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水韵的学习方法

 关东老圃 2020-07-15

对联诗词网 2015-02-06
什么是平水韵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平水韵表查询:http://www./pingshuiyun/
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其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此文是我在好心情原创文学网转来的由淮水渔翁发表的文章,希望能给喜欢古诗词的青友们一些帮助,欢迎大家来这里多多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使用平水韵的几个问题》
  现在很多的朋友都喜欢用平水韵写诗。渔翁想,既然用古韵写诗,就要做到古韵韵字、古代读音、古代字义和古代用韵规则的统一。许多有经验的朋友用平水韵写的诗,的确非常优秀。
  但在使用平水韵时,也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平水韵不能通押。
  平水韵不能通押这是常识。都知平水韵共分为一零六个韵部,很多韵部的韵字很少,规定又很苛刻,不准用邻韵、近韵,不准通押,即便是上平一东、二冬韵部,“冬”与“东”之类的字,我们今天认为是同韵,但在平水韵中被分别列入二个不同的韵部,如果在同一首诗中使用不同韵部的韵字,即为出韵。
  又如上平三江和下平七阳不能通押,不能混合使用,一旦通押就不是平水韵了,应当是《词林正韵》的第二部,或者是《晚翠轩词韵》、《词韵备要》或《诗韵合璧》等什么的。当然平水韵中其他的韵部也都不能通押,尽管这些韵部的读音在今天看来非常接近。看来,通押是平水韵推广过程中的障碍。现在讲究改革,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把平水韵的清规戒律改掉,允许平水韵既可通押,又可以用邻韵、近韵,那样就方便多了。其实,清朝词人戈载把平水韵的一零六个韵部合并为十九部,按用韵分:平声十四部、仄声十四部、入声五部,共计三十三部,但是,它叫《词林正韵》,已经不是平水韵了。
  既然平水韵不准通押,而我们又标明自己用的是平水韵,当然只有遵守它的规则才是。
  【二】,汉字的古今读音差别很大。
  由于平水韵产生于宋代,是以唐代诗韵为依据,当然所有的韵字也都是唐代的读音,和现代差距很大,有些韵字的读音在今天很难接受。
  如,渔翁试着用上平十三元写了一首七绝:
  丰收(七绝)
  含喜凉风香稻村,
  秧歌缭绕唱庄园。
  丰收年景囤仓满,
  欢笑老翁扎幼孙。
  按现在的读音,我出韵了,明明“村”、“园”、“孙”等韵字都是平水韵十三元里的字,怎么就不能用呢,我不知道“园”字唐代读什么音,可能《丰收》这首诗让唐代人一读就顺口了,就入韵了。其实这就是因为“园”字的古代读音和现在读音的差别。其实,清朝的《词林正韵》把十三元分成二个部分,韵母为en的字和十一真、十二文划在第六部,把韵母为an的字和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划在第七部。现在看来很合理,但它已经不是平水韵了。
  渔翁又查了入声十三职,在这个韵部里的韵字有:职、国、德、色、北、黑、特、冒、直、……,他们在读音上差距也太大了。如果用这些入声韵字,填写一首入声韵的《满江红》,今天的人该怎么读啊!这种情况很多,即使今天用平水韵写诗,一般也不会把这些读音差别很大的韵字放在同一首诗里使用。
  渔翁想,要使用好平水韵,就要学习平水韵的各个韵字的古代读音,狠下一番功夫,才能得心应手。
  【三】,汉字古今字义不同。
  有时,同一个汉字,它的古代常用义和现代的含义不同,在诗里不能随意用。随手举几个常用字jin作为例子。
  斤:《与今不同义》斧头一类的工具。
  《古今相同义》重量单位。
  衿:《古代常用义》1,矛柄;2,怜悯、同情;3,夸耀。
  津:《古代常用义》1,渡口;2,津液,口水。
  进:《与今不同义》1,超过;2,任用;3,推荐;4,当官。
  《古今相同义》1,前进;2,进献。
  等等。这是在《中学文言常用词古今词义异同手册》里查出来的。
  可以看出古今字义的差别有多大。渔翁想,在用平水韵写诗时,对一个汉字既然要用古代的读音入韵,当然也要用古代的字义入诗。如果是没有古汉语基础的人,要弄清几千个汉字的古今字义的区别,绝非易事。但是渔翁想,既然要用平水韵写诗,就要努力学习古汉语,没有任何捷径好走。
  有人想,采取简单的办法,用平水韵韵书规定的韵字入韵,用新华字典的读音入律,用汉字的现代字义表达内容,写个七律、七绝什么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当然,玩玩是可以的,只是已经成了四不像了。写诗就是做学问,要认真,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四】,成诗要求很严格。
  一首七绝二十八个字,韵字最多三个。其余的二十五个字的读音也很重要,平仄相间,要对要粘。错了就是出律,一点也马虎不得,那么如何决定这二十五个字的平仄呢?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渔翁用平水韵上平四支写了一首七绝《沽酒》。
  沽酒(七绝)
  竹笛缭绕柳枝垂,
  一叶扁舟归桨迟。
  红鲤两条沽美酒,
  满心欢喜不知饥。
  以《沽酒》的第一句“竹笛缭绕柳枝垂”为例加以分析。本诗是平起首句入韵式,“垂”字是上平四支的韵字,正好入韵。
  竹笛缭绕柳枝垂的“笛”字,现代读音是平声,正好平起。可是笛字在平水韵中是入声十二锡韵部,古代读音是入声,可以当仄声字使用,要是按古代读音就出律了。
  如果用现代读音的新韵入韵,第一句的“垂”字和“迟”、“饥”字不同韵,首句不入韵,但它又是平声字,作为尾字不合适,出律。
  新韵和古韵不能混用,包括非韵字的读音,这是原则。
  有时,同一个汉字,现代读音和古代读音是不同的,我手里的这本平水韵韵书,只说明哪个韵部包括哪些汉字,并没有注明这些汉字的具体读音,更没有注明字义。问题是一首寥寥四句的绝句,如果用平水韵入韵,那将面临二种选择:
  (1),韵字用古代读音,其他的字用现代读音决定平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唐宋的诗人决不采用这种方法。
  (2),韵字用古代读音,其他的字也用古代读音决定平仄,而且所有的字的含义全部按照古代字义入诗,这是正确的做法。
  该多难啊!毕竟很多朋友都已经做到了啊!
  渔翁希望有经验的朋友,用平水韵写出更多的精品;也希望正在学习平水韵的朋友能长足进步。
  如果在平水韵中迷茫,不如知难而退,干脆舍去《平水韵》、《中华新韵》等所有的韵书,就按照我们上小学时的汉语拼音方案写诗,依据汉语拼音的韵母来划分韵部,区别韵字。渔翁想,也一定会写出很多寄深辞婉、意兴飘逸的格律诗。


