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阳产土楼,触摸前世的乡愁

 魔弹文化 2020-07-15

用思想和修辞来博弈

用故事和真情来驰骋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生活条件的改善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的是情感和记忆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够连成一片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房子,回忆,生活

│house ,recall, livelihood

 文/严云秀 

初冬的阳光先于我们到达阳产土楼,碎钻般洒在山间草木及古老的民居上,形成诗一般的神韵。久久凝视眼前宛若沧桑出世的土楼群,仿佛与几百年的老光阴不期而遇,那些关于缥缈前世的追问,似乎在这个冬日午后,交出一份清晰可见的答案。

站在山脚下依次望去,夯土成墙的斑驳土楼与丛林尽染的群山互为对映,古朴中透出沧桑的美感。山里静,静得九曲回肠,像透明的水,一层一层洗去我们身上带进山里的俗世尘埃,人心,瞬间安妥下来。此刻,那久违的怦然心动,那似曾相识的亲切,只剩下无言的感动。

阳产土楼,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过的是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生活,他们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板铺路架桥,取山里木材筑巢而居,流年暗转中,造就了眼前这些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无论是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整个的土楼群,在视觉上,都给人带来一种乡土的美感。远远看去,土楼群依山而立、千姿百态,仿佛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民居特色,堪称藏在深山里的“桃花源”。

进阳产土楼的路只有一条单行道,接近村庄时,只见一条青石板铺就的“之"字形小路,蜿蜒至楼群深处,多少年来,在无数进进出出行人的踩磨之下,早已光滑如玉,生出岁月的包浆。土楼就这样一层一层分布在小路两旁,错落有致,无序中透出自然之美。

沿着青石板路走上去,农人的屋旁篱栅里差不多都养有鸡鸭豚等一些常见家禽,“唧唧咕咕”声打破了山村由来已久的宁静。狗在阳光底下趴着,一动不动,像是在修行,见有陌生人走过,也不过微微睁开眼睛看一下,如没什么异常,接下来继续做它的白日梦。我们心心念念的“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此刻,被一只狗诠释的淋漓尽致。

山脚下的小块土地已经被农民们种上了油菜,尽管很久没有下雨,油菜依旧生叶分蘖了,用顽强和坚韧,书写着生命的奇迹。近处房前屋后,若有一小片空地,都被村民们种上了青菜、茼蒿、扁豆、南瓜之类的瓜果蔬菜。阳光下,扁豆红成酱紫,或依然保持着青色,衬托得周围的山,高处的天,愈发流淌出诗情画意。这个季节,竟还有寥寥无几的南瓜和东瓜悬挂在枯藤或趴在土地上,样子像极了出家人的打坐,光影照在它们身上,闪闪烁烁。此刻,与人类的喋喋不休相比,人间的草木瓜果更接近于佛。

阳光土楼最喜庆的场景莫过于晒秋了,秋冬交替时节,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门楼外,簸箕里晒着红辣椒、苞谷粒以及山里的竹笋、厥菜、葛粉之类的山珍。南瓜在粮仓旁,堆积如山,灯笼柿红得似火,五彩缤纷的农作物把古老的山村点缀成了色彩斑斓的晒秋图。如此盛大的场面,总会勾起许多儿时的回忆,清远的时光深处,家乡的村庄也是这样晒山芋粉、干咸菜,壁桩上挂着蒜头与辣椒,乡村生活,看上去热火朝天。多少年了,都不曾见过这样五谷丰登的喜庆场面,我的心仿佛也受到感染,在红红火火里,变得丰盈而满足起来。

爬上村庄的最高处,就是阳产土楼的摄影点了,登高远眺,田园阡陌尽收眼底,赤橙黄绿的山谷俨然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把山村紧紧地抱在怀里。此刻,无论走近任何一株植物,身前身后,都透出慈悲的温暖,入眼入心都是禅韵。如此天然之美,是摄影爱好者的狂欢盛宴,他们把镜头一会儿推向民居,一会儿推向山谷,一会儿对准熙来攘往的人群。我在此刻,已忘了抒怀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也没有用手机匆忙记录下这个瞬间,而是真的被眼前这份深沉的美所陶醉。只想独自在高处静静地坐上一会儿,慢慢领悟自然的神来之笔,坐拥一份辽阔。“行至山穷处,坐观云起时”,超然事外的安然洒脱,很多时候,离不开环境的铺垫。

阳产土楼被众人所知,首先感谢那些采风的摄影师,若不是他们的镜头把这片躲进深山的土楼群推向人们的视野,任谁也不会想到,大山深处竟藏有这般震人心魂的古老建筑,并且保存如此完好。人们对于徽派建筑的普世印象,一般都是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的刻板记忆。而像土楼这样用生土自然垒成的房屋,并且坐落于高山峡谷,无疑是徽派建筑中的另类,皖南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实在令人惊艳。

初冬时节,风不动,金黄的叶子也从没停止过跌落,轻飘飘的落在山涧,飞进小溪,或依偎在树根上,就这样静静地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轮回。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莫不是叶生叶落一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溪云,一壶酒,一把琴,已把清欢道尽。荀子说:“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造物神奇又糊涂,自然得天独厚的,常令人无端忧思。山河无限,洪荒草昧,田畴村舍,其实,凡是浩荡的风景,都是世俗里的美好。

阳产注定是美的,美在原汁原味,毫无修饰;美在炊烟袅袅生,清泉幽幽鸣。累了就做个闲人吧!将灵魂放逐那片舒缓的土地,让身心得到彻头彻尾的洗礼。

- 作者 -

严云秀,女,安徽桐城人,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写作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以及知名自媒体散文、言论、影评、诗歌等达300多篇。 

编后语│审美

我们不愿意面临物是人非,更不愿意面临物非人非。如果那样,我们将失去方向,我们不知道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生存的意义将何在?

乡愁,在全国蔓延,那是一份对自己过去的寻找?然而,在大建设的高楼栉次鳞比下,我们的乡愁都找不到停栖地。

没有乡愁,就没有文化之魂,没有文化之魂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今天的风明天的雨,讲自己成长的故事都没有大地的锁记。

人们,只有在旅游中寻找记忆,然而在记忆中又模糊了自己,只留一声赞美和哀叹。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陈济身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市场策划:郑玉龙  张龙飞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