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糕饼之王——太谷饼

 我在五台山等你 2020-07-15

  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忘不了那一口酥香。今天就来说说美味的太谷饼!

  其酥而不碎,甜而不腻,广西的白砂糖,塞北的胡麻油,高山的小麦粉,野外的好蜂蜜,糅合成了小小的一团儿,沾满白芝麻仁。一出炉,饼香、芝麻香伴着热气扑鼻而来,光瞅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俗话说:“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歌唱家郭兰英的这首《夸土产》,就让山西晋中的太谷饼闻名天下。

  圆圆的那么一块,因产自太谷县,而得名太谷饼。太谷饼始于清代,因酥软爽口、久放绵软,逐渐成为当地富庶人家的首选饼。

  传说太谷县城东南,有一富家太太喜欢吃饼,可是仆人买回来的饼,不是太干就是太油腻。一次偶然的机会,吃到了一种甜饼,酥而不硬、软而不绵,十分合她心意。

  有次一不小心多放了几天,饼的色、香、味居然一点也没有改变,惊奇之下更得青睐。后来,太谷饼被深居宫廷的慈禧太后发现,将其定为宫廷贡品,更是让太谷饼身价暴增。

  糕饼之王:直径约11.65厘米的太谷饼,厚约六分,边与心的厚薄均匀,圆圆一大块,茶黄色微焦的表皮上,脱了皮的白芝麻仁分外诱人。

  作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谷饼早在2007年,就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制作工艺,更是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鲜刚出炉的太谷饼热乎乎,金黄软糯,轻轻掰一点,小麦的香气,随着不断变大的裂纹,愈发香醇浓郁,整个饼都在散发着“好吃”的讯息。

  如果你是第一次吃,绝对会被它的口感所惊艳,趁着热乎劲吃进嘴里,微焦的外皮绵软细腻,唇齿间满满都是芝麻霸道的香气。

  太谷饼没有一般糕饼那么甜,也没有那么腻,这跟它的选料有直接关系。

  现在,想吃太谷饼不用大老远的跑山西太谷县啦,你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五台山灵峰山庄土特产”就可以啦,新鲜美味的太谷饼直接送到你家门口,让不爱出门的你足不出户就能尝遍天下美食。

  都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却不知道,山西面食出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山西的小麦非常好。

  太谷县地处晋中盆地,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南稻北麦,整体偏干旱的大气候,山脉垂直多变的小气候,极适合小麦的生长。

  明朝《山西通志》里就有记载,山西出产黍、稷、麦、粱等主粮。也就是这简单的食材,遇到了非遗的手艺,就变成了难得的美味。

  太谷饼简单做法:需要白面500克。还有辅料水125克,白糖125克,饴糖50克,食油150克,碱面3克,芝麻少许。

  然后需要将白面、白糖、食油、碱面、饴糖一并放入盆内,调拌均匀,用水(四季均用温水)和起,揉匀揉光,然后上案搓成长条,揪成剂子,再抟住粘上芝麻,按成饼形。

  下面需要把制成的饼放入吊炉内,先烫正面,定住皮后再将其反过来,扣上盖(不要全盖住,须透点气)要注意火候,主要用上火力量烤,底火不能大了,一煽风点火约烧十几分钟即成。

  最后把沾好芝麻的饼送入烤盘,将温度调在220℃,烘烤13分钟左右即成。

  太谷饼的名人故事:很多名人异常钟爱太谷饼,慈禧太后对太谷饼便情有独钟。庚子年慈禧向西逃难时途径太谷,正巧赶上午膳,随行护驾的车二师傅就为其献上家乡特产太谷饼,太后极为赞赏,又带了很多太谷饼赶路。

  而后返回京城时再次途经太谷,慈禧对太谷饼仍然念念不忘,就欲将制作太谷饼的师傅带进到京城,但师傅不愿离开故土,后在他人的劝阻下太后才作罢,遂当即下旨将太谷饼定为皇家御用贡品,让太谷饼身价陡增。

  除了慈禧,蒋先生和太谷饼也有渊源。1934年,蒋先生来到太谷探亲看望他的大姐夫孔祥熙。而孔祥熙作为太谷人尤为喜欢太谷饼,遂把家乡特产太谷饼推荐给蒋先生。

  谁料已品尝了各种美食的蒋先生,对太谷饼情有独钟连连称赞,就说想不到山西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巧合的是,他和当年慈禧一样,也萌生了“迁铺”之情怀,希望大姐夫帮他挑选十几个面点高手到金陵发展。

  孔祥熙一听就乐了,然后就给他讲述当年慈禧的典故,劝他打消念头,同时答应定期给他寄到南京“解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