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史讲义 书圣王羲之系列之三——《兰亭集序》的后续故事

 山兄的书院 2020-07-16

中国美术史讲义

书圣王羲之系列之三

            ——《兰亭集序》的后续故事

唐太宗铁粉王羲之 智萧翼妙计赚《兰亭》

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建树不只是一种风格,一种境界,而是一个书法艺术的体系。在这个博大的体系内,有严肃,也有飘逸;有对立,也有和谐;有情感,也有理智;有法则,也有自由。于是,历朝历代的各种各样的书家——古典的、现代的,唯美的、伦理的,现实的、浪漫的,阳刚的、阴柔的……都能把它当作伟大的典范,从中汲取他们各自需要的营养。 
      王羲之的这个体系,又像一把无形的审美尺子,衡量着中国历代书法的优劣。明代评论家项穆说:逸少一出,会通古今,书法集成,模楷大定。自是而下,优劣互差。……智永、世南,得其宽和之量,而少俊迈之奇。欧阳询得其秀劲之骨,而乏温润之容。褚遂良得其郁壮之筋,而鲜安闲之度。李邕得其豪挺之气,而失之竦窘。颜、柳得其庄毅之操,而失之鲁犷。旭、素得其超逸之兴,而失之惊怪。陆、徐得其恭俭之体,而失之颓拘。过庭得其逍遥之趣,而失之俭散。蔡襄得其密厚之貌,庭坚得其提衄之法,赵孟頫得其温雅之态。然蔡过乎抚重,赵专乎妍媚,鲁直虽知执笔,而伸脚挂手,体格扫地矣。苏轼独宗颜、复兼张。苏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数君之外,无暇详论也。(《书法雅言·取舍》)项穆的评判有失于绝对,但可以说明王羲之书法体系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那么经典的瑰宝,世人无人不爱。到今天已经过去1667年了,我们依然对之顶礼膜拜,爱不释手。

说当年王羲之兰亭修禊之后,次日酒醒,看到“神丰意满、气韵生动、意趣盎然”的一篇书法,自己都惊呆了。但终觉几处涂改增删令人遗憾,于是铺纸研墨,凝神静气的誊抄了数遍。隔几日再看,隔数月再看,与原作相比,终觉差距较大,力有不逮!于是决定只保存原稿,家传、从此不再示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兰亭》书迹在王家转眼就传了六代,在南方政权演进到“陈”朝时,《兰亭》书迹传到了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一脉的后代王法极手中。

王法极?这个名字好陌生!但如果我们报出他的字号,大家一定会如雷贯耳!王法极,字智永。智永呀!

东晋之后南方战乱频发,政权更迭平繁,琅琊王家早已败落。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法极迫于生计,出家山阴永欣寺为僧,人称"永禅师"、“智永和尚”。“智永和尚”可是中国书法史上鼎鼎大名的书法大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退笔冢""铁门槛"的传说。他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其深远。他的"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他墨迹行书《千字文“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往,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清.何绍基评语)他书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住处门槛几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

世家子弟出家,受到了高级别的优待。他没有做一天的“杂役僧”、没有做一天的“烧火僧”,没有从低等僧人起步,入寺就进书阁,研习佛经书法。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盖一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坏了一支又一支、一批又一批,他把用坏了的毛笔笔头扔进大瓮,天长日久,积笔数瓮。智永后来把这些用坏了的笔头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成为"退笔成冢"的佳话,励志求学的典范。

智永身为和尚,没有后人。《兰亭》书迹传给谁呢?他有一徒弟,僧名“辨才”。“智永和尚”圆寂之后,《兰亭序》墨迹善本,就传到了辨才这里。此时,“永欣寺”已更名为“云门寺”。

转眼又是几十年过去,陈朝、隋朝相继覆亡,唐朝立国。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登上大位,庙号“太宗”。当年的“辨才”小和尚此时已是耄耋老人,是学高成师、满腹经论的“辨才”老和尚了。

唐太宗喜欢书法,尤其对王羲之的书法爱不释手。凡天下所见王羲之书迹善本,无一不收罗于内,唯独得不到最想恋、最重要的《兰亭集序》。朝思暮想之下,太宗甚至派出了朝廷的“情报人员”全国调查,打探《兰亭》的下落。终于得到消息:《兰亭序》墨迹善本在山阴云门寺(原永欣寺)“辨才”老和尚手中。即便召见辨才,表示要用重金征纳《兰亭》。辨才谎称见过此帖,但不知下落。太宗不能如愿,寝食不安。即召重臣开会,不加掩饰的说:“朕梦寐以求王右军《兰亭贴》,谁能从辩才手中取得,朕定重赏之”!尚书仆射房玄龄向太宗推荐了时任监察御史萧翼负责此事,在房玄龄等人的设计下,萧翼主演了一出“赚兰亭”的好戏。

萧翼是谁?他也是皇子龙孙。是梁元帝萧绎的曾孙。萧翼在贞观年间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

(见图片:唐阎立本画卷《萧翼赚兰亭》)

