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陌生的春天

 魔弹文化 2020-07-15

用思想和修辞来博弈

用故事和真情来驰骋


      疫情下

      有些恐慌

      疫情下

      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疫情下

      我们渴望

 

美,一场阅读和思考的旅行,孤单但绝对不孤独。

关键词:安静,恐慌,煎熬

│quiet,panic, torment

                                                                      文/徐连祥 

二零一九年腊月二十九日凌晨两点,武汉官方发布消息:将于当日上午十时封城。所谓封城,“就是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要求市民无特殊原因,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题记

2020年春节长假后第一天上班,办公室一股消毒水的味道。

坐在对面的同事小乔说,前两天我去采访的那个小伙子今天是疑似病例了,也许明天就会是确诊病例了。

采访时,他们之间距离就像我和同事平常对坐的距离。而在办公室里,我们都取下了口罩。

好在,采访时,他们都戴了口罩。并且,都没有开口说话。只是拍了照片而已。

其实,同事戴的只是一般的防尘防异味口罩,并不是医用外科口罩,也不是N95口罩。

口罩现在好稀缺。以前,我不知道口罩还有这些关于防护功能和效果这些分类。

人们纷纷戴上口罩的同时,就好像嘴被堵住了。说话、呼吸都不怎么顺畅。心里涌起千万次的问,为什么大家都要堵住嘴呢?是不是人类的嘴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比如黑不溜秋、奇形怪状的蝙蝠,还有果子狸、穿山甲、熊掌等等。又不闹饥荒,在这个物质产品大丰富的时代,干嘛要吃那些不该吃的、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呢?仅仅是因为猎奇、炫耀吗?这又有什么好炫耀的呢?是炫耀人类的无知、愚蠢和不长记性吗?吃蝙蝠果真就能生儿子吗?就是生了儿子又能怎样呢?不懂。

印象中,口罩成为稀缺品,在我生命里还是第一遭。17年前的“非典”,我所居住的小城,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全民抢购口罩。广州、北京等疫情严重的城市刮过口罩抢购风。那时大家疯狂买醋,放在家里消毒,每家每户,进门都是一股酸酸的醋味,大家都酸溜溜地闻着那股酸味,似乎增添了一丝安全感。2003年的非典流行,也是源于一只蝙蝠,传给果子狸,然后有一个人吃了果子狸,然后非典在广州、北京传开了。然后疫情长达六个月才被完全控制。

那次非典疫情,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春节长假那些天,我已习惯于呆在家里。有人在网上无奈地调侃:习惯于把动物关在笼子里的人们,这一次终于被动物成功地关在了家里;也终于到了呆在家里不乱跑,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

其间,我的许多同事都上班了,我们这些没接到上班通知的,呆在家里24小时待命。呆在家里其实也是坐卧不宁。

家里还有个高三考生,怕影响她学习,为了保持家里的安静,连电视都不能开。刚开始还庆幸,城区大环境也给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种安静,今年元旦起,城区开始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禁烧香纸。空气清新了,也让这个春节过得好安静,安静得有点陌生。

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上午,晚辈们要挨家挨户地到村里各家拜年,特别是村庄里年龄最长的、辈分最大的老人,在给老人送去问候的同时,也给自己祈福。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互相上门拜年,聚餐、聚会是多年的民俗了。而今年春节,这个传承多年的拜年习俗也被叫停。病毒来袭,大家免俗,也都理解,支持。让这个春节过得好另类,另类得有些陌生。

新型冠状病毒,就这样暴虐隔开了你与这个世界的惯常联系。只有看手机,沉默,不说话,无言地,刷屏。信息铺天盖地,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歌颂的、谩骂的……每天都层出不穷,每天的新增病例,看得人扼腕、揪心。

放下手机。便去看书,书房里一本,客厅里两本,房间飘窗里又有一本,均打开了,交叉地看。在书房里看一会儿,放下书,在家里走两步,走到客厅里,又到坐到沙发上,拿起另一本……还是心浮气躁,不知所云。

