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景凄凉,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7-15
1/1

明末史学家沈起曾评价:“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可见在当时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内部的厂卫特务制度对明朝国体的影响,要远比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大得多。后世而言,可能谈到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区别,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锦衣卫飞鱼服、东西两厂太监高手等等,他们已经成为明朝的文化符号,烙印在国人的心目中。

锦衣卫的设置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维护纲纪礼仪;作为皇帝的仪仗队和私人卫队,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曾和左相国徐达谈到元朝为何而失天下。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纪纲不立,主弱臣强,威服下移,导致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建国之初立礼法是朱元璋认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这次谈话发生在朱元璋称吴王,诸将领封侯拜相两天后,朱元璋见到了那些因封官而露出丑态的将领。所以礼纪纲常是朱元璋急需要解决的事,他着手在此方面制定制度,不光约束大臣,还要求子孙后世都按照他所制定的方针、制度来治理国家。

基于此职能,锦衣卫有两个前身。一个叫“拱卫司”,主要职责是设置仪仗,安排甲士和校尉,它们熟知各种礼仪,配合礼部完成仪式,是正七品。当时拱卫司挂在大都督府之下,由大都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直接统领。另一个前身是负责侍卫、法驾、卤簿的仪鸾司。这个司内以武官为主,且武艺超群,在各种仪式中履行仪鸾司维护着秩序,充当执行者。

两司在明朝发展过程中,文官职能逐渐被其他部门所替代,武官的职能逐渐被突出出来。拱卫司被改为都尉司,后又改成了“亲军都尉府”,升级为正三品,掌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之后,仪鸾司也并入其中作为一卫,按照明朝的建制,一卫是5600人,此时,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已经统管33600人。并且其核心主力成为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赐予守卫金牌。基本上完成了由文到武的过度。洪武十五年(1328)朱元璋下令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以“锦衣卫”的名字取代老机构,锦衣卫正式宣告诞生。

明成祖朱棣曾信用纪纲指挥锦衣卫,为他清除建文旧臣、巩固皇权。因为锦衣卫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所以除了皇帝,他们并没有权力上的限制。缉拿、逮捕、审问、监视、抄家、威胁等等,黑的白的、各种手段他们都可以为所欲为。往往只要做得不是太过了,皇帝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是皇帝伸向外朝、地方的手臂,有着极大的作用。纪纲受到明成祖的重用,恃宠而骄,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在史料上记载,一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于是派纪纲用弃市之刑处死他。纪纲在执行过程中,则诱骗石班,以自己可以帮他向皇帝求情为由,榨干了石班的全部钱财。而后翻脸不认人,将石班杀死弃于街市,回头再向成祖复命领赏。诸如他看上的女人,被一名靖难功臣抢先一步得到,他则记仇在禁宫之中,差点把对方打死,而对方碍于他的权势竟认了,作为靖难功臣都不敢跟明成祖汇报。可见当时纪纲的权力有多大。

无限的权力给了品行不良的人,渐渐地纪纲就生出了不臣之心。他在家中穿御龙服、戴王冠、用帝王的器皿、听亲信对他喊万岁。他将明成祖从民间选的秀女,自己先挑好看的据为己有。甚至自己蓄养了许多死士,囤积了大量的兵甲,在朝堂上学着赵高玩了一出指鹿为马的荒唐戏,他的胆大妄为已经昭然若揭。树大招风终引来了明成祖的警觉,朱棣雷厉风行将纪纲打入都察院监狱,将其夷三族,所有同党一网打尽。

明成祖对锦衣卫产生了不信任感,又衍生出了以内朝太监为首的东厂机构。在日后历任皇帝的统治下,明朝的厂卫制度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融合,成为左右明朝最大的势力之一。两者依照当任皇帝的喜好,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职能,在万历朝锦衣卫则变为敛财的得力助手;在天启朝锦衣卫则成为魏忠贤制约外朝的左膀右臂;在崇祯朝锦衣卫则大兴诏狱,扩大皇帝对于朝臣的不信任,成为皇帝的泄愤工具。

