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一束┆雨花石

 魔弹文化 2020-07-15

雨花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步一景,处处是景

所见之石,七彩分呈

雨花石,一个多么富有诗意与浪漫的名字,是烟雨迷蒙的三月,杨树吐着嫩柳,桃花绽露娇艳之时;还是黄莺的清脆出谷,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河水悠悠飘荡,舟自横?

五月,阳光满满的盛夏,怀着无尽美妙的遐想,携一抹朝阳、择一缕清风,终于踏进了令人充满无限想象的世界――雨花石。

与大多景点一样,初来乍到的感觉,雨花石并无非常特别之处,依山傍水,山石连绵,石洞奇观,翠竹深深,石阶斑驳,峦山峭峰,一览众山小。

与人相处,并非三言两语便可知己知彼。同样,若想知悉雨花石的景观与特点,还得需要我们走近它的怀抱,聆听它的脉博跳动,感知风雨岁月留下的百年痕迹……

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往上走,几十级的台阶并不算太高,但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石阶左旁的峭壁上,裸露的是一层层泛着光彩、颜色不一的、各种形状柔和交集而天成自然的壁石。远远观望而去,就像一壁光溜溜的石墙,所有的痕迹都仿佛历经了风雨侵蚀的无数打磨,如今留下的,是一壁壁犹如雨花般的粗石、壁石、石崖、石卵,既是岁月的交集,又是自然的得天独厚所致,亦不失为一大奇观。

走上第一个台阶后,便是名为“天眼洞”的一个小山洞。之所以取其名为“天眼洞”,或许就因为洞内的石崖上,两个穿透世外的小洞像极了一双神秘而深邃的双眼,让人产生无尽的丰富联想。不管近看远看,这一双天眼与石壁上天然的凹凸相连结合,完全犹如一个智慧的老者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仰天长啸一般,画面别具一格,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一路观光,一路行走,小径弯弯,石阶窄小,随处可见的,皆是翠竹深深,繁茂苍盛,石缝石壁石崖上到处可见条藤攀附而长,有蜿蜒的卷曲状、有一呼百应般的爬地而起,亦有自行环绕的各种各样的藤藤条条蔓延而成,处处显示出生命的韧劲与顽强的力量。

“半壁江山”面临的是一条滔滔的左江之河,从狭小的石阶一直往上走,窄道而行着实让人感觉有点吃力,但当你抵达“半壁江山”之时,一幅美妙的自然景观便会瞬间跃然进入眼帘: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出一片,涛涛江水碧波荡漾,半壁石墙如同万千雨花之石镶嵌其中,几艘小船静静地游曳在河的中央。

缕缕清风轻掠而过,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掩映交错。静立于半壁江山的一角,一条形状如画的木质栏杆围成了一条绝妙的风景之线,让人伫立其中,面朝绿水青山,内心也为之山高水远,悠悠飘荡。

“一夫当关”的特点并不在于它的陡与峭,而在于高高的石崖上垂垂而下的,是一条粗壮柔韧的条藤长长地一垂而下,仿佛真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浩荡气势在里面一样。

诸如“七彩虹窑”、“天降圣水”“恋江石”“少女怀春”“岁月留痕”等等,所到之处都有其自然天成的妙哉之处,既有洞里观世界的奇状,又有石壁山泉的甘醇与浓郁,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又有曲径幽深的浓翠蔽日之清凉。身处其中,仿佛人在画中走,画在人中间。

雨花石之美,不在于它的峭峰与崖洞,也不在于它的群山环绕,而在于它的依山傍水、枕山臂江。自然的得天独厚,让石壁的独特色彩与花纹形成了今日既赏心悦目又美妙多彩的雨花之石,实属难得的景观尤物,让人流连忘返。

既然石以“雨花”为名,倘若真能迎着一场百花盛开、清风细雨而来,雨花石又将是一番怎样的妙境呢?

- 作者 -

梁艳,广西崇左人。爱好书画写作,寄情春秋写意。文章散见报刊与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