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鉴真┆伪单亲妈妈们,这个冬天你们冷吗

 魔弹文化 2020-07-15

月末同事们好不容易聚个餐,小萍照例提前请假,她要在家带孩子,我们说:“把孩子带来一块聚吧。”

“不行呀,他太淘了,家里事儿又多。”小萍无奈地摊摊手:“我是个伪单亲妈妈。”

这句话她不止一次说了,很多女同事深以为许地点头认同。

伪单亲妈妈,已成为越来越多婚内女性的写照。

01

什么是伪单亲妈妈?

它指家庭结构完整,父亲缺席育儿的状态。

像小萍这种,丈夫常年在国外工作,聚少离多。小萍就得独立撑起照顾孩子的重担。

小萍的孩子刚上幼儿园,白天可以放学校,但我们隔三差五的晩上加班,小萍只好把孩子送去附近的一家育儿机构临时托管,因为时间不固定,按小时计费。

“又花钱又不放心,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孩子在家的时候,小萍也不得省心,三岁的孩子正淘气,对什么都好奇,时时都得盯着,小萍在厨房煮个面的功夫,他就从沙发上摔下来,额头磕了个大包,把小萍心疼得不得了。

至于自己的事情,只能等孩子睡着了再做了。

常年独自生活,小萍早从弱不禁风的林黛玉修成了独挡一面的女汉子,换灯泡扛大米这些不在话下。

“家务活都没什么,就怕孩子生病。”

一次夜里孩子发烧,说起了胡话,小萍抱起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医院赶,第二天请假找我们代班,孩子病好了,小萍瘦了一圈。

我问她:“你老公怎么说?”她叹口气:“他也着急呀,可他除了打个电话关心下,还能干嘛呢?”

02

像小萍这种情况,因工作等原因造成丈夫缺席的伪单亲妈妈,是情非得已的,她们不得不让自己强大起来,既当妈妈又当爸爸。

但还有一种,丈夫就在身边,妻子还是事事亲力亲为,而且这种群体正日益扩大。

据公益调查显示:

在照顾孩子方面,妈妈每天平均所花时间是丈夫的1.44倍,在做家务上,妈妈每天平均所花时间是丈夫的1.66倍。

这项调查统计的是平均额,也就是说有很多家庭,丈夫把对照料孩子的事完全推给妻子,并且心安理得的认为:这就是女人应该做的

如果家里的财政开支全由丈夫提供,或者他为家里做了什么大贡献,还算情有可原,但事实上很多妈妈们,和丈夫一样上班,甚至收入还超过丈夫。

读者晴岚告诉我:“别人以为我带一对双胞胎女儿不容易,其实我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我老公。”

晴岚的老公,从来没给女儿换过一次尿布,没给女儿洗过一次澡。“他说男女有别。”晴岚说。

那接送女儿上幼儿园可以吧?他也不愿意做。

晴岚抱怨说:“如果我让他带孩子,他就把电视打开给她们看,自己在一边玩手机。”就连逛个超市采买东西,一家人去公园转转,也是晴岚一手牵一个女儿,老公悠闲自在地边溜达边看手机。

说是晴岚惯的也好,但像她老公这样不自觉的男性,不在少数。

03

从封建社会起,男尊女卑的观念、“女主内男主外”的观念就潜移默化的渗透下来。

新时代的女性早已走出家门,和丈夫一起在职场辛苦打拼。

下班了,却还有一堆家务活等着料理。丈夫往沙发一躺,你是累了,难道你的老婆不累吗?

中国一句俗语:“宁挑千斤担,不抱四两肉。”

带孩子的辛苦,甚至要超越工作几倍。

从十月怀胎的辛劳,到一朝分娩的痛楚,夜夜儿啼,喂奶换尿片,妈妈们连续几年睡不了一个好觉,好不容易孩子大点了,教育,又成为一个劳心劳力的工作。

这本应是夫妻共同承担的工作,但伪单亲妈妈们,只能独自承担,因为她们的老公,总是各种理由。

幼儿园布置了手工作业,爸爸手一摊:“这我可不会,找你妈去。”

开家长会了,老公笑了笑:“老婆,我单位事多请不了假,还是你去吧。”

凭什么呢,只因为你是个男的吗?

中国很多传奇故事里,男性总有特权,落难的书生总会被貌美的仙女看上,就算他没钱没地位没文化没颜值一无所有,只要忠厚老实是个男的,都有田螺姑娘来给他煮晚餐。

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的。

04

且不说父爱缺席对孩子教育不利,假单亲妈妈们,你们这样真的不累吗?不委曲吗?

结婚十年的婷婷抹起了眼泪:“有时我觉得我根本没老公。”

她老公朋友多应酬多,经常到深夜才回来,这时婷婷已经把孩子哄睡了。

早上婷婷一早起来给孩子做早餐,送去上学,老公还在呼呼大睡,等婷婷回来,他已经赶去上班了。

“每周一家人吃的饭屈指可数,有时话都说不上。”

双方都没有外遇绯闻,可婷婷感觉,这种疏离感非常要命。

孩子进门习惯缠着妈妈说这说那,至于爸爸在不在家,在干什么,孩子也不在意。

伪单亲妈妈们,无奈却不知道怎么改变。

厨房刷碗的是一个伪单亲妈妈,灯下辅导作业的是一个伪单亲妈妈,一手拎着超市购物袋一手抱着孩子的是一个伪单亲妈妈。

这其中,有你吗?

是继续这样的生活还是试图去改变,你想过怎么做吗?

冬天来了,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会十八般武艺的妈妈们,世界欠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 作者 -

江铃,高中教师,期刊写手,在《中国青年》、《中国城市报》、《知音》、《爱你》、《知音海外版》、《博爱》、《恋爱婚姻家庭》、《故事会》、《散文选刊》、《安徽青年报》等多家期刊杂志发表作品,新书《印象城市》即将面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