画中最右侧黄杉小帽,浓眉美髯的中年文士就是萧翼。画面正中位置,面容清癯[ qú ] 、执佛尘,居禅榻而坐的老者就是辩才和尚。他上身前倾,正与对面的萧翼侃侃而谈。萧翼则是袖手躬身,谦逊凝神地倾听。两人之间画有一侍奉僧人,正面而立,恭敬无语,年约50有余。可见辩才在云门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侍奉僧人都不是毛手毛脚的小和尚。禅榻背后,有一老者和一侍童,身形明显小于主角,一看就可知是萧翼带来的仆从。正在哪里煮茶。老者神情专注,小童小心翼翼。

好,我们现在就来展开“萧翼赚兰亭”的剧情。

萧翼领旨之后,换上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模样,乘商船来到云门寺,他选择太阳将落的时刻进入寺中,以游客身份在寺中随意游逛,他装着随意地观看着寺中的壁画。缓缓行至辩才的禅院时,故意踟躇[ chí chú ] 不前,制造了一个与辩才的邂逅搭讪的机会。辩才见来人气宇不凡便上前合掌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

萧翼小心上前拜道:弟子山东蚕商,卖完蚕种后顺道游寺。今天有幸得见高僧,幸哉!快哉!

于是,萧翼受邀入辩才禅房奉茶。两人品文论史、抚琴下棋,交谈十分投机。当晚萧翼留宿寺中,两人酒宴尽欢,月下散步,畅谈缓行,越发觉得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其间,辩才也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以酒后赋诗试探萧翼,诗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

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探字作诗是古代文人在酬唱对诗时,用抽签方式,以一字限韵的一种雅玩。探得来字就是用“来”字的韵来作诗。

辩才诗的首联“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写的是见到萧翼的欣喜。“初酝”就是初酿酒,指新酒。新酒入缸,浮于缸面,也称“缸面酒”。以新酒招待新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表现两人相见甚欢的情形。“披云”指大驾光临,将朋友的到来比为“披着云彩”从天而降,突出了相逢的惊喜。两个寂寞的人一见如故,孤寂得到了消解。两人在月下散步,畅谈缓行,夜深也不肯分离。“夜久孤琴思”是写自己独居的苦闷。通过深夜奏琴消解孤寂,“风长旅雁哀”是写萧翼似旅中孤雁、风中哀鸣。强调两人的同病相怜。尾联“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则通过反问句式作结,意思是:莫非你有什么隐秘的目的?否则,又有谁肯来陪我这“死灰”一样的老人呢?此句中有对萧翼陪伴的感激之情、更有警惕、有试探、有疑问。

随后,萧翼做诗应对。诗名:《答辩才探得招字》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萧翼的答作则显得有些敷衍。首联“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写相逢留宿纯是偶然,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达了谢意。此联主要是想强调邂逅,消解辩才的疑虑。颔联“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主要写自己宾至如归,与辩才一见如故。颈联上句“酒蚁倾还泛”写主人热情劝酒,下句“心猿躁似调”契合辩才僧人的身份,写在对方的感化之下,自己浮躁的内心得以调和进而归于平静。在尾联中,萧翼自比为孤雁,感慨自己在世事中彷徨失措、身不由己,从反面致意主人的招待让自己身心皆安。总体来说,这首诗符合作为客人致意主人的规范,彬彬有礼,但是较为浮泛,相对主人辩才的诗作,显得缺乏真意。

隔了几天,萧翼又带来酒食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两人关系更近,辩才也就渐渐地放松了警惕。又隔几天,萧翼来访,从怀中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兰亭集序》。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吧”!辩才深怕萧翼不信,将人把藏在屋梁暗盒内的《兰亭集序》取了出来。萧翼心中大喜,却也故作镇定,故意说书帖是假的,于是二人探讨争论了许久。

自将《兰亭集序》取给萧翼看过后,辩才为方便与萧翼带来的二王杂帖进行比对研究,就一直把《兰亭集序》和二王杂帖一起放在自己的书案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悄悄来到了辩才的禅院,谎称自己有物遗落在禅师床榻上了,请小和尚开门。小和尚见是常来常往的萧翼,不以为意开了门。萧翼进屋将《兰亭集序》和二王杂帖收进衣袋,转身就走了。

萧翼盗得《兰亭集序》,快马来到山阴的永安驿,急招驿长陵恕,亮出身份和皇上御旨,请驿长速请都督。都督齐善行接到传信,急忙赶来,看过御旨后便派人召辩才来见。辩才到来后,萧翼彬彬有礼地的再拜辩才,讲明自己是奉旨前来取《兰亭集序》的朝廷御史。现墨宝已经取到,特与大师道别。辩才大骇,当场昏撅。待他醒过来时,萧翼已在护卫的簇拥下回京城去了。

萧翼携墨宝回到长安,唐太宗十分欣喜,赐宴萧翼及群臣。席间,唐太宗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帛千尺,萧翼智计取宝,加五品衔,晋员外郎。赏宅院并金银宝器若干”。“辩才所犯欺君之罪,因年迈豁免。念其护宝有功,赐赏谷物三千石”。

事毕,辩才将谷物变卖,为云门寺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层宝塔。终因此一事受到过度惊吓,一年之后便去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