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家富养-当代教育之反思

 魔弹文化 2020-07-15

      教育伤害了谁

      教育伤害了孩子

      教育伤害了谁

      教育伤害了家庭


      教育最终伤害了谁

      是家庭沉重埋单,伤害了社会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教育,孩子,社会

│education ,child, society

文/知秋一叶

     前几日,表弟送他的儿子上大学,从我家里转机,知道表弟生活窘迫,忍不住问他,“两人乘飞机需要3000多块,怎么不坐火车,有1000元足够了?”表弟一脸无奈,“孩子自己定的飞机,说同学们多数是坐飞机走的”。就在临行的前一晚上,父子俩还吵了一架,因没借到足够的钱,除了学费等开销外,留给侄子的零花钱不足一千元,侄子非常恼火。表弟再三解释,说自己会马上筹措,不会影响侄子开销,侄子一摔门躲进了自己的房间。

     听了表弟的诉说,我感慨万千,想当年自己上大学时,一个人,一个行李卷,1300公里的火车,居然还是硬座,但内心却充满喜悦,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更不认为有什么苦,有谁亏待了自己。时代在变迁,条件有了改善,但许多普通家庭的生活依然很拮据,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终日奔波劳苦,只为了撑起一个家庭,其中艰辛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反思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当下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病。许多人都信奉这样的观念:亏谁都不能亏孩子。于是孩子的需求被无限放大,无限满足,从吃穿用度,到择校补课,家长透支着个人身心,挤榨着个人的需求,无条件地保障孩子的一切需求,不管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吃零食,没问题,尽管对身体无益,别的孩子都吃,不能让我家孩子馋着;买品牌衣服、穿名牌鞋,可以,人家的孩子穿得起,咱差啥,孩子的自尊心很重要;至于择校补课更是不遑多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在好学区,可以想办法,买学区房,托人送礼,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住所离学校远,租房陪读,舍弃工作,请假甚至辞职者都不在少数;补课就更理所当然,学习好要补,学习不好更要补,一节课200、300元,六门课补下来,一年2、3万总要花的,或许于一些家境富裕的人来说不觉得负担太重,但对于那些本就靠体力劳动亦或是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来讲,这些费用可能就是他们一年的全部所得。如果孩子能努力上进,体谅父母、心怀感恩,我们会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但遗憾的是,寒门败家子越来越多,他们更喜欢享受,注重吃穿,追逐时尚,不思进取。家贫还要富养儿,一方面是家长的诚惶诚恐、劳苦奔波,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心安理得甚至荒废无度,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升学,考取大学,所有其他要为此让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营造了一个畸形的教育环境,孩子们成为学习的机器,学习也成为许多孩子的利器,以学习为借口向家长索取物质奖励,或是换取片刻的娱乐时间。单一的教育理念,综合素质培养成为鸡肋,孩子们不仅仅精神空虚,心身孱弱,连基本的娱乐也是匮乏的,自私、自我,性格偏激,焦躁脆弱等等成为新生代的群体特征。

     其实,古人曾经为我们总结遗留了系统的教育理念,包括方式方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儒家提倡的人生修炼法门“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就堪称教育的标准法则。“洒扫应对”培养的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沟通交流常识;“礼乐射御书数”培养的是孩子的情趣爱好,安身立命的本领和成人应具备的礼节、品行。考上大学,即便是名校不是教育的全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坚韧、豁达、与人为善的性格,诚信守诺、言表一致的品行等才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所应具备的,更是教育所应关注的。个人是家庭、国家、社会的细胞,细胞的健康强壮决定了肌体的优劣,教育不单单是家长家庭的大事,更应该是学校、国家,乃至全社会的头等大事,需要从小抓起,从细微入手。

- 作者 -

知秋一叶,原名张永诚,211院校毕业,历任国企、民企高管,自幼喜欢文字,近期闲来无事,写来自娱,且与同道共勉!

编后语│审美

教育是大事,什么时候教育这件大事成为一种绑架,那么教育就自然走向了畸形。一个家庭没有贤德的人才,这个家庭没有光彩;一个社会没有贤德人才,这个社会就会黯然无光。人才,是扛着家和国的责任和荣光的。人才,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才能重塑的。我们当今的教育究竟是哪儿鬼迷心窍了呢?让大家唉声叹气,负担赘重,有苦想言,又难言、难堪。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徐淑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陈济身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