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集个人隐私方式日益隐蔽 留心手机App隐私陷阱

 痕迹资料库 2020-07-16
2020年7月11日,央视财经频道用了7分钟的时间来介绍获取个人隐私的App,以及这些App是如何获取个人隐私,最终又会导致哪些结果出现,并且为这期特别的节目取名为“越界的App”。
应用宝、360手机助手、VIVO商店、华为商店、PP助手、小米商店基本上都成为了这些非法软件的下载来源,也将矛头指向了所有正在市售的安卓手机,毕竟央视整个报道下来所有的距离、近距离测试等全部都是安卓手机。
这让许多用户觉得,是不是购买iPhone就可以杜绝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呢?
1、商店对于软件的监管力度仍存在问题
几乎每个品牌的手机都有属于自己的App市场,而合规合法的软件才可以在市场上架,安卓还准备有个设置开关叫做“未知来源”,就是允许安装非手机自带App市场上的软件,以此证明商店里的软件都是正规的。
但是就是这些正规的软件,已经被工信部通报了第二批过度收取个人隐私、将个人隐私分享给第三方等等行为,这足以说明在App审核方面这些手机厂商没有做到位,完全没有顾忌用户的使用安全,甚至是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
这些厂商需要站出来对于用户的权利付首要的责任。
2、法律法规不够明确,给了钻空子的机会
法律法规不够明确,给了钻空子的机会
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是许多相关法律仍不能完善的根本原因,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来证明确实可行才能够通过并实施,在目前的空白期这些App开发者,用尽一切办法来进行隐私收集,赚取更多的利润和用户信息。
当务之急,消费者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因素保护,同时希望国家尽快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这些企业不再做违法乱纪之事。
3、谨防网络诈骗,这些都靠App抓取数据
最近今年的电信诈骗越来越多,很多中老年人疑惑的告诉民警,自己没有将自己的身份证和任何证件拿出去交给任何人,为什么自己的信息对方还是能了如指掌呢?之前就连民警可能对此都感觉到纳闷,2020年国家开始整治手机个人隐私的App,一切其实都真相大白了。
有些软件收集个人隐私或许只是为了精准推送卖东西,而有些则将你的个人数据卖给第三方,这其中就包括一些电信诈骗团伙,所以才知道了对方能够知道你的一切,年轻人可能还考虑一番,但是中老年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很大。
4、AirPods Pro暴露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在整个测试和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中,没有看到任何iPhone相关的设备和内容,甚至央视也不可能去宣扬苹果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出色,甚至都不让任何iPhone出现在央视新闻中,这样可能存在特别明显的舆论导向。
事实上,这些专家研究员使用什么手机呢?或许是编导不太知道这样的一个耳机是与iPhone才能完美使用的AirPods Pro蓝牙耳机,所以还专门给出了一个特写镜头,而刚好被我看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