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

 魔弹文化 2020-07-15

让思维成为一种且行且远的力量

用文雅一点的话来说,是两颗孤寂的心灵需要慰籍;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是他们的身体发出了饥渴的信号,他们需要“啪啪啪”了。

于是那年那月的那一天,他和她见面了。

他带着她在一家廉价旅店里花了五十块钱开了间房。一进房间,他们就褪去了各自身上的衣衫,直奔主题。都是成年人了,也都明白各自的目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好扭扭捏捏的了。

她叫的声音很大,直到隔壁房间传来抗议的声音,他们才知道,房间不隔音。

终于完事了,他把她抱在怀里,仔细的端详起她来。其实她还是很耐看的。

在这之前,他对于她的外貌,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外表真的漂亮的女人和外表真的不好看的女人都属于稀有物种,你能够遇上的概率,大概和你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差不多。所以他并不担心自己会遇见钟无艳或者东施。

“以后,我还可以找你吗?”他说。

“你不会喜欢上我了吧!”她用一种调皮的语调反问。

“难道不可以?”他做出一副失望的神情。其实他没有告诉她,她是他的第一次。

她笑了,很甜。她说:”你不是有我的电话吗?不过事先申明,如果你在错误的时间打来电话,我是不会接的喽!”

“那什么时间是正确的时间?”

“你猜?”

他差点脱口而出,一定是你的安全期,但是他忍住了,他想了想,说:“嗯,我知道了,一定是你想我的时候。”

“少臭美了你。”她嗔道。

在古代,男女结婚,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很少有见过面的,但是他们一样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生活得很好,你不能说那些前辈夫妻们彼此之间没有爱情。

他想,他和她就属于这种先有性再有爱的类型吧。

见过几次面之后,他们确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的那个人。他们在一处城中村,租了一间狭小的鸽子笼,住在了一起,在这个灯火辉煌,无比繁华的都市里,两个异乡人相依为命。

可是生活不只是“我爱你”那么简单,除了”啪啪啪”,它还需要柴米油盐,胭脂口红,还需要咖啡,肯德基,小资情调。他和她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日子越过越捉襟见肘。

他们也开始吵架,为了一些以前都不会在意的小事情,比如炒菜时放多了油或者盐。

他明白吵架的根源,他换了一份有较高工资收入的工作,只是工作地点在另外一个城市。

在临别的那一夜她和他疯狂的做爱,一边哭,一边做。

她答应会等他三年。

其实他们彼此都明白,三年,那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一种减缓彼此心灵痛楚的麻醉剂而已。

开始的几个月,她们还通过几次电话,后来,她的电话打不通了,他也因为工作关系换了电话。

此后,他又经历过好几个女孩子,每当他和这些女孩子圈圈叉叉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她来。想起她曾经答应过等自己三年的承诺。

他会一边搂着这些女孩子,一边给她或者她讲故事,他把自己的第一次当作一个笑话讲出来,到最后,他都会用一种很认真的口气说:“假如,我是那个他,你是那个她,你会等我三年吗?”

再后来的后来,他偶然认识了一个人,和他的第一个她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不自觉问起了她,很巧,那个人竟然也认识。

那个人说:“这个女的早死了。她老爹吸毒,为了弄钱,竟然一万块钱把她卖了。她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跑到外地一个大城市,听说还处了一个男朋友。可是不知怎的,两年后她还是被她老爹找到了。她老爹要她找男朋友拿钱,说是要彩礼。她知道那是她爹在筹集毒资,就把自己的手机扔到了水里,说,她也不记得男朋友的电话。他爹气她不过,以后隔三岔五的去骚扰她,不是打就是骂。后来她实在呕不过气,自己在马路上撞了车,死了。唉,可怜,听说,她爹拿着车祸司机赔的钱,又去吸毒,没多久,钱就又被吸完了。至今她的骨灰坛子还在火葬场里寄存着呢。”

听完这些,他忽然感觉到一阵揪心的痛,忍不住有一种想要哭的感觉。他想,如果当初带着她一起离开那座城市,该有多好,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了。

他应该去安葬她,毕竟她是他的第一次,是他第一次真心爱上的女子,这也是他现在唯一能够给她做的。

不久,他就去了生她养她的那个地方,按照那个人提供的地址,他找到了她家,给了她吸毒的父亲一点钱,让她父亲去把她的骨灰坛领了回来。

出殡的那天,村子里来了很多人。

他蓦然在人群中看到了她,他的魂都吓出来了一半,她,现在不是变成了骨灰,被装进骨灰坛子里了吗?

他看着她走到面前,然后塞了一张纸条在他手里,说:“这是我的电话,不忙的时候打给我。”

“靠,这是什么年代,鬼也开始用手机了。”他想。

幸亏,他的内心无比强大,没有马上崩溃,然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个村子有两个叫燕子的女孩。他的那个她是活着的这个燕子,而死去的这个燕子,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这该死的骨灰坛,上面怎么不印上照片呢?唉,这事闹的。

到了晚上,他按照她留下的号码拨通了电话。

他可以想象到她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她说:“我一看到你,就知道你认错人了,奇怪,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来的?”电话那边还有背景音乐,正是陈百强的那首判三年。

“还不是因为忘不了你!”他说。

“忽悠,你尽管忽悠!”

“我还可以找你吗?”

“难道你想再给我画一张三年的大饼?”

- 作者 -

老目,方多红,诗人,民间学者。作品入选当代诗词三百首,中华诗词库当代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