》


01

顾 问 团 队

方 伟 张少林 艾诗人 泉名 楚成 蔡正辉 周路平 刘汉斌 金仕善 熊明修 陈永恒 王树良 詹成中 张刚毅 项锦华 李向农 

02

名 誉 社 长

周光辉   

03

编 审 与 评 论 员

散文小说:周胜辉 李向农(兼)

古诗词:廖迎春 谢炳铭 鲍海涛 刘文列

现代诗歌  熊明修(兼)李世明 

楹 联:张刚毅(兼)

04

  总   编  

陈为习

05

  栏 目 主 编  

散文小说:樱 子

古 诗 词:陈为习(兼) 关 琼 李锦成 陶从正

现代诗歌:崔少华 严春凤  

楹 联 :张刚毅(兼) 熊心全

06

组 织 宣 传

活动组织:胡庆宏 彭绍祥

联络宣传:王小燕 李文涛 

07

 图 文 技 术 支 持

沙丘红柳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