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2时,长江干流城陵矶(莲花塘)站涨至今年最高水位34.34米,低于保证水位0.06米,此后波动缓退,标志着长江1号洪水顺利通过城陵矶江段,城陵矶不超保、不分洪的调度目标得以实现。 在水利部指导下,长江委统筹荆江及洞庭湖1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汇水,成功实现对城陵矶水位厘米级的精准调度。参与本次联合调度的水库群,共拦蓄洪水82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拦蓄洪水30亿立方米。长江委在7月6日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5000立方米每秒减至31000立方米每秒的基础上,连续下发5道调度令,逐步减小三峡出库流量。至7月11日12时,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减至19000立方米每秒。 实践再次证明,以三峡为核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关键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三峡枢纽泄洪 通讯员 张伟革摄 紧急——汛情即是命令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7月2日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50000立方米每秒。根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鉴于长江流域汛情的严峻形势,根据《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预案(试行)》规定,长江水利委员会在2日11时启动长江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多次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对长江干支流水库精细调度作出重要部署。在长江委防汛会商室,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正式打响。 7月8日10点半,长江委会商准时开始,但气氛却格外紧张。根据水文预报,城陵矶(莲花塘)水位将在7月13日前后涨至保证水位左右。 城陵矶(莲花塘)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意味着什么? 长江委防御局副局长宁磊介绍,按照《长江洪水调度方案》规定,如果超过保证水位,将要动用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哪怕只是动用一个钱粮湖蓄滞洪区,也会使40万亩耕地被淹,23万人需要转移安置。 “马上制定方案,动用上中游水库群为中下游减负,目标就是城陵矶不超过保证水位!”长江委主任马建华作出部署。 当日19时,长江委再次召开会商会,进一步讨论专家们根据当时水雨情分析制定的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不断优化调度方式。 时针指向21点半,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与长江委连线会商,确定以城陵矶(莲花塘)站不超过保证水位为目标,调度三峡水库自7月9日起将日均出库流量减小至28000立方米每秒,同时联合调度雅砻江、金沙江梯级水库等长江上游水库群配合三峡同步拦蓄洪水,全力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在成功应对今年乌江1号洪水后,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再度领命出战。 精准——城陵矶水位实现厘米级调度 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持续上涨,防洪形势日益严峻。 7月10日14时,长江委将长江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以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不超过保证水位为目标,在水利部的指导下,长江委连日来坚持每天早中晚滚动会商,持续组织防汛会商会20余次,滚动会商研判汛情发展态势,缜密分析讨论调度方案,精细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工程联合运用,缓解城陵矶附近地区防洪压力。 “我们现在的调度都是厘米级的,一厘米的差值,可能就造成调度决策完全不同!要盘得再细一点,把握性再大一点!”马建华在会商中多次强调。 长江委水文局、设计院的专家们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围绕排涝泵站、洲滩民垸、蓄滞洪区运用方式,运用后城陵矶、湖口河段水位变幅等内容展开了全面而详细的讨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数据锱铢必较,反复调整方案。 长江委6天内连发16道调度令,联合调度长江上游18座水库调蓄洪水,指导相关省对清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水系水库实施联合调度,流域内共有30座水库参与联合拦洪削峰错峰,同时控制城陵矶、湖口河段农田涝片排涝泵站对江、对湖排涝,指导湖口河段洲滩民垸运用,全力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 在这次调度过程中,三峡水库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截至7月12日晚,三峡水库共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了210多个西湖的下泄水量,降低城陵矶水位0.2米左右。通过长江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包括三峡),共降低城陵矶水位0.8米左右。 汛期以来,长江委密集会商,已下发调度令55次。通过水工程联合调度,成功控制了城陵矶(莲花塘)站水位未超保证水位,避免了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的运用,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洞庭湖区防洪压力。 博弈——水库群联合调度效益凸显 从长江中游溯流而上,几十座具有防洪功能的大型水库遍布干支流水脉,鳞次排开。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水利建设在长江上中游史诗般地呈现。 各水库之间休戚相关,怎样才能获取整体的最大效益?宁磊介绍,这正是联合调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尤其在长江主汛期,必须要兼顾上下游,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面对即将到来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对三峡水库的调度不仅要多方统筹,还要留有余地。他说:“这是一项庞杂精细的系统工程,犹如兵家布阵,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过多年努力,长江流域整体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升,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为骨干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配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步入规范化轨道。截至目前,已有101座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范畴,水库群综合效益凸显。人类追求水安全的手段越来越科学合理,人与水的关系走向更加理性和谐。 目前,长江中下游约3900公里的干流堤防均已经按照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建设达标,同时形成了以控制性水库为骨干的防洪水库群。“今年,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101座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其中控制性水库41座,总防洪库容598亿立方米。这些水工程已经成为长江防洪最有效、最经济、最灵活的武器。”宁磊说。 多年来,长江委建立了包含多个专业、各个层级、不同种类340余人的水旱灾害防御专业组和专家库,不断充实技术力量,建立起专家调用、现场研判、综合会商、后方支援的专家派遣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工作机制的完善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洪抢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大江安澜,人民至上。面对滔滔洪水,在水利部指导下,长江委将继续压实责任、勇往直前,坚持逐日滚动会商研判,统筹上下游,及时优化方案,精细调度三峡、丹江口等流域重要水库。加强堤防巡查值守督查,严格大中型水库调度运行监管,确保防洪安全和工程安全。继续做好技术支撑,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全力以赴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 杨莹 吴涛 通讯员 朱俊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