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五经富》443 中和围的旗杆夹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07-16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中和围一进门是百年古石铺地,据说有三百年了引用左河水先生的一首咏石诗来赞中和围的石头古路
石【左河水】
远离名利傲青山,捆入豪门拒曲弯。
断骨修铺民舍路,风摧脚踏亦心欢。

托物言志乃古文人惯用手法
即知即行是行动家一贯风范
在这里致敬古寨场的创修前辈们是你们披霜露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方使得后代有这好福气安乐定居
前辈们拿出石头的精神使得代代享有这无限的便利
首先看中和围三个字以及门内断的旗杆古夹以及门外大禾坪竖立的旗杆新夹

经典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是中和二字的引经据典祠堂居中贵和整个建筑物围绕住中心故名中和围如同论语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和围就是禾坪头的祠名是主体建筑
所谓事必问源,邹姓的五经富根源东成兄最了解他去过丰顺大罗拍了仰天海螺邹氏祖地
像东成兄邹氏族人这样风尘仆仆为寻找拍摄邹氏古寨场祖地不惧百难千磨具有石头精神骨硬耐压),亦是邹氏族人中的骄傲。)
《赞东成兄拍摄》
骨硬不惧风雨侵,
耐压能受车颠簸。
拍摄古祠与祖地,
欢喜在心堪磋磨。
照片张张收入库,
航拍个个不嫌多。
即便小小古村落,
闻之绝然没落过。
大罗仰天海螺传过来大洋高山村邹姓大洋村在传下五经富禾坪头大寮的邹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参观古祠堂要先理顺祠堂祖公的源头
邹小忠先生讲我们中和围邹姓是大寮陂堂古寨名),迁到禾坪头来
东成兄指着中和围大门楼旁边断的旗杆夹这是四清时弄断的旗杆夹2017年时挖掘重光

(图源自凤鸣岐山)
重光旗杆夹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村的名片在古代是金榜题名登科中举村中出能人的体现
旗杆夹既是一村荣誉也是村里激励后代奋发读书的方式别小看小小旗杆夹是村风人文历史民俗的体现竖旗杆夹就是竖村文脉竖村道德竖村职责因此在修复古寨场中乃光祖德的一件大事
关于旗杆夹的功用构造跟历史邹锦清等文人在凤鸣岐山公众号上专门有篇中和围旗杆夹重光的记载而东成兄也参与了这次重光盛事

(重修后的旗杆夹)
据说凡地方官员无论级别大小建旗杆夹都应下马恭敬步行而过代表知识分子相互尊重尊师重道尊重有学识才德之人因此大家来参观旗杆夹拍照时要心存恭敬如面朝官
据说在古代某个军队路过一个村寨有旗杆夹却没有下马眼高于顶村中老人立马预言说此战必败后来果然败了人家问老人原因老人说失敬必败古人曰敬胜百邪不敬焉有致胜之理
可见旗杆夹传递的是敬文化

(图源自凤鸣岐山)
古代竖立旗杆夹是有壮观的大排场要请唢呐官吹送跟官员长老民众见证
据说旗杆夹顶部雕成笔峰的都是文功名雕成刀戟的都是武功名
官阶越显赫旗杆夹越宽大旗杆也越长这个旗杆夹是中和围历史文物了

(图源自凤鸣岐山)
旗杆夹最大的意义就是鼓舞子孙为国建功立业并且崇德兴仁使村风具有恭敬力量乃古村寨中一大亮点
据老一辈文人讲还有竖旗杆夹的赞文歌颂旗杆夹的礼仪这些都要由村中有文化的长者来举行传递给后学
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老人不讲古儿孙便失谱这种优秀的古代文化需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因为正能量的激励在每个朝代都是最不可缺少的

(图源自凤鸣岐山)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