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长假相亲忙

 魔弹文化 2020-07-15

      相亲

      是求眼缘?

      相亲

      还是求互撕?


      相亲

      是基于严肃的痛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相亲,结婚,尴尬

│dating,marry, embarrassing

文/张海民

国庆长假到了,大家都匆匆赶回家,本想回来彻底放松几天后,再找几个要好的同学聚聚。谁成想刚回到家,父母准备了一桌好饭的同时,也“抓住机遇”,紧锣密鼓地张罗着一场接一场的相亲,非要破解这多年无法解决的婚姻难题不可。

94年出生的小徐觉得自己年纪还小,一回去,爸妈连同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热心地帮她安排了好几场相亲,4天赶5场相亲,简直是马不停蹄,长假变成了没完没了的“相亲周”了。最尬尴的是,居然有一场相亲还遇上了初中同学,吓得她赶紧说单位要加班,5号就提前返程了。

在南京工作一年多的小钱,在家人的安排下,国庆节也和相亲对象见过面,一点感觉都没有,爸妈和亲友们就围着她百般劝说,好象她有一身的不是,她很难堪地抱怨起来,“我实在是不想相亲,爸妈一直念叨,才去见一见,没想到会闹成这样子呀!”, 网友@小维爱芝士称,这个国庆一波波的催婚潮,让她喘不过气来,母亲还说“一定要去相亲,否则别叫我娘”------

现在的年轻人找对象难,难在计较的太多了。女的要求有车有房、工作体面,一旦找到这样的高富帅,至少少奋斗十多年呀!短短八个字要将多少伸来的橄榄枝拒之门外呢?当然了,有车有房者条件也不低,也是八个大字——容貌姣好、身材苗条,能进入法眼者自然是寥若星辰了。

男女都以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找对象,肯定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等到回头时已经是年近三十了,身边的同龄人都成双成对了,自己还是高不成低不就。人常说三十而立,自己不急父母急呀!尽管如此,像爸妈那样火急火燎的样子岂不是更丢人吗?因而很不愿意在人面前提起婚姻问题,他们越是这样看似无所谓的态度,爸妈越是急的跳蹦子。每次相亲恨不能替儿女直接做主、一蹴而就。

一旦孩子不怎么上心,就意味着自己和介绍人眼光有失水准,而且到处托人、多方沟通的努力也白忙活了。因而,每次相亲无果,爸妈都要以一个过来人的口气,进行自身条件分析、多方论证,苦口婆心地劝说,更有甚者,会将当事人的个人私事来一场众亲友参与的大辩论,弄得孩子脸红脖子粗、又不好发作。每次相亲无异于一场被人说来说去的虐心经历。这样的相亲活动,哪个年轻人愿意接受呢?好多家庭常常因此而争吵、怄气。

其实,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时,差不多都已经是二十四、五岁,在大学谈的对象再浪漫、再刻骨铭心,大多都因各种现实问题而分道扬镳。一脸懵懂地走向社会。工作、出路都要从头开始,稍一耽搁就奔三了,而谈婚论嫁的车子、房子和票子,要在短短三四年、四五年时间挣下来,那不是太难为了他们吗?说着说着我就想问,现在找对象到底是找搭伙过日子的另一半,还是找车、找房子呢?也因此,很理解九零后谈如今最现实的婚姻爱情,没有多少底气,婚事迟迟得不到解决的现状。

婚介场上,男的不容易,女的也很无奈。大家都明白,再美的容颜到头来都要人老珠黄,再好的身段都要承担生活的重担。丰富的内涵、坚贞不渝的品行,以及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能力,才是一个女人永恒的魅力。也才是真正能带来幸福的好女人。而时下那些有车有房有成就感者,还是在花容月貌、风姿绰约的信条上钻牛角,而花里挑花、挑的眼花。

作为一个平常女子,也不愿意随随便便地将就着嫁人,除了守株待兔的观望,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不过,我觉得现在那些有车有房者,往往是其父母、家庭倾其所有实现的,而不是其能力所为,有什么值得追捧的呢?眼看着相亲资源越来越短缺,何必把自己弄得嘴上说“不急、不急”,心里比谁都急,惹得爸妈不断地催婚施压呢?

传统观念里,年近三十没结婚,就成了大龄青年。儿女急在心里,爸妈就急在行动上。相亲角里找对象,成与不成都不会影响什么,孩子们不愿抛头露面。爸妈们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征婚简历,一次又一次的去撞运气。遇到合适的,交换一下联系方式后,才歇歇脚静候佳音。这多少还是给了年轻人一点自己谈的感觉。

其实,择偶过程就是解决男女搭配的问题,无论怎么挑挑拣拣、寻寻觅觅,最后都会沧海无遗珠的各得其所。找对象说白了,就是要找一个搭伙过日子的伙伴,又何必非要纠结在容貌、身材这些外在的东西上不可呢?有车有房不一定能力就强,工作好、条件好,不一定人就好。年轻人可塑性很强,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积极努力,别人拥有的自己也不会少的,将眼光放到一个人的人品、性格、能力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上,才能找到一生一世的幸福。

十一长假期间,各地公园里游人如织。而公园不远处的相亲角,自成一景,十分热闹。老人们为儿女操心婚事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假期有所消减。熙熙攘攘间,寻寻觅觅,几多焦虑、几多希翼萦绕心间------

- 作者 -

张海民,网名秦风,男、汉族,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1967年出生于陕西周至县。自幼喜欢文字,作品散见于《航空画报》、《散文风》、《长城文艺》、《演讲与口才》、《纳税人报》、《中国安全生产报》、《陕西工人报》、《银川日报》等报刊。曾获得山西经济广播电台二等奖、河北省散文学会年度优秀奖、《燕赵文学》杂志社和王氏剪纸散文赛优秀奖、河北省“网聚正能量”征文大赛二等奖、《七夕鹊桥镇,鹊桥汇》征文赛优秀奖彰、“美丽吐鲁番”征文大赛优秀奖。

编后语│审美

结婚,是人类能够绵延的保障;结婚,是人伦能够持续的纲要。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结婚呢?

不婚主义者,在倡导着婚姻的束缚和对人生婚姻弊病的救赎,这是一种消极的积极。

动物也在为种族繁衍而拼杀,虎犊情深,牛子舔舐,何况我们人类乎?

催婚主义者,是只求孩子平安稳定,不愿孩子孤苦飘零。

但为什么不婚主义者形成暗流?催婚主义者成为自己的内伤呢?

这到底是人类的进步,还是成为一种尴尬?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社会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焦灼。这个问题从80后开始,已经蔓延到了90后,这是社会飞速发展,从农业社会含辛茹苦地步入工业社会,而后不顾一切后果地以光电速度催化式地转入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恐慌和不适。基于生存压力上的不适,基于物质空虚(不是物质缺乏)上的心灵恐慌和麻木。

儿女也麻木了,父母也麻木了。儿女麻木于生存的压力,父母麻木于儿女不能脱单的焦虑。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陈济身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市场策划:郑玉龙  张龙飞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