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超过两万按贩卖妇女论处: 凭什么?就因为你是男人? 文字 / 沙哩 01 “彩礼超过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这是出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大安村里的一纸村规,张贴于村里300多户人家的大门上。 其实这个创意不是大安村首创,早在今年6月份,河南省兰考县一街道就出台了和这个说法完全一致的一个规定。据说是为了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 这个规定赢得了一部分人的积极响应,一是制定规定的当权者,因为农村太多的适龄男子因拿不出彩礼而被迫打光棍,成为了村里不安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家里有多个男孩且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家庭,特别希望这样的村规真的能变为国法,把自己的家庭从绝望中拯救出来。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正反面,有受益方就有受害方。 这样一来家有女孩的人就不乐意了,留言栏里出现了很多反对的言论:没有彩礼可以,男人可以入赘我家,孩子跟我姓,替我父母养老送终。更有人翻起旧账:当初生了个儿子恨不得昭告天下,嘲笑生了女儿的人家是先人造了孽,今天又想不花钱白捡个媳妇儿,然后再嘲笑人家女儿果然是个赔钱货,凭什么啊? 让男孩和父母更难以接受的是因为娶媳妇儿的成本太高,造成很多家庭外债累累,新媳妇儿大多拒绝承担偿还义务,更有甚者婚后一直理直气壮的啃老。 “养儿防老”变成了“老来防儿”。 这就是农村的现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几千年的封建残余岂是一纸村规可以扭转的。 02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在夫家纵然有千般难万般恨也只能忍。娘家的路在出嫁的那一天就已经断了。在这种情况下,男方拿彩礼钱给女方父母实则就是买,付了十几年的抚养费给女方父母,从此这个女孩子是死是活与他们无关。 就像《红楼梦》里的迎春,纵然出生高贵,娘家势力如日中天。可嫁给中山狼孙绍祖后也是无可奈何。在最后一次回来向王夫人哭诉在夫家被虐待凌辱时,身为四大家族王家的女儿贾家的媳妇儿王夫人却说:大凡做了女孩儿,终究是要出门子的,嫁到人家去,娘家哪里顾得?这也是没法儿的事,‘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几天后就传来迎春被虐待致死的消息。 如今,上百年男女平等的思想宣传已让这种现象没有生存的土壤,但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却是和三百年前一样冥顽不化。然而现实却是男女比例失衡,尤其是农村更是男多女少,再差的女人都不愁嫁,要再高的彩礼也有人愿意掏。这样的供需关系让农村男人的存在变得越来越尴尬。 一方面是从小被长辈灌输的作为男人的优越感,本来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如今却因为娶个媳妇儿弄得父母拿出棺材本不算,还得用老弱病残之躯偿还外债。 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农村男方家里所剩的只有嘴上那句豪言壮语:我家没断了香火,再苦也值。 03 在我帮扶的贫困村里这样的现象绝非偶然,而是演变成为:越穷越要生男孩,越生越穷的恶行循环。 其中我帮扶的一户候姓家里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小儿子年近三十仍然未娶,主要原因就是哥哥结婚已经把家底掏空,外边还有十几万的外债。他虽在外打工多年,但那点积蓄在高昂的彩礼面前也是杯水车薪。 年近七旬的老汉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种着20多亩玉米地,年景好的时候大概能有五六千块钱的收入,十万外债需要二十年还清。老婆因身患糖尿病高血压常年服药,成为家里沉重的负担。 有一次下户走访时看到老人躺在床上病情严重,忙问其缘由,说是已经好几天没喝药了,家里实在没钱了。可他们家每个月有192元的养老金和450元的低保费的,怎么忽然没钱买药了?老人沉默片刻就开始抹眼泪:那些银行卡一直在大儿子手里呢,大儿子在外打工要供养两个孙子上学,也难啊。 此时此刻他家女儿正好住娘家,我问怎么不给你妈买药?年纪三十出头却已经拖着三个女孩儿的女子完全是一副中年妇女的样子。她波澜不惊的说:养儿防老,我哥哥把我爹妈的养老金拿走了,我也没钱买。我已经怀上儿子了,以后养老还是得靠儿子。 无语至极,默默给老人把药买好。回去填扶贫手册时看到致贫原因的那么多选项:因病、因残、因学,我真想再加一项:因儿致贫。 04 因儿致贫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上个世纪农村的重男轻女观念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冲突。在国家提倡只生一胎的情况下,这些地方一直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最终导致怀孕初期的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得知怀的是女孩后直接打掉,只要男孩。 如今,这些男孩都长大了,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忽然发现身边的女孩少的可怜,真想娶回家必然是价高者得。 恶因种恶果,怪不得谁。 所以,当那纸村规张贴出来时就注定成为一个笑话。知乎上有人干脆说:当初杀了女儿要儿子,现在发现儿子还需要娶个女人才能传宗接代,你不掏高价彩礼谁掏?还把相约当法律,这样的法盲村以后不仅彩礼会越来越高,恐怕再高的彩礼都没有媳妇儿上门了。 真到那个时候,有谁还会对彩礼说三道四? - 作者 - 沙哩,爱文字,痴迷文字的组合,并渴望结交因为喜欢彼此的文字而愿意畅谈人生、放眼天下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