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者,唯传统文化也。在过去以农业为本的大国,世间之人大多数一生忙碌于田间地头,整天过着汗滴禾下土的生活,如今读来,依然别有一番味道。虽说各种鸡汤盛行但多是个人之见。

一代代传下来的古代名言,不能说有多新潮但绝对不会犯错,作为精神文化的流传,俗语起到了极大功劳。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比如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了一句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千年的亲戚”,历经沧桑至今日,还适用吗?

千年的本家

“本家”在过去是指已嫁姑娘的娘家,后来也被指代为老家,到今日但凡同宗同姓者亦可称作本家。

封建时代,为君者推行家国同构的概念,如果说家族是家庭的扩大,那么国家则是家族的延展,古人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顺序可言的,在家国同构的大格局之下,家虽小亦可称之为小国,而国虽大亦可称之为大家。“纲常伦理”的观念虽然已随风逝去,但这种浸染骨子里的传统依然存在。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家庭当中,家长为尊权力极大,在一国之内,君王地位尊崇,以君权为大。自古流传下来的“长幼有序”,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拓宽和延展,许多一家之姓成为了千年传承之姓,像咱们中国就有百家姓的说法,虽说有些姓氏是大姓,人数极多,但终究经不起岁月的冲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昔年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为什么到了汉朝末年,刘备却沦落为泯然众人,按理说刘备拥有刘姓难道就不应该得到本家的照顾吗?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毕竟汉高祖刘邦开辟大汉王朝,作为一代帝王福荫子孙后代应该理所当然才是。然而刘姓后面又有多少分支谁能说得清楚?

甚至有些人原本并非刘氏,有功之人得皇帝赏赐改姓也常有之事。故而所谓千年的本家,也不过是传承的姓氏流转久远罢了。

没有百年的亲戚

这句俗语就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了,这不是简单的陈述世情冷暖,而是的客观在描述人性。往上数两代,家家户户都有许多子女,在这些子女长大之后各奔东西,有儿子在外买房定居于外地,也有女儿嫁到别人家中,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在年幼时分,老大家的子女还能跟其他兄弟姐妹子女一起玩耍,经年之后就再无来往。随着时间的渐渐递增,人心之亲疏便会越发明显。虽然说亲戚与咱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按理说怎么着也该比在外结交的朋友要亲上很多,然而事实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哪怕亲戚有心拉你一把,也基本上是杯水车薪,或者远水解不了近火,世间之事大多如此,太过深思,也了无趣味。都说人心经不起推敲,这着实是把人心看得太过阴暗,很多情况下都是客观现实使然。

就说与亲戚的关系,逢年过节拜个年啥的确实可以维持感情,但也只仅仅剩下维持而已,这必然是一个从高潮走向低谷的过程,直到几代之后,两家人再无来往,所以说百年的亲戚,其含义就在此处。

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现在还适用吗?

最后,农村俗语“有千年的本家,没有百年的亲戚”就介绍到这里,诞生于田间地头却并非粗枝滥造。

反而其中深意客观且真理,大多数人不解其中真意,觉得道理都摆在这里,谁还能不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从小事做起自然是万般困难,不知各位看官如何对待这“千年的本家”和“百年的亲戚”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