<p>明末史学家沈起曾评价:“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可见在当时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内部的厂卫特务制度对明朝国体的影响,要远比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大得多。后世而言,可能谈到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区别,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锦衣卫飞鱼服、东西两厂太监高手等等,他们已经成为明朝的文化符号,烙印在国人的心目中。</p><p>锦衣卫的设置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维护纲纪礼仪;作为皇帝的仪仗队和私人卫队,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曾和左相国徐达谈到元朝为何而失天下。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纪纲不立,主弱臣强,威服下移,导致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建国之初立礼法是朱元璋认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p><p>这次谈话发生在朱元璋称吴王,诸将领封侯拜相两天后,朱元璋见到了那些因封官而露出丑态的将领。所以礼纪纲常是朱元璋急需要解决的事,他着手在此方面制定制度,不光约束大臣,还要求子孙后世都按照他所制定的方针、制度来治理国家。</p><p>基于此职能,锦衣卫有两个前身。一个叫“拱卫司”,主要职责是设置仪仗,安排甲士和校尉,它们熟知各种礼仪,配合礼部完成仪式,是正七品。当时拱卫司挂在大都督府之下,由大都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直接统领。另一个前身是负责侍卫、法驾、卤簿的仪鸾司。这个司内以武官为主,且武艺超群,在各种仪式中履行仪鸾司维护着秩序,充当执行者。</p><p>两司在明朝发展过程中,文官职能逐渐被其他部门所替代,武官的职能逐渐被突出出来。拱卫司被改为都尉司,后又改成了“亲军都尉府”,升级为正三品,掌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之后,仪鸾司也并入其中作为一卫,按照明朝的建制,一卫是5600人,此时,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已经统管33600人。并且其核心主力成为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赐予守卫金牌。基本上完成了由文到武的过度。洪武十五年(1328)朱元璋下令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以“锦衣卫”的名字取代老机构,锦衣卫正式宣告诞生。</p><p>明成祖朱棣曾信用纪纲指挥锦衣卫,为他清除建文旧臣、巩固皇权。因为锦衣卫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所以除了皇帝,他们并没有权力上的限制。缉拿、逮捕、审问、监视、抄家、威胁等等,黑的白的、各种手段他们都可以为所欲为。往往只要做得不是太过了,皇帝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是皇帝伸向外朝、地方的手臂,有着极大的作用。纪纲受到明成祖的重用,恃宠而骄,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在史料上记载,一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于是派纪纲用弃市之刑处死他。纪纲在执行过程中,则诱骗石班,以自己可以帮他向皇帝求情为由,榨干了石班的全部钱财。而后翻脸不认人,将石班杀死弃于街市,回头再向成祖复命领赏。诸如他看上的女人,被一名靖难功臣抢先一步得到,他则记仇在禁宫之中,差点把对方打死,而对方碍于他的权势竟认了,作为靖难功臣都不敢跟明成祖汇报。可见当时纪纲的权力有多大。</p><p>无限的权力给了品行不良的人,渐渐地纪纲就生出了不臣之心。他在家中穿御龙服、戴王冠、用帝王的器皿、听亲信对他喊万岁。他将明成祖从民间选的秀女,自己先挑好看的据为己有。甚至自己蓄养了许多死士,囤积了大量的兵甲,在朝堂上学着赵高玩了一出指鹿为马的荒唐戏,他的胆大妄为已经昭然若揭。树大招风终引来了明成祖的警觉,朱棣雷厉风行将纪纲打入都察院监狱,将其夷三族,所有同党一网打尽。</p><p>明成祖对锦衣卫产生了不信任感,又衍生出了以内朝太监为首的东厂机构。在日后历任皇帝的统治下,明朝的厂卫制度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融合,成为左右明朝最大的势力之一。两者依照当任皇帝的喜好,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职能,在万历朝锦衣卫则变为敛财的得力助手;在天启朝锦衣卫则成为魏忠贤制约外朝的左膀右臂;在崇祯朝锦衣卫则大兴诏狱,扩大皇帝对于朝臣的不信任,成为皇帝的泄愤工具。</p>
1/1

