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衍洋 :邂逅千灯古镇

 老鄧子 2020-07-15

我的好友在上海、昆山、杭州等地都有生意业务往来,他们经常往来这几地。值我休年假之时,受他的邀请,跟他一起随同,一路颠簸,一路行,去的地方很多,可大都是在谈判桌和签定单中度过,闲逛的时间却不多。当我们快要结束这次所谓的游玩时,却邂逅了昆山的一个古镇,又叫千灯镇。

千灯古镇是明末清初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警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报效国家。这里是昆曲创始人顾坚的故里。这里的少卿山,有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土建筑金字塔”。这里还有建于梁天监年间的秦峰古塔等诸多历史遗存。

千灯古镇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千灯又是离上海最近的一座外省水乡古镇。只见居民住宅缘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以及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可谓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在当地的一知名企业家华升电子公司唐总的指引下,首先踏上了入镇的一座石拱桥。古桥石阶的中间微微向上、中间的青石板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有塌陷,如同饱历风霜的佝偻老人。登上古桥顶端我才发现,只有站在拱形桥面的顶端才能清晰地看见对面层层青灰色的瓦梁与屋檐,感受到古镇深村的色彩和远山近水的画卷,体味人与镇与桥那种溶为一体、情景相映的惬意之情。古镇里没有了古桥,古镇自然就会缺少一种韵味。

从石拱桥下来踏上老街的青石板路,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时光倒流一般。老街的路蜿蜒出去很长,看不到头,一切是如此的古朴典雅,一色的青石板路,细细的纹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依然保留着古镇古老的建筑风格,这里的居民多年来一直保持古镇原有的生活方式,当铺、药铺、古玩铺延续了这座古镇的历史背景和古老风情。

这里,多了些宁静,多了些挚朴,多了些纯真;这里,有古渡、古亭、古戏台、古庙、古树和所有的明清时期的建筑群。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桥下的乌蓬船,因鲁迅笔下意境而让我觉出了它的美,乌蓬船与古朴、乡情、静谧的怀想联系在一起。

石板街的店铺里有位老阿婆,土色的布衣,头戴斗笠,手拿蒲扇,门旁的火炉里还放着闻起来难闻、吃起来香的“臭豆腐”。看着这美味佳肴,我却从心里排斥这东西,也就没有福分品尝了。听当地的朋友讲,千灯镇尚存有秦始皇东巡时到过的延福寺古刹,古刹历史悠久,有一座有着1500年历史的秦峰宝塔外,寺庙里还有一尊整块取自缅甸白玉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卧佛像,并且进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大玉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只能把机会留给下次了。

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已融入了古镇的氛围中,忘了城市的繁华热闹。当心灵和古镇的历史产生了共鸣,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眼中的景致。

几多闲暇几多情,一路匆匆一路行。我们这些忙碌生活的人啊,在短短的生命中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偶尔把脚步放慢甚至驻足停步,也许会发现生活除了赋予我们事业、金钱、名利外,还有很多。

回到家里,当我双手按在键盘上的时候,自然真切地便跳出了“千灯古镇”四个字,与之相应的是大脑固执地浮现出“千灯古镇”的图景,久久挥之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