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回忆,包成粽子。

 一日看尽保定城 2020-07-15


摄影:快乐使者

       连休四天假,美美哒!边收拾卫生,边听歌。看外边骄阳似火,屋里开着空调凉爽又惬意。一时心血来潮,把江米,红豆,大枣淘洗干净泡上,准备包一锅粽子。

        泡了一晚上,第二天吃过早饭,把米,红豆,大枣又淘洗三遍备用,烧一锅热水,水开后把苇叶,马莲草放入锅中烫一下,即卫生,又可使苇叶增加柔韧性,备用。

      一切备好,开始包粽子,白色的江米,配上红枣,红豆,碧绿的苇叶,看着都赏心悦目,把苇叶交错平铺,蘸点儿水叠好,围成个漏斗状,拿在手中,在漏斗底部放点儿江米,放个大枣,放江米,在粽子即将封口时放上红豆。包好,用马莲草绑好。一般一个粽子可放三片儿苇叶,用马莲草缠上两到三圈儿。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齐活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花怒放……

      不由得想起第一次学包粽子时的场景,那时每到端午节时便包粽子。姥姥包的粽子既‘’秀气,又端庄。‘’还不漏米,绑得结结实实。人们常常用来形容把人捆成粽子,才明白有多结实。苇叶在姥姥手中运用的灵活自如,如行云流水,不仅又快又好,苇叶还特别听话,妈妈包的粽子胖墩墩的。小姨包的细脚零丁的……

      我边看边笑,小姨包的粽子就和吃不饱似的,还漏米。小姨有些生气,说有本事你来包一个试试,试就试。我拿了三片苇叶,学着姥姥的样子,先放一个顺的苇叶,再放一个倒的,最后放一个顺的。可是我无论怎样努力也拿不到手上,顾了吹笛,忘了捏眼儿。苇叶怎么都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拿到手中,一放米,枣和红豆全都漏了出来,急得我满头大汗,几经练习,苇叶都裂缝了,姥姥手把手的教我,耐心地反复给我演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虽然看着不咋‘’顺眼‘’不漏米,姥姥说:‘’好看赖看,不漏米就行”,那一年我十五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