            平水韵学习简便方法
首先学会每句、首近体诗律、绝的平仄配置规则。
平水韵表查询:http://www./pingshuiyun/
其次是熟悉平水韵表。
一、背诵:平水韵的上、下平声韵部名称:
上平声: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下平声:
一 先 二 萧 三 肴 四 豪 五 歌 六 麻 七 阳 八 庚 九 青 十 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二、将每个平声部中自己容易误读的字分检出来,仔细分析误读的原因,并找出记忆的方法。
三、根本的措施是学会辨四声。
四、将平仄两读的字分检出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记忆。
五、勤读韵书。
六、背诵经典诗词中的正、拗体作品。
七、创作时,有意识的按三十个平声部依次创作,以加深印象。
八,当然,如果可以背诵《龙文鞭影》等书籍更好。

《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或ai(除却入声字...<别的不说了,咱学近体诗,要快乐地学,要轻松地学。仅仅一个入声便扫了千百万人学习的兴趣,仅仅一个便使我们对近体诗望而却步,进而畸形畸变为什么新韵,这是不应该的。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好累好累,有这工夫,还不如去死记硬背几个字呢。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比如要说起,有几个人知道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我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咱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就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吧。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图形对记忆来说是最直观了。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白字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喝、褐、渴、羯、揭、遏、葛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我们看几个,记住几个就算几个!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再再看这个鸽、塔、答、蛤、閤、盒;副、富、福、辐。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这一类的,我们多找几个,别嫌烦,找出一个就揪出一大片。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是不是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而且,我们这时也没用任何其他理论知识啊,只是用我们的眼睛,这就是直观记忆法(俺取的名)。至少,我们可以省力了许多,至少,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还有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

入声的取消,其实是被派入现在国音的一二三四声里去了。这里,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些字,看他们怎么被派进去的,也顺便帮大家熟悉一下,看多了,印象就有了: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一声(阴平)的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二声(阳平)的有:竹、筑、服、福、幅、熟、叔、塾、足、族、卒、局、读、孰、觉、质、实、疾、伐、罚、竭、杰、达、活、哲、极、急、息……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三声(上声)的有:谷、谷、毂、卜、角、笔、乙、骨、发、葛、铁、帖、脚、窄、尺、……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四声(去声)的有:木、录、目、若、弱、陆、鹿、腹、欲、玉、乐、日、术、物、勿、没、莫、月、越、阔、略、悦、落、鹤、壁、毕、赤、色……