书也看不下去时,就看看窗外的小区。眼前有一个巴掌的人工塘,一个亭子,还有就是一些瘦高不等,粗细交错的树了。小草还是枯黄的。但树叶的绿各有不同,深绿、墨绿、浅绿、灰绿,新绿,嫩绿。阳光打在一片树叶上时,那片绿叶又变了另一种绿,让人琢磨不透,甚至无法描述,当然,这种无法描述也许是我笔力有限,无法精准捕捉那种绿。

如空气中那些不可捉摸的带着病毒的唾沫。

这些绿,也没人赏,怪寂寞的。一天下午,有个人,包裹严实,来到那个巴掌大的人工塘前,惊了,印象中还没有人在这里钓过鱼。只见垂下钓竿,三、五分钟便起一次钓竿,莫非这里的鱼好钓?而钓起的鱼都好小,目测只有食指长,简直就是鱼秧子。

阳光那么好,可门前空地上,也没有几个人出来。几棵冠状树上,有人拿被子铺在上面,晒。

每天来得最勤的,只有环卫工人了,一天一换垃圾桶。再艰难的日子,有些岗位总是有人在坚守。

第二天上班,在当天官方发布的消息里,果然看到,同事那天采访的那个小伙子,被成为确诊病例了。同事说,小伙子24岁,在武汉读大学时,本来准备独自坐火车回家了。他在武汉打工的父亲让等他,然后一起乘车回家过年。他于是在火车站停留了一会儿。回到家乡后,父子双双先后被确诊了。

好在当天的通报上,全市只有一个新增病例,连疑似病例也没有新增。但愿这是一个拐点。

相信,疫情只是暂时的,拐点终究会来的,并且很快。

写下这篇文字后,抬眼看见日历上写着:今日立春。

下班的路上,行人依然稀少,公交车、出租车都停运了,道路变得异常宽阔,这条春天的大街,寂寞又宽阔,令人感到陌生而又不同寻常。与疫情战斗,这个春天注定不同寻常!春回大地,疫魔散去,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作者 -


 徐连祥,安徽省枞阳县融媒体中心 。

编后语│审美

人类的贪婪,人类的优越感寻找和建构,人类的鄙视链形成,这些是在将人类推向金光灿灿的峻山之巅,也是将人类推向万丈深渊。

人们在疯狂地享受着朵颐之快,于是将餐馆分成三六九等之分,以一掷千金为荣耀,以吃奇珍异味为优越。特别是在抖音、快手的微视频取娱下,朋聚粉丝索流量,媚俗炫奇炫艳索打赏索市场索交易。好像,人活着,就是要能够把自己卖出去,就是赢家。

人和商品的结合,人就成为一种杂糅的商品。

商品的待价而沽,使得人类的贪婪表现为对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蚕食。

疫情一次比一次来得更严重,让我们惊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和银山”,这一救国救民的理念提得是多么及时,然而还是在人性贪婪的惯性下,我们再一次中枪。

让我们学会拯救我们吧,让我们学会低欲望生存的现实意义吧。

鸣谢本刊特约评论嘉宾:

潘鸣  玉树临风  米粒儿  侯秀坤  郭建荣  周核桃

李强  清秋致远  王丽丽  吴北京  张振之  文如风

季节  三月闰竹  黄小峰  林之眉  星满池  李珍桥

雨萧  叶晓华  绒刺  王世辉  马士红  孙文平  

陈星  许文志  伊欣  苗月坤  咸大龙  刘明礼 

孙华  月牙儿  靳玲  沈青出  曹国平  靳相柱

程红  张继梅  董续光  宋雪梅  陈济身

闵然  戴建霞  倪以军  文远竹  朱秀娣  雨中丁香

主编:陈露晓

责编:沿小路

总监:石雷  尹龙龙

市场策划:郑玉龙  张龙飞       

审稿编辑:韦海燕  

编委:

马新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李桂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裴纯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付德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传武(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法制│道德│民主│公正

科技强国  文化兴邦

征稿启事

           写出生活的痛点尴尬

           写出独有的思想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