明末史学家沈起曾评价:“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可见在当时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内部的厂卫特务制度对明朝国体的影响,要远比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大得多。后世而言,可能谈到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区别,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锦衣卫飞鱼服、东西两厂太监高手等等,他们已经成为明朝的文化符号,烙印在国人的心目中。

锦衣卫的设置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维护纲纪礼仪;作为皇帝的仪仗队和私人卫队,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曾和左相国徐达谈到元朝为何而失天下。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纪纲不立,主弱臣强,威服下移,导致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建国之初立礼法是朱元璋认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这次谈话发生在朱元璋称吴王,诸将领封侯拜相两天后,朱元璋见到了那些因封官而露出丑态的将领。所以礼纪纲常是朱元璋急需要解决的事,他着手在此方面制定制度,不光约束大臣,还要求子孙后世都按照他所制定的方针、制度来治理国家。

基于此职能,锦衣卫有两个前身。一个叫“拱卫司”,主要职责是设置仪仗,安排甲士和校尉,它们熟知各种礼仪,配合礼部完成仪式,是正七品。当时拱卫司挂在大都督府之下,由大都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直接统领。另一个前身是负责侍卫、法驾、卤簿的仪鸾司。这个司内以武官为主,且武艺超群,在各种仪式中履行仪鸾司维护着秩序,充当执行者。

两司在明朝发展过程中,文官职能逐渐被其他部门所替代,武官的职能逐渐被突出出来。拱卫司被改为都尉司,后又改成了“亲军都尉府”,升级为正三品,掌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之后,仪鸾司也并入其中作为一卫,按照明朝的建制,一卫是5600人,此时,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已经统管33600人。并且其核心主力成为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赐予守卫金牌。基本上完成了由文到武的过度。洪武十五年(1328)朱元璋下令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以“锦衣卫”的名字取代老机构,锦衣卫正式宣告诞生。

明成祖朱棣曾信用纪纲指挥锦衣卫,为他清除建文旧臣、巩固皇权。因为锦衣卫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所以除了皇帝,他们并没有权力上的限制。缉拿、逮捕、审问、监视、抄家、威胁等等,黑的白的、各种手段他们都可以为所欲为。往往只要做得不是太过了,皇帝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是皇帝伸向外朝、地方的手臂,有着极大的作用。纪纲受到明成祖的重用,恃宠而骄,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在史料上记载,一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于是派纪纲用弃市之刑处死他。纪纲在执行过程中,则诱骗石班,以自己可以帮他向皇帝求情为由,榨干了石班的全部钱财。而后翻脸不认人,将石班杀死弃于街市,回头再向成祖复命领赏。诸如他看上的女人,被一名靖难功臣抢先一步得到,他则记仇在禁宫之中,差点把对方打死,而对方碍于他的权势竟认了,作为靖难功臣都不敢跟明成祖汇报。可见当时纪纲的权力有多大。

无限的权力给了品行不良的人,渐渐地纪纲就生出了不臣之心。他在家中穿御龙服、戴王冠、用帝王的器皿、听亲信对他喊万岁。他将明成祖从民间选的秀女,自己先挑好看的据为己有。甚至自己蓄养了许多死士,囤积了大量的兵甲,在朝堂上学着赵高玩了一出指鹿为马的荒唐戏,他的胆大妄为已经昭然若揭。树大招风终引来了明成祖的警觉,朱棣雷厉风行将纪纲打入都察院监狱,将其夷三族,所有同党一网打尽。

明成祖对锦衣卫产生了不信任感,又衍生出了以内朝太监为首的东厂机构。在日后历任皇帝的统治下,明朝的厂卫制度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融合,成为左右明朝最大的势力之一。两者依照当任皇帝的喜好,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职能,在万历朝锦衣卫则变为敛财的得力助手;在天启朝锦衣卫则成为魏忠贤制约外朝的左膀右臂;在崇祯朝锦衣卫则大兴诏狱,扩大皇帝对于朝臣的不信任,成为皇帝的泄愤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