现在三四声里的入声,不需要去另记

关于根据拼音方法来记忆“入声字”的,今天不另做介绍了。

跨越音韵障碍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其实还是”反切“之法。这是辨别中古四声之呼法的正途。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切”。什么是反切读音法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字连读而成一音,取前字为声母(子音)下字为韵母(母音)。这两个字的读音慢点读呢,是两个音,急促一点读它,就成为一个音儿了。

这样切音的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反切法”。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举例:

“田”字---“徒年”切,

“偶”字---“五口”切,

“妻”字---“千西”切,

“扭”字---“你有”切,

“兼”字---“基添”切,

“租”字---“尊乌”切,

“庚”字---“歌亨”切等等……

截止到清末时为止,所有韵书都是由“反切”为注音法的。比如《唐韵》、《广韵》、《集韵》、《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等等。所以,了解这些,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有很多意义的。

            平水韵入声字记忆法

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所以,唐朝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
现代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而且不能转韵。
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可以明白,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今晚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一些先行者的学习体会。
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平水韵在律诗中的应用问题,我们以后的课程会进一步按排着再讲。
我们作对联与写作格律诗词,要求会分辨平上去入四声。平上去好办,关键是入声。
因为现代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在联律与诗律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声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格律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古韵对联与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
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
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让人眼花缭乱的。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
比如要说起“反切”,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先行者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
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
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字。
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
比如“喝、褐、渴、羯、揭、遏、葛……”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
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
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
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
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
再再看这个“合”---鸽、塔、答、蛤、閤、盒……;“副、富、福、辐……”。
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
我们再反复找出一些类同的字,“滴、嫡、嘀、谪、摘……”,“弗、佛、拂、氟……”;
“碟、蝶、堞、谍、牒、揲、蹀、喋、鲽……”;“插、锸……”“直、值;亿、乙、忆;十、什、汁、拾" 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
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有:
1 、组词法。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词组: 
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
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
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
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 
上面这30个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
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或者按自已喜欢的故事情节来编排,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记住了这30个词组,就记住了60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这样的词组还有,学员们自已可以自己归纳整理。 
2 、分类法。将最常用的入声字分门别类。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赤色 
材质:铁石木竹
天体:日月雪
建筑:屋宅室壁阁阙
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
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麦核稷穑木叶竹植
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 
入声发音短,故常用来表快速或破坏性的动作 
如:速疾逐越突忽,杀伐击灭夺割。等等。 
通过以上分类法,多记几遍,除去与组词法重复的少数字,我们又能记住70个入声字。 
3 、人名法。将你所熟悉的、含有常用入声字的人名列个表,会有利于记忆。 
如:屈原,李白,蒋介石,朱德,黄菊。
这个不多举例,每个人都可以列出自己熟悉的名人或同事亲友的名单。 
有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
还有很多对于古音的记忆区别之法。这里再介绍一下根据拼音来判别的:
一:声母b、d、g、j、z、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ue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 
四:a与f、z、c、s拼多是入声,如发、砸、擦。(“仨”字、“洒”字例外) 
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五:e和d、t、l、z、c、s拼都是入声,如得、特、乐、则、册、色。
he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 
“e“平声中除了“额”字外没有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入声。 
去声
薄(又阳平入)簸(又上声)播措剉厝挫锉堕剁舵惰跺过货祸和磨蓦懦糯破偌些唾卧涴硪坐座阼怍柞做酢祚俄个贺荷课社舍射赦麝这柘蔗鹧驮
派入去声的入声字:
簸(又上声)错绰婥毫辍或获惑霍扩栝蛞蛞阔廓落烙洛末没墨磨沫默哀漠陌殁搦迫魄泊粕弱若烁铄朔硕搠槊数妁沃握渥偓斡作恶遏鄂谔噩腭鳄各喝鹤壑乐蓦懦糯破偌些唾卧涴硪坐座阼怍柞胙做酢饿个贺荷课策册测侧厕恻彻坼掣撤澈拆厄扼呃轭垩恶虼赫吓倔客刻克可(又波韵上声)缂勒捋肋泐讷热色瑟塞涩啬穑设涉摄慑特慝忒忑这仄昃浙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