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家里的钱,算偷吗?

 魔弹文化 2020-07-15

让思维成为一种且行且远的力量

“拿”家里的钱算不算偷?这个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也许还有讨论的必要,但是当孩子走入社会时,这些小毛病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大问题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然有人愿意重金寻求教子良方!

这位姓孙的父亲,是安徽的一位普通的工人,家里虽不是很富裕,但也还可以,夫妻俩就一个儿子,所以就宠爱有加。

平常给孩子的零用钱不少,但是有一天,这位父亲发现自己的钱包里的钱好像少了,他没在意。结果第二天又少了,而且儿子显得神色慌张,很明显,是儿子干的。但看他那个样,肯定是有什么用,不敢跟父母要钱,只好搞这一套,好在拿的不多,这位父亲就权当没有看见。可是,儿子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数目越来越大,经过盘问才知道,原来孩子拿钱和别人玩赌博!

这一下可把姓孙的父亲气坏了,决定把钱藏好,不让孩子找到,可是已经赌博成性的儿子,根本就不管那一套,找不着钱就卖家里的东西,挂钟、自行车等值钱的东西都让儿子给卖了!这位父亲束手无策!

儿子卖家里的东西卖得老爸无计可施,的确够头痛的,但是在孩子“神色慌张”的第一次拿家里的钱的时候,父亲发觉了,却没有管,谁的过错呢?

其实买点东西还是小事,如果对孩子的“拿”家里的钱的行为不及时制止的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的!

育新学校又送来七名由于结伙盗窃摩托车而被派出所拘留的工读生。这七个孩子,来自某中学初三年级,其中有几人还曾是班上的学习尖子。然而,他们却在人生最好的花季年龄,滑入了犯罪的深渊。

谈起他们的第一次犯罪,似乎都很偶然。出于好奇,追求“刺激”,羡慕骑摩托车的潇洒。R同学的家庭和许多工薪家庭一样,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过问自己的孩子。在家里,R没有受到任何的束缚,如其所言:我爸对我没架子,就像哥儿们一样。看到一些同龄人骑着摩托车,R的心里痒痒的,常想像着那种过车瘾的快感。

于是去年暑假的一个夜晚,趁父母入睡后,他悄悄地爬起来,和另一个同学出去偷了一辆摩托车,过完车瘾便将车卖掉。他说,刚开始偷车的时候,纯粹是觉得好奇,够“刺激”,以后,便觉得有钱用很“舒畅”。于是,啤酒屋,歌舞厅,桌球室,外出兜风,游戏机室,常留下R的足迹。

R还为自己买了衣服、裤子、鞋子和手表。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对物质的追求,他们无所顾忌,连续作案难以收手。R同学说:“我们专门找那些没牌的车,反正车主也不会报案。”以此心安理得地偷。

R同学认为,刚开始想反正只偷一辆不会有什么事的,没曾想这犯罪与守法的界线并非以数量来论定。

另外两名参与偷窃的同学在小学时曾有过私自拿家里钱的行为,坏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根源。家长没有足够认识,让他们放任自流,结果从家里偷到社会,以致犯罪。

应该说,家长在教育管理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失误,也有疏漏,如前面所说的R同学家。

造就和谐的家庭气氛,固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这得把握尺度,一定的教育和限制还是很有必要的。如父子以哥儿们般地相处,很有可能使孩子在接触社会、面对问题时,缺乏过细的思考而毫无顾忌。

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身体,更要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应该说,很多情况下,非正常的行为,总有显露端倪的细微处,这是为许多事实所一再证明了的。例如有学生买了衣裤、鞋子甚至手表。父母平时往往也给钱让孩子自己购物,但所给之钱与所添之物大相径庭,这恐怕就应该有所发现。

有些孩子将盗窃的东西带回家,有一位家长曾多次追问东西的来历,也曾花了几个小时了解情况,被儿子一句谎话迷惑,结果不了了之。正如一名学生所说,因为父亲太相信儿子了,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会干蠢事。须知,Z学生在六年级时曾有过在家中私自拿钱的过失,但父母并未追究过,以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善良的家长们,该多一份警警惕!

所以,父母如果真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就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类似的小偷小摸的行为,假如有的话,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要把它当成是小事一桩,更不要等到生米做成熟饭的时候再去后悔,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下面让我们听一听钟丽珍同学的亲身体验吧: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回响。妈妈的教诲将会陪伴我一生。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一向乖巧的我,突然迷上了电子游戏机,积蓄在小陶瓷罐里的零花钱,都被我拿去打了游戏机,为此,妈妈很奇怪,问我钱到哪里去了?我瞎说捐给了一位残疾人。当时,妈妈还夸我是一位好孩子。

积蓄的零花钱用完了,我就想方设法再弄些钱来打游戏机,向同学借,借多了不还,同学们也不再借给我,于是我便骗妈妈说学校里要交什么费,每次骗来的钱对我来说可玩一阵子,可这也骗不了多少次,因为说多了交费连我自己也说不过去。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再去打游戏机,可是我忍不住,这时的我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失去理智。后来,我竟然向家里伸出了贼手。

每拿一次钱,应该说是偷,我都在心里警告自己:“这是最后一次了!”可是情况却恰恰相反,拿了一次就有两次、三次,总也断不了。次数多了,母亲就发现了,那天的情景我永远也忘不了……

母亲心平气和地举起我的手:“你以为你这双手还干净吗?‘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的意思难道你不明白吗?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偷的就不仅仅是自己家的钱,如果还执迷不悟的话,我就给你这样的教训。”说完,她拿起剪子刺破了自己的左手,鲜血顺着妈妈的手指往下直流。我知道那时妈妈的心也在流血。

从那以后,我看见妈妈手上的伤疤时,就会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后来就再也没有打过游戏机。现在我上中学了,学习成绩良好,我很想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的教诲!”

由此可见,对孩子及时严格的管理是帮助孩子,相反,忽视纵容只能是让孩子越走越远。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呢?

家长的态度要克制,不要过于愤怒、失望、吃惊,更不能把这种行为看成是你教育的失败或者是对你个人的冒犯。你可以不大声喊叫,但可以非常坚定的表明你的反对态度。

对事实不做任何夸大的描述,也不要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要求孩子忏悔、交待问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会是他被迫编造谎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他这个时候对父母的爱和信任的需要是比任何的其他时候更强烈。

当你清楚地知道你女儿偷偷地从你的钱包里拿过钱时,与其说“你从我的钱包里拿过钱吗?”,不如说“我知道你从我的钱包里拿走5元钱,也许你是真的需要而不知道怎样得到。今后你再想买什么东西时,告诉我,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行为。一般来说,如果被家长觉察的危险性很高,孩子欺骗、偷窃、撒谎的行为就会减少。所以对于有偷摸习惯的孩子的行为要给予严密的注视,使他们无论何时都感到被发现的危害性。研究表明,凡有类似越轨行为的孩子大多是来自于父母全都工作,平常与他们接触较少的家庭。所以父母的关心对于防止孩子偷窃也是必须的。

要给孩子定期提供经费。研究表明,家长完全忽视孩子正当的经济要求,或者轻易给孩子大笔的钱,都会导致孩子以后的小偷小摸行为。学龄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应该拥有固定的适度的经济收入,当然它也可以是勤工俭学的报酬。

- 作者 -

专家说事,是一个专家团队,作者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心得,借鉴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